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190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21)

这个时候的工作条件,已经比当初三三一厂制造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时好了太多。

当年的三三一厂,在制造汽缸头钢模时,工具车间既没有光学曲线磨床,又没有线切割机床,全靠工人们用锉刀锉、用油石磨,制成了数十块型板和样板,完成了钢模制造任务。

电镀厂房是由澡堂改建的,镀槽尚未设计好,电镀热处理班把痰盂放在大缸中用开水加温,经过无数次试验,硬是为第一个零件镀上了铜。

“借鉴炸油条原理”,把两边的夹板钻出大孔,使空气流通,成功镀上了铬。

……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只花了七个月零三天。

到了宁安这儿,必须花的时间更少。

平阳机械厂本来就是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基本条件具备,而且比起最早的三三一厂已经好了太多,没道理她还比不上革命前辈。

冲呀!

小桔子吹了吹胡子,它家崽这个争强好胜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它也只能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帮她盯紧了裴东骏和赵春兰,别让她在忙碌的时候还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两个东西。

宁安5月底加入技术部,9月初,她的设计方案获批,进入试制环节。

12月份中旬,第一台新式发动机试制完成,花了三个多月,机械厂的工人们都快累瘫了。

累并快乐着。

大家的精神都很亢奋,很激动。

三个多月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如今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希望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我们国家的航空技术能够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其实宁安比他们还要辛苦一点,从设计到零件制造,再到组装,全程她都参与了,要确保所有的零件都是合格的。这几个月,她也是连轴转。

总不能人家加班她休息,没有这个道理。

试制成功后,宁安也很高兴。

她帮国家省下了几千万外汇。

世界线中,国家遭受了长时间的技术封锁,航空技术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

75年,国家从约翰牛买了40台涡扇发动机,并将发动机的生产线和图纸资料也一并买了过来,在430厂进行自行生产。

仿造涡扇发动机的过程长达三年。我国彻底掌握了这款涡扇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可以用来装备新式战斗机。但尴尬的是,发动机终于有了,全国却没有一款战机用它。

当时一位飞机设计师认为,这款发动机是60年代的技术,在国际上已经落后,仿制并使用它等于是原地踏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款发动机引进的时候,运动还没结束,大家不同意用“洋货”,于是,430耗时三年制造出来的发动机,被放进仓库吃灰。直到90年代,才重新被提起,被从仓库里扒拉出来。

这是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另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是,改开之后,流行起了“造不如买”的思想,有些自主研发项目下马,航空发展进入休克期。

宁安也希望,这一次自主研发涡扇发动机的成功,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发动机试制成功之后,在正式定型之前,要经历大大小小、从地面到空中各种种类繁多的试验,静力试验、飞行试验,等等。试验所需时间比设计和制造还要长。

整体来讲,某型飞机发动机的研制费用中,设计占10%,制造占40%,而试验要占50%。

为了配合完成发动机的试验工作,宁安要暂时离开平阳市,去西京飞行试验所工作一段时间。

他们一行人离开的时候,整个机械厂都依依不舍。

机械厂好几位领导跟她说了一模一样的话:“你放心去,你妈这儿,你不用挂念,我们保证把她照顾的好好的。她永远都是我们机械厂的职工。”

吴斐然跟她说:“夏姨平时在厂里还有我照顾呢,你放心。你不在平阳的时候,我替你尽孝。”

宁安:“……你们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到了那儿给你们打电话,有事你们直接联系我。我妈怕影响我工作,有事也是不说的。”

“好的,没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宁安最爱她妈妈,平时就算再忙,也要和夏兴华一起吃饭、聊天、散步,然后两个人匆忙分开,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冰箱厂早就已经投产,夏女士的洗衣机都研究出来了,她也忙得脚打后脑勺。

同事们经常感慨:“你和夏工感情也太好了,平时就那么点时间,也得匆匆忙忙见一次,说几句。有啥好见的啊?有啥好聊的啊!”

每当这个时候,宁安总是讪讪一笑。

所有人都不知道,她和她妈每天见面,从不谈感情,就是互相表扬、互相鼓励,给对方打一针鸡血,让对方去继续奋斗……

宁安关心夏兴华的身体,夏女士又蹦又跳,胸脯拍得啪啪响,向她证明自己还可以为人民继续奋斗三十年。夏女士关心宁安的身体,就是跟小桔子索要健体丹,恨不得每次见面都给她喂一颗。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觉得我们的母女情好像有点跑偏了……”

小桔子说:“不用觉得,就是偏了。你们俩现在,就是革命战友。”

夏女士一看宁安这个天赋,满脑子想的就是让她去好好工作,以后成为国宝级科学家,谁也欺负不了她。国家会安排好她的一切,生老病死都有人照顾,她就彻底放心了。

没看那些国宝级科学家,就算在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哪怕家人被隔离审查了,科学家本人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说明什么?说明做科学家就要做最厉害的科学家呀!做对国家最有用的科学家!

她念叨的橘猫大人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这也就是宁安此时恰好也想努力一把,不然小桔子肯定要逐字逐句的反驳她。

努力奋斗固然好,当条咸鱼也不差呀。

1975年1月2日,元旦刚过,宁安一行人离开了平阳。

除了从部里和西京那边过来的专家,一起去的,还有宁安的助理。

这个人,叫纪松和,宁安刚调职进入技术部,向于厂长提交了自己的发动机研究立项报告,他就来了,一来,就成了宁安的助理。

于厂长跟宁安说:“人家是正经科班出来的,水平不差,正好给你帮忙。”

虽然他老人家也不太明白,费劲巴拉的调到机械厂来工作,为什么他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当,非要去给目前看着还不怎么着调的小裴当助理。

难道小裴还真的是什么不世出的天才吗?

即便她是个天才,难道你就不能先当工程师,然后以工程师的身份和小裴一起搞研究吗?

虽然但是,人家坚持,而且还找来了他的亲舅舅,市委书记纪利民帮他说情,他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答应他。

哪怕宁安的身份还不到该配备助理的时候,她莫名其妙就拥有了一个助理。

一开始,于厂长还担心俩人合不来,毕竟这个是京城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毕业的,宁安是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虽然纪松和是在看了宁安的研究立项报告之后才决定给她当助理的,但是报告是一回事,实际工作起来又是一回事。

他纵然看重科班出身的,但宁安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也不希望她在工作的时候被人欺负。

为此,他对纪松和千叮万嘱:“小裴要是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好好帮她,她还小,你要温和一点。”

纪松和:“……我是看了她的报告之后才决定和她一起做研究的,我首先认可了她的水平。只要专业水平过硬,别的都不是问题。”

“真的那么厉害?”

“真的。”

水平确实很高。但给她当助理,却是在实地考察了技术部,见过本人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莫名的,他就觉得,跟她一起工作一定会大有收获。

纪松和认可宁安的水平,但是宁安在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对他的水平是有一点点怀疑的。

【1950年出生,1965年(非常幸运又不幸的)考入京城航空学院,1970年毕业,分配到某公社农机站修拖拉机,修了4年拖拉机,调到平阳机械厂工作。】

啊!是老五届的最后一届啊!

正经上了不到一年学就开始搞运动了,在学校里折腾了几年,终于分配了工作。

老五届就跟老三届一样,都有点惨。

她以为他水平不怎么样,但实际工作起来就发现,还不错。

应该说,相当不错。

纪松和跟她说:“虽然后面几年没怎么上课,但是我也没放松学习,后来在拖拉机站也一直自学的。我算是科班出身,但本质上,跟你一样,是自学成才的。”

宁安:“……”

行吧。

占了个科班出身还是有好处的。

某种程度上,宁安的研究能够这么快说服于厂长,让他向部里汇报,这位纪松和同志起了很大作用。

毕竟有科班出身的人帮她背书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