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94章 青玉案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第194章 青玉案

作者:宅小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8 11:36:54 来源:书海阁

“一打,政通人和,铁花献瑞!”

“二打,天降百福,神州同乐!”

“三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打,平安健康,福寿延年!”

“五打,前程似锦,龙腾九天!”

“六打,一顺百顺,万事如意!”

“七打,财源滚滚,金玉满堂!”

“八打,吉星高照,天地同晖!”

“九打,日月长明,华夏昌盛!”

“十打,天下大同,国泰民安!”

随着“铁花”的不断绽放,所有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呆呆怔神。

太震撼了!

每一次的铁花绽放,都像是在现场下起了一场星雨,气势磅礴,绚烂至极,宛若置身在一场梦幻的图卷当中,让人身处渺小之意。

何为盛世?

这就是盛世!

舞台上的顾知书和绿袍老者也是看得入了神,等打铁花的表演完毕,那名绿袍老者才后知后觉,呢喃道:“精彩,精彩,在下当年也只在临安亲眼目睹过此等技艺,但,后生,似乎有点不对吧?”

“老先生请讲。”

“若在下没有记错,这打铁花是我北宋一朝才诞生的事物,如何能在唐朝的长安,就有此表演呢?”

对哦!

经过这位绿袍老者的提醒,观众们才从震撼的演出中缓过神来。

的确,有字幕提醒,打铁花的表演是始于北宋,那唐朝的长安城,应该是没这种表演才是。

为什么要在长安的元宵夜里,安排这么一个表演项目呢?

顾知书微微一笑,朝绿袍老者作揖道:“老先生说得没错,这打铁花的确并非唐朝长安所有之物,只是,今夜我们搭建的长安城,并非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

“哦?那所依何物?”

“是一首词,是依据一首古人所写的词来搭建的场景。”

“那首词是?”

“《青玉案·元夕》,正是老先生您自己所写的词啊。”

绿袍老者闻言,愣在了当场。

镜头推到了这位演员的脸上,能清楚看见,一抹晶莹的泪光,开始在老者的眼眶里打转。

这演技!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精心设置的表演,无论顾知书还是绿袍老者,都在演出剧本上的内容。

但老戏骨的价值,就在于明明让你知道是在看剧本,依然能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

至少从这名演员的泪水之中,观众们就能瞬间读懂这个叫“辛弃疾”的老人,在八百多年后的现代社会,看见自己的心血之作被后人引用时,内心是何等地心潮澎湃。

“《青玉案》、《青玉案》,难怪,难怪我竟对这里,有如此熟悉的感觉,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

突然,他脸上转泣为笑,有点兴奋地上前两步,握住了顾知书的双手。

“后生,你是说,老夫写的《青玉案》,在八百年后的朝代,还在被人们传颂?”

“是,经久不衰,百世流芳!”

“好,好,好,太好了……”

绿袍老者仿佛陷入到回忆之中,喃喃自语。

忽然他抬起头来,看向顾知书,问道:“那后生你也会念《青玉案·元夕》?”

“自是会的。”

“可与我同念?”

“求之不得!”

两人之间的一唱一和,把电视机前的很多人都逗笑了。

他何止是会啊?

很多诗词,压根就是由他来传播,才能让我们得以欣赏沉醉!

但是,过去那么多经典的诗词,还从未有一首像今天这样,是被拿到全国性的大舞台上,配上如此丰富的阵容,搭建如此庞大的阵仗,最后才压轴拿出来的。

到底这首《青玉案·元夕》有什么样的魅力,值得顾知书如此慎重对待,又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一向求稳的元宵晚会导演,不惜拿出这么大的魄力来为它服务?

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心生期待。

而顾知书和绿袍老者的一开口,就立即给人一种头皮发麻,颤栗感直冲天灵盖的感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什么叫身临其境?

这就叫身临其境!

刚刚看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打铁花表演,漫天铁花火雨从高处落下的美景还犹在眼前,让人无需解释,就能明白这第一句词,写的是什么景象。

写的,分明就是我们刚才看见的景象啊!

火树银花,莫过于此!

“宝马雕车香满路。”

达官显贵们也纷纷携带家眷出门观灯,华丽的车马,拥挤在路上,好像处处都充满了芳香。

这不正是舞台最初那会,金色游龙带着所有观众所目睹的长安俯瞰图吗?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泛指音乐,“玉壶”指天上的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些都是在前面的特效和现场的舞台上,观众们能亲眼看到的事物。

然而,明明是亲眼所见之景色,却从未有人想过,能用这种文字语言,把元宵夜的盛况,给描绘出来,而且是如此优美,如此生动!在月华之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声动!

光转!

鱼龙舞!

什么神仙才能写出来这般词句?

无数人看那绿袍老者的眼神,已经变得和看一个神仙差不多。

原来,顾知书一直在倾力传播的,是这种人物的作品吗?

以前大家还没有一个具体化的概念,现在,似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有了更为鲜活的特征!

但还没完。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元宵观灯的女子们,一个个都穿着美丽的衣裳,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这一句不正是说的是最开始出现的那名买灯的少女吗?

当然,也包括了前面进行滚灯演出的舞者们。

大家原本只知道,那些舞者美,但你要具体去形容她们的美,绝大多数人都是找不到精准的语句来进行夸赞的。

但在词人的笔下,却是把人和节日、和美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一幅绝妙绝美的画卷。

说到“诗中有画”,你老人家比起人家王维,似乎也不遑多让!

可以说,一首词写到这里,已经是极尽华美,绚烂到了极点,实在让人很难想象,接下来要如何进行收尾。

因此当最后一句出来时,几乎是全场都好像陷入到了一瞬间的寂静之中。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