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 第55章 没有搞错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第55章 没有搞错

作者:用户的祈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3:56:50 来源:书海阁

吴明欢一拍大腿,说了句:“梁平真有你的。”

庞明鑫不知道老板发什么神经:“谁是梁平?”

吴明欢说:“见到你就认识了。”

吴明欢原来是准备先和梁平约好再来的,可是梁平的事情很多,加上没有办法联系不到他,这事梁平不急,他吴明欢等不得,于是来了个不请自到。

在路上,庞明鑫说最好先不要和当地人接触,应该实地看一下情况,资源不够就没有了谈的必要。只有自己看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别谈了半天,最后又弄个竹篮打水。于是吴明欢听了庞明鑫的建议。现在情况已经明了,就看梁平的能力了。

他们边走边问,后来终于在一一处黄河大堤的臂弯里找到张湾村。

梁平的家大门虚掩,吴明欢叫了几声没有听到动静,就和庞明鑫走进了院子,三间低矮土屋。要说收的干净是因为家徒四壁,吴明欢都不相信在这个社会中还有这么贫穷的家庭。“是不是弄错了”庞明鑫问吴明欢。

在人们心目中几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穷的叮当响的人要不是二流子,要不就是好吃懒做,这样的一个人是绝对不可相信的。

“绝对是弄错了,特别是在我们的国家重名重姓的太多了。”吴明欢也说。在的心中梁平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绝对不会贫穷到个地步。

“我们再问问”两个人急忙退了出来,再次把门给虚掩上。

“同志,你们是找梁平吗?”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跑了过来。

吴明欢赶紧说:“是找梁平,不知道这里还有叫梁平的吗?”

“不会错,这里就是梁平的家。不过这几天他出门了,他爱人可能下地干活了,你们找他有什么事?”

原来潘敏仪正在办公室看今天的报纸。别看平时工作没有做得多好,但是每天的河鲁日报还是要翻看一遍的。河鲁日报是河鲁省的党报,也是河鲁省最权威的报纸。半个月以前就在河鲁日报上见到过梁平的名字,从那以后,已经有好几拨人来找梁平了。对当时的报纸内容到现在梁敏仪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第二版上一篇标题为“丧尽天良 人神共愤”

副标题是 天网恢恢,一拐卖妇女儿童团伙被铲除的文章占了整整一版占。当时,潘敏仪看堪睁大了眼睛,怎么会有梁平的名字,看完报纸真是惊喜不已。后来又想,梁平怎么会在山阴县抓获罪犯,他想也许叫梁平的另有其人。等他再看河鲁晚报的时候,已经确定无疑。因为在河鲁晚报上另有一篇“面对诱惑 初心不改”的报道,说的山阴公安局要招收梁平为公安正式民警,可是被梁平拒绝了,理由是坚持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事。

这几天他就一直对着报纸在琢磨梁平的事,真不知道梁平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就在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他梁平的家又来了一辆小汽车。于是潘敏仪急忙赶了过来。

听的出来人对梁平的怀疑,就自报了家门“别说在我们村没有第二个梁平,就是十里八村的也没有第二梁平,我是村支部书记潘敏仪。你们要找的是这个人吗?”

潘敏仪指着河鲁晚报上的照片,吴明欢说:“没错,就是他。”

潘敏仪自豪的说:“梁平不仅是我们村的大英雄,更是我们全梁济县的大英雄。您是哪里的领导,找梁平有事?”

“不是领导,我是梁平的朋友,绿盛混合板厂里的。”

庞明鑫赶紧说:“这是我们的吴老板。”

潘敏仪一下想起来了,前些日子郑书记让梁平跟踪的两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板皮加工的项目。急忙说:“ 这事我们都知道。您先去我们村办公室坐坐,我给乡里的郑书记打个电话。”

郑向锋一到乡里,王主任就来了:“郑书记,成了。”一副满面春风的样子,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郑向锋说:“什么事看你高兴的样子。”

王主任说:“还不是梁平的事。”

说起梁平的事,郑向峰心里有时咯噔一下,一下想起二十多天前事情。当时王主任拿着一张当天的河鲁日报和河鲁晚报给他看,这两篇文章就是梁敏仪看到两篇文章。郑书记看完抬起头来对王主任说:“王主任,你说我怎么就看不明白这个梁平,要说我们乡里给他安排工作不干令人费解,山阴县给他安排正式公安干警他都推了这真是让人想不通。”

“不会是脑袋进水了?”王主任开玩笑的说。

郑书记皱了皱眉头:“这篇报道梁平的文章写得可不好?”

王主任说:“没看出有什么不好?你看这叙事手法自然流畅,文笔酣畅淋漓,细节描写入木三分...”

郑向峰打断了王主任的话,用手指了指着一处文章内容:“政府命令禁止私自印刷和销售教学辅导材料,这报道上说不忘初心,立志教育这不是明目张胆是和政府作对?这种报道无疑是此地无银!在说梁平正从事这个事情。”王主任一下醒悟。本来这几天郑书记也想找梁平谈谈,让他低调点,到时候自己好暗中关照他,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听到王主任说到又是梁平事时,自然是不由地一惊。

“梁平又有什么事了?”看着王主任的表情郑书记倒是放心不少。

“梁平找的绿盛混合版厂的老板亲自来咱们这里考察了。”

这消息对郑向峰来说真是好消息,急忙问:“人在什么地方?”

“他们在张湾村梁平的家里。”

“你去准备一下,我们马上过去。”

“梁敏仪说是亲自送他们过来。”

“你给孟乡长说一下,一会共同接待绿盛板厂的客人。”

王主任出去了,郑向峰又想起在全委第三会议室召开县经济和招商工作会的一幕。别的乡镇和一些相关的科局都做了汇报,轮到滩里乡的时候,郑向锋少了往日拘束和不安,并开始侃侃而谈。先说他们乡没资源,没有优势,接着说别人招商,我们也去招商,别的乡镇外出去我们也跟着去,其实我们就是走形式,就是走过场,就是瞎子电灯白费。

说到这里,很多人感觉味不对,你这不是唱反调,泼凉水,就连一向对他很宽厚容的县委书记张泉林都开始皱眉,脸色由晴转阴。乡长孟繁星更是大吃一惊,赶紧拉郑向锋的衣服。郑向锋并不理会,继续说,最近我和孟乡长对这个事情认真的做研究,认为我们以前的做法都错了。我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抓经济,错在只看到外边世界的五光十色,光华鲜丽,忽略了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是拿自己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结果只能是头撞南墙。

听到这里,孟繁星真是不住叫苦,你什么时候跟我商量研究过。开会的前一天自己有事没去上班,来开会也就是在会议室门口才碰到一起的。

对郑向锋说几乎有半数的乡镇都很认可,认可归认,就是没有人想做出头的椽子。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县长林金勇。林金勇平日里对郑向峰就不感冒,现在郑向锋是越说越不对味,赶紧叫停。他说:”郑向锋同志,你说做什么没有困难,是不是有困难我们就什么都不会做了,经济也不搞了,商也不招了。什么都不要说了,你们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你这种思想。”

这个时候,县委书记张泉林倒是好像听出点门道:“林县长,我看还是让向峰同志把话说完。”

“不好意思各位领导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反对招商引资,也把发展经济作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有效措施来看待。我是说在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上不搞一刀切。适宜招商引资的加大力度,不适宜招商,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靠内部挖潜发展经济。比如我们滩里乡,以前看到的都是贫瘠,缺乏资源,实际上,我们的黄河滩本身就是资源。以前我就是靠种植传统作物,靠天吃饭,而忽略了利用滩区天时、地利的优势。假如我们种植传统作物,改为种植黄河滩区大西瓜....”接着他把梁平给他们说的搬了过来。停顿了一下又说:“我刚才说的在种植上搞改革,同样在其它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加工业,种树应该是我们这里更大的优势。我们这里土地多,农民有种树的传统和习惯,房前屋后,沟渠路边都是参天的杨树,这种树生长周期仅有五到八年,这些树本来应该是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都和废弃的树枝树杈一起被造纸厂打成木浆造纸了,就是因为多,价格被压得很低,就这样卖树难也一直是我们没能解决难题。”接着他又把梁平给他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整理加工后又说了一遍。最后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若如这两个项目都能实施不仅能解决近两千人就业,而且增加各项收入两个多亿,当时梁济县的全县财政收入全年才一个多亿。

全场一片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