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232章 那些熟悉的名字

在相扑的练习过程中,高适始终不是李白的对手。

有这么一幕场景意味深长。

当李白轻松将高适摔倒在地后,他笑着说道:

“你这也太容易被对手识破了,知道要怎么样才能骗过对手吗?”

镜头里没有出现李白和高适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而是画面一转,两个年轻人继续迎着晚霞的光辉,一路向前。

“高兄,你我身在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李白的潇洒和不羁深深折服了年轻的高适,他承认从未见过有如此生在世间,却又不像在这世间之人。

在黄鹤楼边,李白第一次向高适吐露了自己的志向。

“我要做这天下最难之事,功成名遂,身退得道!”

但李白随即话锋一转,笑道:“但在得道之前,我要先求取功名,听闻此间郡守有伯乐之才,我要去行卷干谒!”

后面的剧情其实观众们都早已心知肚明。

观影厅内发出了阵阵轻笑声。

《上李邕》嘛……

然而,或许身为制片人的顾知书,岂会轻易按照观众们的节奏去走?

电影很明显是双线叙事的结构,一边是以高适为主帅的正面战场,另一边是高适口述的历史往事。

就在高适和程公公在营帐内议事时,一名早前被俘虏的吐蕃士兵,却被唐军里的胡人士兵偷偷放跑。

由此可见在大军压境的险恶局势下,唐军早已经军心不稳,暗流汹涌,人心思变。

紧张感顿时笼罩在每一个观众的心头。

虽然他们对唐朝重要历史事件的大概走向有些模糊认知,却无法具体到每一场战争的细节上。

因此高适主导的这场战争,结果如何,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谜团。

本来就不容乐观的局势,还内部出现了叛徒,山雨欲来风满楼!

背叛的胡人士兵和吐蕃俘虏约定好,只要吐蕃大军一到,他们就立即开城门,里应外合,一举结束这场战争。

吐蕃俘虏骑马远去。

镜头再转回李白。

他的豪爽和幼稚,在高度浓缩的镜头语言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李白喝醉后,站在客栈的围栏上,如走钢丝一般吟唱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句时,所有人都为李白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脚下可是万丈悬崖啊。

万一脚滑摔了下去,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与此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了电影和电台节目的不同。

动画电影在对李白的描绘上,可以做到更夸张,更具艺术色彩,并且通过画面直观展示出来。

而电台节目则是更详实,更具体,两者各有优劣。

不过,观众是这样的,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故事剧情之中就可以了,享受故事带来的欢愉,而创作者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不管是动画也好,电台节目也罢,那是顾知书要去取舍的问题。

对观众们而言,我全都要!

当然,哪怕是早已经知道李白的大部分诗作与趣事。

可当电影里的角色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时,依然会让人忍不住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而当看见李白因为崔颢的题诗在前而无法下笔时,观影厅里也响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总有一天,我要写出一篇压倒所有黄鹤楼古今诗人的诗来!”

在李白立下的豪言壮语下,高适和李白别过,各奔东西。

高适去往长安,李白则东向扬州。

拜别之际,两人定下一年之约,李白告诉高适,一年后一定要去扬州寻他,到时再看遍二十四桥的美景,赏遍扬州的玉人。

当画面随着高适来到长安时,一个俯瞰长安的镜头,霎时间就让杜夕月等忠实粉丝,差点泪流满面。

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啊?

映入眼帘的是贯穿南北的朱雀大街,笔直向前,尽头处是巍峨的宫殿城楼。

它形成了一条标准的中轴线,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

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

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

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或许是高适来的时间正巧,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

因此画面中的长安城,恢宏壮丽之余,还处处点缀着桃花的粉和春树的绿,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这是属于唐朝人的浪漫,更是属于炎黄子孙的浪漫!

锦绣长安!

街道上,人来人往,行人如织。

胡人汉人波斯人随处可见,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欢快的笑容。

不过,这座让唐人骄傲自豪的大城市,对外地来的高适而言,却显得有几分清高与冷漠。

渤海高氏早已没落,高适在长安也不受权贵待见。

不得已,他只好凭借一手舞枪之术,委身在岐王府李龟年的梨园戏班之中,谋一份生计活路。

岐王赏识高适,想给他在玉真公主面前创造表现的机会。

没想到高适用尽全力使出的杀敌枪法,在震惊全场后,却只换来玉真公主一句“有点吓人”的评价。

杜夕月也不禁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她发现这部动画电影拍得还挺……

幽默!

演出过后,高适在后台与杜甫的偶然相遇,又引起观影厅内的一阵喧哗。

但喧哗声最大的,还是随后王维的登场。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白衣公子,诗画双绝,王维王摩诘!

当王维、杜甫、高适这三个人同框入镜时,对观影厅内的所有观众而言,都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奇妙体验。

好像是老朋友的重逢,又好像是命运的冥冥注定。

此时的高适、杜甫和王维三人可谓是初次相逢,互不熟悉。

特别是杜甫,约莫还只是个十来岁的顽童,荧幕形象甚至还缺了颗门牙,活泼但一点都不可爱。

谁能想到,这个乐呵呵捉弄高适的小屁孩,日后竟然能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沉郁顿挫、感人肺腑的悲歌呢?

此时此刻,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充满了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