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86章 千里山水纳于胸中!

角弓是兽角装饰的硬弓,没有强大的臂力无法拉开,一箭射出,弓弦砰然作响,彰显出勇士的英姿。

飞鹰走马,骑马追逐,好不尽兴!

前面四句诗的画面感犹如电影场景,扑面而来,野草干枯,动物在草原上没了遮挡,苍鹰眼眸锐利,从高空疾驰而下,扑向猎物。

将军骑马紧随在苍鹰身后,大笑着纵马狂奔,瞬间就追赶上了猎物,弯腰将战利品一举捞起。

好强烈的画面感!

很多听众一下子就对这首《观猎》印象深刻,特别是男孩子们,更是为之深深着迷。

“开元二十三年,王维等来了自己全新的机会。

他得到了时任明相张九龄的赏识,重新获得八品的官职,不过由于政治斗争,他被排挤去出使凉州,就在这次出使途中,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迥然不同于关中的塞上风光,对当时的王维来说,无疑是新颖和新奇的,激发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我单独乘坐一辆车,去往边塞,居延泽啊,那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

霍去病以奇兵绕道此地,击败了河西走廊的匈奴大军,汉朝,那是一个和唐朝同样强盛的王朝,让人心向往之!

我像是随风飘飞的蓬草,又像是北归的大雁,在寂寥苍凉的胡天天空之下,离开汉塞,前往此行的目的地的——凉州!

原本心情是阴郁和紧张的,可眼前出现的景象,使我忘却了一切的苦恼和不安。

大漠无边无际,塞外的风光奇特壮丽,放眼望去,尽是开阔,意境雄浑。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那道烽火气息是如此劲拔、坚毅,如同卫戍国家的英勇战士,为这无边大漠,平添了一抹浓郁的亮色!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那正在缓缓落下的大日,给予了我这个孤独旅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帮我化解了陌生旅途中的孤寂。

在古老的边关遇到了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主帅正在遥远的前线领兵未归。

这就是我大唐的军队啊!壮哉!”

今晚这期王维的节目,对大部分听众来说,是与过往节目截然不同的心绪体验。

一开始顾知书给出来的定调,是“诗佛”,本以为能看到一个充满禅意的诗人。

没想到上来就是对着秦始皇陵一顿开炮。

后来出现了两首充满玄机的佛偈,一下子将听众带入到了佛门的清净世界之中。

世间仿佛一切烦恼,在“时时勤拂拭”和“何处惹尘埃”之中,都能被暂时放下、忘却,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片刻宁静。

此时你以为该是清静无为了吧?

不,故事的镜头一转,告诉你,旌旗飘扬,将军挽弓,狩猎的热闹与盛况,如同炙热的烟火气息,瞬间扑面而来。

再次画面闪动,下一刻出现在你眼前的,是无边的大漠,是雄壮的边塞,是边疆的烽火,是盛唐的军队!

跟随王维的视角,你好像回到了那个名为“盛唐”的时代,看见了少年的轻狂,看见了官场的斗争,看见了强盛的长安,也看见了寂寥的边疆。

诗佛?

不,画圣!

一幅幅画卷仿佛伴随着文字的气息而流动,在归家的途中,无数人甚至生出了立即掉头,借着春节假期,出一趟远门去旅游的想法。

亲眼看一看这属于祖国的大好山河。

可惜,这种冲动也只能是想想,在胸中埋下一颗种子。

毕竟,真要掉头就走,以后再回家就妈见打了,过年,还是以合家团聚为第一原则!

“凉州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位于河西走廊,位于王朝的西北位置。

由于河西走廊大多时候被异族统治,因此凉州就成为了王朝的门户和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王维出使凉州时,当地的节度使崔希逸对他很是欣赏,想要聘王维当节度判官,负责掌管文书事务,王维恰好也厌倦了庙堂的惨烈斗争,于是在凉州留了下来。

他是真正在边塞生活过的诗人,因此写出来的边塞诗,也格外具有真情实感。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自诩天之骄子的胡人正在狩猎,白草遍地燃烧,围猎的野火仿佛要与天上的云朵相勾连。

暮云之下,大漠空旷,驱马飞奔,秋日的平原成为胡人弯弓射雕的跑马场。

但尽管胡人造出的声势是如此浩大,骇人听闻,我们自己的护羌校尉依旧坚守阵地,一早就登上防御城堡。

我们的破虏将军威猛出击,连夜渡过辽河,深入胡人的腹地。那镶玉的宝剑,角饰的硬弓,珠宝装扮络头的骏马,都是朝廷要赐给大英雄霍去病的恩赏!

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还有一首《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戍楼”是了望台,边防驻军用来远望的高台。“太白”是太白星,也就是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可以预测战事。

这位长安少年是轻生重义的侠客,这里的长安少年可能是王维融入了自己的形象和许多边塞年轻战士的形象,虚构出来的一个综合型角色。

长安少年夜登戍楼,仰望金星,想知道战争的结果。

他初来乍到,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恨不能披甲执刃,立刻上沙场杀敌立功,拜将封侯。

同样是一个星月满天的夜晚,对于初到边塞的少年人来说,他“夜上戍楼”是为了望金星,看兵象,而对于戍边已久的“陇上行人”来说,触绪牵情的却是那轮高高照着边关的明月。

思乡的人儿吹起羌笛,音色清脆明亮、婉转,如咽如诉,常带悲凉。

谁听见了这悠扬的笛声呢?

那是一名骑在马背上的关西老将,虽说是老将,却也没有鬓发斑白,手臂依旧孔武有力,只是脸上和手上都多了几十道略显沧桑的伤疤。

他勒马倾听,老泪横流,不胜悲愁。

老将不老,只是意味着离乡之久和边关岁月的漫长,当然,还有功高却得不到封赏的悲愤。

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麾下的偏将、裨将如今都成了万户侯,但关西老将却仍然守在边关。

正如历史上的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尽忠报效,不辱君命,回到长安后却没能得到封侯之赏,仅仅做了个掌管藩属国事务的典属国。

由此可见,王维的边塞诗,并非是单纯从沙场军事,勇将悍卒、边塞风光等表面可见之事物入手,去进行刻画描写,而是融入了他对朝廷用人,对赏罚制度,对公平正义的深层次思考和追求。

他也有志于去改变目之所见范围内,那些不合理的,亟待变革的弊病。

相信这是所有‘天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有过的志向和想法,对王维而言,这段边塞军旅的生涯,为他生涯的诗作,又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开元二十六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改任河南尹,因他的聘请才留在凉州的王维,也就此返回了长安。

他被调到了检察院当一名负责纪律检查的监察御史,两年后又迁往有实权的御史台担任殿中侍御使,此时的王维已经四十岁了,堪堪做到了从七品下的官职,不算快,但走得平稳。

后来他被派往岭南做南选史,这个官职很有意思,因为朝廷担心岭南这些偏远地带,官员的能力不足,所以特派一批中央筛选的精英前去支援,协助当地选拔递补合适的官员,然后上报朝廷。

众所周知,一般诗人被远放,往往能因见识到与过往不同的风光而留下流芳百世的诗词。

王维自然也不例外。

他从长安出发岭南,途经汉江的时候,留下了这首《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前面有提到过,王维除了是一名诗人,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

他曾说过,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可见王维对水墨画的推崇。

而王维的写诗,似乎也把他对水墨画的这份独特喜好,融入了诗中,正如苏东坡曾评价王维,是这样说的: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首《汉江临泛》就把语言艺术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将‘诗中有画’四个字推到了极致。

首联两句写形胜,并非全是眼前所见之景,而是王维把自己想象中的千里山水,都融入了其中。

楚塞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北部的襄阳一带。三湘一般是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荆门指荆门山,是楚国的西部边塞。九派泛指长江流经今湖北、江西的众多支流。

无论是三湘之水,还是长江的九道支流,都与汇入长江的汉水连接相通,因此王维以工整的对偶句,把千里山水录入笔锋之中,赞美襄阳之形胜。

仅仅十个字,极尽诗歌语言的简洁、传神、对偶之妙。

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可能王维这些年到处奔走的经历,让他心里也有一幅千里山水画卷吧,竟是可以完全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风景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

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颔联的两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不就是一幅水墨画吗?如果按照写实的手法,天地包囊万物,汉水怎么可能流到天地之外?

但诗人在这里并非写视觉,而是像水墨画一样,重在突出感觉!

远方水天相接,天地都似乎到了尽头,但这浩浩荡荡的汉江之水汹涌奔腾、不可阻挡,好像已冲到了天地之外。

以形写神,正是水墨画的最大特点!

且水墨画以墨作画,墨即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

越是远景,越是迷迷蒙蒙,隐隐约约。

在水墨画里,远处的山峦或与云色交融,或隐隐若现,细细如眉,这不正是“山色有无中”吗?

回到诗名,这首诗叫《汉江临泛》,指的是诗人泛舟在江水之上,发现没有,诗人眼中的风景,其实是动态的画面,是随着脚下船只在浪涛之中起起伏伏的。

这种起伏不定的动感画面,一般的诗人都会选择忽略,只写恒定的山水,而忽略其中飘忽的感受。

毕竟摇晃的画面,你拿镜头拍好说,你用笔怎么将其展现在文字之中呢?

但王维不。

他就是要把这种动态的画面也用文字表达出来。

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郭,前浦指前方的江边。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岸本该不动的城郭,竟然漂浮在了前方的江边,汹涌的波涛居然晃动了远处的天空!

哪里是城郭漂浮,又哪里是天空晃动,通过常识可知,这些都是不动的,既然参照物不动,那动的自然就只有诗人自己了。

怎么样,是不是看着文字,听着声音,都感觉到了画卷里的动感山河呢?

这就是王维的厉害之处啊!

这份‘诗中有画’的本领,放眼历史长河,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可以说,这首《汉江临泛》,是经典的盛唐之作,景象宏大,气势雄浑,将心中的千里江山融入笔锋之中,格调昂扬,神韵天成!

但遗憾的是,王维在随后的南行途中,留下的诗作不多。

他此生只到过一次岭南,也只留下一首被传唱最广的诗作——

《相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