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窃命:帝道无疆 > 第203章 襄云投降

窃命:帝道无疆 第203章 襄云投降

作者:天一真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11 13:45:13 来源:书海阁

然而,随着大夏国力的提升,军队实力高涨,又有从奴隶商人手中收缴的大量资金,从胤国国库获得的大量存粮。

可谓兵强马壮,物资丰盈,又岂是那么好拖垮的。

除非,他们能让这场战争持续半年、一年以上,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是,夏清晏没打算让这场战争持续那么久,以各**队的实力,对比大夏,他们也做不到。

武安一国,集结三十万大军进攻大夏。

大军在武安以南集结,与大夏开战两日,同镇守大夏边疆的六万镇北军抗衡。

镇北军据城以守,因两国接壤国境线短促,关隘天险不少,武安军队不得寸进。

第七日,大军接到武安国君调令,命十万军队回防东线。

因玉沭发兵,不到五日,取下武安两大城池。

武安国君特地写信痛斥玉沭国君,三国本来百年修好,玉沭竟然甘为大夏走狗,破坏百年联盟之宜。

随着武安调走十万兵马,留在南线进攻大夏的进队只剩下二十万。

面对这二十万大军,镇守大夏边关的六万镇北军丝毫不惧,反而主动出击。

战场之上,大夏龙旗飘荡,军号呜咽,喊杀震天。

将魂、兵魄的出现,让武安军队惊恐万状,总算知道,曾一度与大夏比肩的富饶之国胤国,在与大夏的一战中,为何表现得如此不堪。

这简直就是,天兵天将啊!

而此时,在襄云。

襄云筹备的三十五万大军,还没能完全在大夏边境集结,就受到了大夏十七万镇北军的主动出击。

大夏军队迅如闪电,势若雷霆,闪击拿下襄云边境四大城池,并以强横无匹的威势迅速向着襄云内地推进。

同时,玉沭也派出了十万军队,从襄云西边入境,配合大夏镇北军进攻襄云。

两面夹击,襄云苦不堪言,眼睁睁看着国土被大夏军队迅速蚕食。

不过十日,大夏军队距离襄云国都云城,已经不足三百里。

襄云五大名将,更是在与大夏军队的交战当中,接连陨落,只剩最后一人。

襄云原本就有投诚大夏,成为其属国的想法,之前还因此向夏清晏去过信。

只不过,那时候襄云还端着一点姿态,夏清晏回信要他无条件投降大夏,并入大夏疆域。

襄云国君便没再回信。

最近得知大夏进攻东神,又受到武安来使的劝说,如今大夏势力鼎盛,如果各国再不团结一致进行反抗,只能坐等被大夏一个个侵吞。

在使臣的一番劝说之下,襄云国君同意出兵,与其余几国共同对抗大夏。

然而,一战之下,襄云国君这才知道大夏强盛到了何等令人惊惧的地步。

没再迟疑,襄云国君再度向大夏去信投诚,这次,再无一点姿态,也不敢妄想以属国居之。

他只求襄云皇室能够得以保全。

毕竟,以眼前的形势继续下去,襄云战败,皇室覆灭,也仅仅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数日后,夏清晏看到了襄云国君的这封投诚信,信中表明,襄云一国,愿意无条件投降,询问夏清晏上次在回信中许诺保全襄云皇室的承诺,是否还算数。

他也真是敢想,上一次的承诺,是据以上一次的情况,而这一次,镇北军已经取下襄云半国,怎么可能还是同样的条件?

想了想,夏清晏还是对襄云国君回信。

投降可以,只是条件已经跟上一次不同。

这一次,襄云投降能够得到的,不再包括襄云皇室在襄云国土上的特权。

投降之后,襄云皇室全族,移居大夏天京,并且,代代不得为官,不可掌权,成为大夏平民。

即使不接受襄云的投降,大夏军队攻下襄云全境,也只是迟早的事。

只不过,战争到底是残酷的,每增加一场战役,死在战争之下的亡魂,便是数以万计的提升。

若是襄云能够主动投降,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也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免受战火侵蚀。

这也是夏清晏决定四国之中,先打襄云的原因之一。

因为之前襄云表达过想成为属国的意愿,他知道襄云皇室软弱,他们很可能会投降。

这能让大夏更快的结束与其中一国的战争,抽出军队人手调遣到其他地方。

接到夏清晏的回信,这次的襄云国君再不敢有任何的迟疑,马上叫人联络距离云城已经不足百里的大夏镇北军。

表达自己愿意接受大夏国君要求,并投降的意愿,否则,等镇北军攻入云城,恐怕一切都来不及了。

有夏清晏的信件为证,镇北军也不得不暂时停火,向天京方面求证。

而此时,夏清晏也差不多才收到襄云国君愿意投降的信件。

于是,随着夏清晏谕令的下达,襄云皇城城门打开,剩余军队缴械投降,任由镇北军进入云城,押解襄云皇室全族送回天京。

与襄云的一战,不过半个月不到就结束了。

而这十七万镇北军,其中七万留在襄云境内,接手襄云剩余军队,对其进行重新编队,改制,将其纳入自己掌控之下。

又将其分散派向襄云东北一线的边境驻守。

剩下十万镇北军,则是回军调往武安一线,抄近路横跨玉沭,支援对武安一国的战斗。

因为襄云主动投降,为免其官民反悔抵抗,夏清晏对其地域之内各郡县官员,也进行了一番大换血。

所有的襄云官员,皆需赶往大夏天京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可以留任,不过不是原籍留任,而是被夏清晏调往原胤国、古国的国土内任职。

而襄云境内的官员,全部换成大夏本土官员任职。

并将七万镇北军,分散驻守于襄云各郡国土之内,确保大夏派去的官员可以掌控大局,不至于被襄云民间反抗的世族与平民杀害。

这样的调度,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夏清晏在十二日后,见到了襄云浩浩荡荡的皇室一族。

因为投降的缘故,襄云皇室成员大部分得以保留,人数足有上千人之多。

夏清晏在天京郊区,拨给他们两个庄园,并要求他们无故不得离京,族中子弟,可以进入大夏文武两院学习,但不得入朝为官。

除此之外,一切待遇与大夏平民无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