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219章 律诗之王!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第219章 律诗之王!

作者:宅小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8 11:36:54 来源:书海阁

杜甫的故事结束了。

和他留下的那些堪称“史书”的震撼诗篇相比,杜甫本人的逝去,显得平淡无光。

他是在躲避战祸的过程中,乘船飘零在海上,仰望着头顶的星空,结束了自己悲苦又绚烂的一生。

享年五十九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苏轼评价他道: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后人评价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如果说李白的诗,象征着大唐最华美最繁荣的篇章,那杜甫诗,则如同一面镜子,照映出了大唐的另一面。

幽深、黑暗、混乱、沉沦、绝望!

以上种种,皆为大唐!

但和以往深夜宇宙系列所有的人物故事不一样,当杜甫的故事结束后,网上,几乎是死寂一般的沉默。

没有人狂欢,没有人到处推荐安利,也没有人在第一时间展开热烈的搅拌。

大家都仿佛沉浸在某种难言的情绪之中,需要一段时间来缓一缓,来平复一下内心的波澜。

杜夕月也是对着亮起的平板电脑,呆呆地在病床上坐了许久,视线一直停留在屏幕上,但眼神却好似早已经神游天外。

屏幕上的界面之中,还是《故事人生》的节目界面,只是直播的内容早已结束,话筒里也不再流出顾知书的声音。

杜夕月就这么一个人怔怔地坐着,愣了许久,然后才轻轻地叹息一声,转头望向了窗外。

今天的夜空似乎格外清澄,能看见天上繁星点点,远处高楼上的灯火,也如同地上的星星,闪烁着微光。

突然间,杜夕月似乎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头涌现。

她好像突然明白了读杜甫的诗,读杜甫的一生,对现代人而言,拥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万家灯火!

在每一个夜晚,大家能够准时守候在广播前,安静地收听一档电台节目,可不就是读史的意义吗?

越是品悟到杜甫的苦,当年百姓生活的不易,连养大一个婴儿,连吃饱一顿饭,连安稳在一个地方安家,都是一种奢侈。

如今人们拥有的平静生活,才显得尤为不易!

可能你现在所嫌弃的,所不满的,所怨恨的那些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对于古代的很多人而言,已经是一种美丽的幻梦,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幸福生活,是人生全部的意义!

知足常乐!

幸福往往是通过对比出来的。

而且,还听到了那么多首精妙绝伦的古诗!

杜夕月脸上露出微笑,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把那些来得及摘抄下来的“杜诗”重温一遍。

当然,由于是电台节目,只能听,不能看,很多首诗她都没来得及一次性就完整地记录下来。

但没关系,只要上网,随便去到哪个论坛,估计现在都是铺天盖地的复述和讨论,有些人,你不得不承认,记忆力就是好,粗略听过一遍的内容,哪怕是带有生僻字的诗词,他都能听一次就背下来,然后发到网上享受被恭维的滋味。

这种“先人一步”是有时效性的,因为再过半个小时左右,顾知书也会在栏目的官博上放出今夜引用古诗的文稿,到时候记忆力好的优势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也就这短短半个小时的宝贵窗口期!

但深夜宇宙系列的粉丝们就是这么迫不及待,连半个小时都不愿等。

这才在网上催生了很多“大神”的诞生。

…………

汤光远思考的问题,和杜夕月不同。

可能男生看同一个事物的角度,就是和女生会有很大区别。

杜夕月在感怀杜甫的艰难,百姓的无助,从而由古及今,看到了如今平静幸福的生活的不易,感到了加倍的幸福和满足。

而汤光远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角度。

杜甫的诗,太牛了!

虽然他的人生很苦,后半生比较悲惨凄凉。

但一首会当凌绝顶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一句不废江河万古流更是直接让汤光远头皮发麻,爽上了天。

什么叫文化人?

能骂人都骂得这么气势磅礴,把你骂得遗臭万年,才叫做文化人嘛。

只会说粗俗污秽语言的,档次太low了!

还有,万古最强音,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凡是诗人文人,能够得到这种殊荣,真是折寿十年都划算!

至少汤光远从某种程度上,是很羡慕向往杜甫的人生,苦是苦了点,但把一塌糊涂的生活,过得璀璨光辉,把自己的名字,写入了史册,融入了历史长河,被后世万人铭记,这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特别是他身为诗歌社的社长,对古诗的鉴赏水平要超过一般人不少,是能体会到杜甫写诗有多厉害的。首先,杜甫主要是写律诗,律诗的特点是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特别是七律,内容上绝大部分属于奉和应制、登临酬赠,还记得王维的例子吗?就连王维这种级别的诗人,要是去写应制诗,也是佳作寥寥,纯粹是被束缚住了手脚。

要是严格按照律诗的规格,汤光远能品读到,就连王维以及一些过去《故事人生》里提及到的唐代诗人,写出来的诗作,也有不少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不过如今已经没多少人会去严格区分古诗、绝句和律诗之间区别了,所以显得无伤大雅。

但杜甫呢?

他不仅严格依照了律诗的写作规范,而且还把应用的范围,从奉和应制、登临酬赠拓展到了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

最夸张的是,他还用律诗去写时事!

这和要求你用文言文去写现代的新闻有什么区别?

简直吓人。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为什么《登高》是七律第一?

普通听众一般是听顾知书这么一说,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观点。

但汤光远还真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认真地考究了一番。

然后被震撼到了。

《登高》全诗在声律句式上,极其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高,实在是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