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228章 时间啊,它真是一味奇药!

“李白厌倦了写无休止的应制诗词,也厌烦了终日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

他的梦想是治国安天下,是成为名垂千古的辅弼之臣,而非那个让他自己都刻意去回避的两个字——

佞臣!

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在这种心有不甘下,李白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开始终日买醉。

但喝酒误事这句话,从古至今都适用。

有一次玄宗皇帝和杨贵妃泛舟白莲池,召李白前来作序。

恰好李白这时候已经喝到不省人事了,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高力士扶着登船。

打工人往往就是这般无奈,一次在大领导面前出了洋相,可能你在公司里的晋升通道,就此关闭了。

李白从这一天往后,就很少接到让他写诗作赋的奉诏,曾经破格给予他使用的许多优渥待遇,也被一一收回。

特别是在贺知章告老还乡,离开权力中枢后,李白更是没了这座宫中的大靠山,彻底沦为边缘人物。

要知道,贺知章可能是宫城内最欣赏李白的人了,他和李白称得上是格外地意气相投。

比如,两人在诗词一道上,都是才华出众的人物,贺知章凭借一首《咏柳》,名动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除此之外,他们还都同好饮酒,杜甫曾写作一首《饮中八仙歌》,将当时公认的八个最爱喝酒且名气最大的人物,罗列在一起。

其中,说贺知章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说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嗯,李白不受玄宗皇帝待见的原因,或许在这首诗里就已经揭晓。

玄宗皇帝估计心里想,这世上竟然还有比我更狂的人?

贺知章的离去,对李白而言,不仅是意味着宫中少了一座靠山,更是少了一位好朋友,一位难得的知心人。

宫廷里,放眼望去,魑魅魍魉,一个个都醉心于权利的旋涡,仿佛人人都戴着面具,说真话的寥寥无几。

于是李白也生出了去意,他上书玄宗皇帝,请求还山,早就看他厌烦了的皇帝,自然是痛快批准。

即日恩准,赐金遣还。

虽然是自己提的离职,但眼看领导眼睛都不多眨一眼,就爽快批准,李白心里还是感到了阵阵失落。

李白脱下了翰林锦袍,重新穿回了那套他熟悉的布衣葛服,缓缓走出了长安城。

五月,四十四岁的李白和三十三岁的杜甫初次见面,两人都处于失意的时刻,李白被遣金归还,而杜甫则是科举落第。

这次会面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诗仙与诗圣的交汇,在星空之下,显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后来,在梁园高适也加入到队伍之中。

三人后来还拜访了李邕,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被李白写在诗名上痛骂的李邕。

不过,那时的李白,年少轻狂,自诩大鹏,有凌云之志,对世间万物都不屑一顾。

而此时的李白,对当初的那些许芥蒂,却早已释怀。

甚至,后来李邕含冤而死,李白还写诗替他鸣不平——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苍滢。

时间啊,它真是一味奇药,能让年少时的仇恨淡化,能让过去的死结解开。

或许,这就是人要向前走的意义吧?

后来,李白和杜甫分别,互相赠诗。

杜甫写的诗是——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则回赠道——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而这次分别,对李杜而言,也就意味着再无金樽重逢之日。

后来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大多都留存了下来,可惜李白回给杜甫的,却大多佚散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两人分别后,李白又经历了一场大病,直到天宝五载才有所好转。

他决定前往天姥山一游。

因为他在病重之时,曾梦见自己在月光下飞过了天姥山,信道教的李白,觉得这必然冥冥之中存在某种真意。

他在天姥山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开天姥山,李白又一路走到了曾经让自己豪掷千金的金陵城。

此时回想起来,当初的自己,是何等荒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随后又去往会稽,得知贺知章的死讯,原来,不知不觉间,那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蜀地青年,眨眼的功夫,就到了故友凋零的年纪。

随后传入他耳中的,几乎都是坏消息。

王昌龄被贬谪夜郎西的龙标,北海太守李邕被刑讯致死,权相李林甫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乌云阴翳似乎笼罩在了整个帝国的天空。

李白心中的忧愁,似乎都写在了他给好友王昌龄的诗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本以为自己的余生都要在这种浪迹天涯中度过,没想到好友何昌浩的一封信,又点燃了他封侯拜相的儿时梦想。

原来何昌浩邀请李白前往幽州节度使幕府谋职。

但此时的幽州在安禄山治下,而安禄山的野心,几乎也是路人皆知。

续弦的妻子宗氏也极力劝阻李白,希望他不要冒险。

可李白终究还是那个如大鹏一样闲不住的男人,他还是毅然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途。

此时掌握了大唐一半兵马的安禄山,正在抓紧备战,士兵日夜操练不止。

李白见此情景,感到了一阵心悸。

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北海长鲸,即将吞噬千万生灵。

他也尤为后悔当初没有听妻子的劝阻,来到了幽州这个是非之地。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若渡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