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80,天天吃肉,馋哭乡亲们 > 第59章 捉到一头驴,板车变驴车

“卖鱼了!”

“卖鱼了!”

李富贵鼓足了力气大声吆喝着,他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嘈杂的县城街道上显得格外突出。

“又肥又大的大鲫鱼!”他一边喊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鲫鱼的大小,仿佛要让周围的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鲫鱼的肥美。

“还有漂亮吉祥的红鲤鱼!”他的目光转向红鲤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红鲤鱼在水桶里游动着,它那鲜艳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夺目,似乎也在为李富贵的吆喝助威。

“活蹦乱跳的大黑鱼……”李富贵继续介绍着其他的鱼,他的声音充满了热情和活力,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吸引路人的注意力。

前世,李富贵发愤图强以后,干过许多的事情。

他曾经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为了生活努力奋斗。

他涉足过不少销售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吸引顾客的注意,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些经历让他变得坚韧而自信,也让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从容应对。

所以,他完全能够放得开,一点都不害臊。

他不像其他摆地摊的小贩,将地摊摆好以后,就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一点都不敢吆喝。

他深知销售这玩意儿,尤其是摆地摊,谁的吆喝声大,谁就能吸引人。

吆喝,也就相当于是一种广告。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如果你不主动展示自己的产品,不发出声音吸引别人的注意,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淹没在人群中,无人问津。

有许多路人在走路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你在摆摊卖东西。

他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或者被周围的其他事物所吸引。

如果你大声吆喝了,路人便被你的吆喝声给吸引了,知道你在卖东西,便会下意识地过来看看你在卖什么东西。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而且,围观的人一多,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其他的路人也会围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从众心理在人群中是很常见的,一旦有了一个焦点,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

所以,吆喝很重要。

李富贵深知这个道理,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吆喝声,让它更加响亮、更加有吸引力。

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吆喝,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

果然,在他的吆喝之下,有不少人围了过来,看他在卖什么。

他们有的是被李富贵的吆喝声所吸引,有的是看到人群聚集过来凑热闹。

这些人围在李富贵的板车周围,好奇地看着水桶里的鱼。

“嗬!”一声惊叹从人群中传来,一位五十几岁的中年妇女眼睛直直地盯着水桶里的一条黑鱼,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好大的一条黑鱼啊!”她忍不住再次感叹道,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她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黑鱼身上,仔细地打量着它的大小。

“这条黑鱼怕有两斤多重吧!”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黑鱼的长度和宽度,仿佛在估量着它的重量。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条黑鱼的浓厚兴趣,心中已经在盘算着如何将这条黑鱼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她的名字叫做于淑芬,是这轧钢厂家属区里的一位普通居民。

她的男人是轧钢厂的一名六级工,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每个月能够拿到87.92元的高工资,而且这还没有算上粮票补贴等福利。

这份稳定且丰厚的收入,让他们家的生活相对宽裕,在饮食方面也一直都很讲究。

她的男人最近一直吵着吃大黑鱼,说是黑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对身体好。

于淑芬也心疼丈夫工作辛苦,想着满足他的这个小愿望。

可是,她去了菜市场好几次,都没有碰见过大黑鱼。

那些日子,她每次满怀希望地走进菜市场,在各个鱼摊前仔细寻找,却总是失望而归。

市场上的鱼品种虽然不少,但大黑鱼却像是故意和她捉迷藏一样,始终不见踪影。

没想到她今天在路上,偶然碰到李富贵摆地摊卖大黑鱼。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心中一阵窃喜,觉得这是上天眷顾,终于让她找到了丈夫心心念念的大黑鱼。

于是,她便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指着那条黑鱼,向李富贵打听这条黑鱼的价格。

“小伙子!”于淑芬开口问道,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

“这条黑鱼多少钱一斤啊?”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价格能够在她的接受范围内。

她看着李富贵,等待着他的回答,心中已经做好了购买的准备。

“大姐!”李富贵微笑着回答道,他的态度热情而诚恳。

“这条黑鱼卖1块8毛钱一斤!”他报出了价格,同时也在观察着于淑芬的反应。他知道,对于价格,顾客总是会比较敏感。

他开出的这个价格可不低了。

在这个时期,各个地方的鲜鱼价格差距着实挺大的。

不同的地域因素、运输成本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鱼价的参差不齐。

有的地方,因其周边河流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鲜鱼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大约在0.6元到1元每斤。

这些地方的人们能够较为轻松地享受到新鲜且价格实惠的鱼类产品,鱼在他们的餐桌上是常见的食材。

然而,他所在的县,情况却大不相同。

这里的河流湖泊并不是很多,渔业资源相对匮乏,许多的鲜鱼都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

这就使得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中间环节的各种费用,最终导致了鲜鱼价格的上涨。

在县城中各大菜市场,鲢鱼、草鱼、鲤鱼这些较为常见的鱼类,大概能卖1.1元每斤。

鲫鱼因为其肉质鲜嫩,口感较好,价格相对高一些,大概能卖1.2元每斤。

很少有鲜鱼超过1.2元每斤的,这几乎成为了市场上的一个价格常态。

而他把大黑鱼卖1.8元每斤,绝对是高价了。

尤其是现在还是下午,对于卖鱼来说,这个时间段并不是最佳的销售时机。

一般来说,早上的鱼更加新鲜,顾客也更倾向于在早上购买食材,所以下午的鱼市场相对较为冷清,顾客量也会减少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么高的价钱,肯定不好卖。

不过,他却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深知这个时候的菜市场上,很少有人卖大黑鱼。

现在市场上的鱼,基本上都是从江河湖泊中捕上来的,极少有养殖鱼。

野生的大黑鱼十分的狡猾,它们在水中有着独特的生存技巧和躲避捕捞的能力。

大黑鱼通常喜欢栖息在阴暗的水域,如河底的洞穴、水草密集的地方等。

它们的身体颜色能够与周围环境很好地融合,使得捕捞者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

而且,大黑鱼的反应速度极快,一旦察觉到危险,便会迅速逃窜,让捕捞者措手不及。

再加上大黑鱼味道鲜美,它的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烹饪后口感很好,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炖汤,都能散发出独特的美味。

同时,大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综合这些因素,他认为自己的大黑鱼具有独特的价值,当然要卖贵一点。

而且,他直接叫于淑芬为‘大姐’。

这在这个时候,绝对是一种颠覆性的叫法。

在那个相对传统和注重辈分的年代,人们通常会根据年龄的差距来选择合适的称呼。

按照于淑芬的年纪,大概有五十几岁了,而他只有二十几岁,按照正常的叫法,他应该称呼于淑芬为‘阿姨’。

但他却不按套路来,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巧妙的称呼方式。

他叫于淑芬为‘大姐’,这一声称呼,一下子就把于淑芬叫年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