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79章 番外·赵建兰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第79章 番外·赵建兰

作者:不要忆往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1:46 来源:书海阁

1972年底,赵建兰的三胎出生了,一胎三宝,三个儿子。

赵建兰的婆婆哭的比孩子还大声,带动前面的四个宝也嗷嗷哭,声震屋瓦。

路过的人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纷纷跑进来询问情况,一问才知道,是赵建兰生了。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妈呀!终于生了,她那肚子大得都有点吓人,比之前两回还大。

第二反应就是问:“男孩女孩?几个啊?”

赵建兰的婆婆眼泪哗啦:“三个儿子。”

大家:“……”

这要是别人家生了儿子,他们早就说上恭喜恭喜了,可是这家嘛,还真没什么好恭喜的。

大人孩子都在外面“要饭”,前头四个都瘦的跟火柴棍似的,要不是村里人心善,这家接济一口那家接济一口的,这些孩子能不能养得活还真不好说。

看看这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家,再看看这用稻草补起来的房顶,这两口子可真能将就啊,怎么就不知道弄几块瓦片呢?弄点稻草就完事了?也不怕刮风的时候给刮跑了!

虽然但是,片刻之后,现场还是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恭喜声,添丁进口整体上还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赵建兰的婆婆也收敛好情绪,脸上挂上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言不由衷的说着“同喜同喜”。

突然,有人问道:“孩子爹呢?”

孙婆子都被问愣了,今天早上,小儿子跑去喊她,说媳妇要生了,她赶紧就跑了过来,她这小儿媳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生孩子就跟下蛋一样简单,一压肚子,噗一下,孩子就出来了。

头胎还请了接生婆,第二胎就是她接生的,这一胎还是她接生。

是啊,她儿子呢?喊完她自己跑了?

大家都跟着她一起四下里寻摸,发现孩子爹孙四建正蜷缩在墙角蹲着,黢黑的脸,瘦骨嶙峋的身材,一脸的生不如死。

大家纷纷告辞,留下孙家人自己说话。

孙婆子对小儿子说:“以后你俩分开睡,要是再给我整出孩子来,我就彻底不管你们了!这些年我和你爹说是不管你,但是你每回拿着碗过去,也没让你空着碗回来,你哥哥嫂子们都有意见了。我和你爹不给你添麻烦,以后养老也不用你,你们两口子争点气吧。以后有7个儿子要养呢!”

“娘,我怎么争气啊?我现在一天也挣满工分了。但是我家里人口多啊,我有什么办法。”

孙婆子被这个事实噎的说不出话来。

她沉默了半天,说道:“别人家的媳妇,怀着孕也能下地挣工分,生完孩子背着孩子照样下地,挣不了多还挣不了少吗?她一个大人,下地干点活挣三四个工分能行吧?说是照顾家里,可是你看看她,把家照顾成什么样了?孩子们全都脏的看不出本来的模样了,那小脸黑的,一搓一把泥,都不知道多少天没洗脸了。还有那衣服,全都破破烂烂,露着屁股蛋子,她也不知道给缝补一下。”

“儿子啊,你们俩这样下去可不行,你们这不叫过日子啊。全靠你一个人下地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人。你家里以后大人孩子加起来有9张嘴了,你掂量掂量,你能行吗?你跟她商量商量吧。不行就把孩子全带到地头上去,老大老二都懂事,老三老四也听话,让他们照看着后面这几个小的。地里那么多干活的人呢,都能给你瞄一眼,他们也出不了事。你们两口子都下地干活,两个人干总比一个人干强吧。”

“我也知道,她一进门就怀孕,每次还都不是一个,肚子比别人大,又是城里来的,让她下地是有点难为她,所以之前我也没说什么。但是现在,我不说不行了!这胎生完,你们俩就别生了,等她把身体养好了,你们俩都下地干活去。孩子们风一吹就长大了。等孩子大了,能干活了,就好了。”

“你们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得上学吧?得娶媳妇吧?你们兄弟几个,好歹都念了几年书,认几个字,不是睁眼瞎,你这几个孩子,总不能一天学不上吧?那不就成了一代不如一代了吗?你好好想想吧。我先去给你媳妇倒碗水,再给她熬点小米粥喝。”

为了给小儿媳妇攒这点小米,她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孙婆子说完就去了厨房,看见小儿子家这个样子,她也是心疼的。儿子瘦成那样,孙子们跟要饭的一样,就儿媳妇一个正常人,皮肤依然白,身上依然有肉,除了肚皮因为生孩子变成了面口袋,别的都没太大变化。

她一边在厨房里干活一边咬牙切齿,这个女人是把家里的吃食全吃到自己肚子里去了吗?

赵建兰的丈夫听了老母亲一席话,想死的心都有了。

想当年他在家里蹭吃蹭喝,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顶多看看哥哥嫂子的脸色,不痛不痒的就过去了,哪像现在?简直要了命了!

也不知道他哥哥嫂子们有没有后悔当初那么着急让他结婚,毕竟以前就养着他一个,现在可是要帮衬着他养一大家子。他想的一点也不错,哥哥嫂子们可不是后悔死了吗?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恶人,对着已经成年却啥事不干的小叔子他们还能横眉冷对,对着几个小土豆子一样的小孩子,他们连冷脸都摆不出来,更别说放狠话了。

这几个孩子都鬼精鬼精的,大的带小的,自从会走路,就满村溜达,这家吃一口那家吃一口,但吃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三个伯伯家。

就这,孩子也只是饿不死。吃饱是不可能的,谁家也没那么多富余。

孙四建脑子里乱成一团。想来想去,觉得母亲说的有道理,等到这三个小的稍微大一点,就让建兰也下地干活吧。这日子确实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他看着手牵着手从屋里走出来的四个孩子,大的还不到三岁,小的不到一岁半,刚刚会走路,四个人一个拉着一个,就跟年画上的糖葫芦串似的就溜达到了他面前,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当爹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四个孩子嘴巴一瘪,也想跟着哭,吓得他赶紧哄道:“别哭了,以后爹再加把劲,让你们吃饱饭。”

四个孩子的眼睛都亮了,别看他们年纪小,但是已经知道了吃饱饭的含义。

儿子们凑过来围着他,有的抱胳膊有的抱膝盖,嘴里一直重复着:“吃饱饭。”

孙四建闭着眼睛,声音哽咽,“嗯,吃饱饭。”

这会赵建兰在干什么呢?

她在睡觉。

生孩子是件体力活,生完她就睡着了。

至于孩子哭,这几年她已经免疫了,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领。孩子哭就让他哭,哭累了就停了,不用哄,越哄他们越来劲。

她知道后面的事情她婆婆会处理好。还会尽最大努力给她张罗吃的。月子里,她能吃上好几回鸡蛋呢。

孙婆子是对她有不满,但是不会在月子里找茬。用她的话说,“女人生孩子不容易,月子坐不好容易落下病根”,就因为这点女人之间的感同身受,所以孙婆子给几个儿媳妇伺候月子都是尽心尽力。

这也是她偏心小儿子,前面几个儿媳妇纵有不满也不会跟她大闹的原因。这婆婆纵然偏心,但也没苛责她们,对她们也挺好。而且小叔子一成亲就分家了,公婆的态度也算不错。

至于后来的事情,那谁能想得到呢?

厨房里,孙婆子咬咬牙在锅里多加了一碗水,熬出来的小米粥比之前要稀一点,快出锅的时候,她在里面磕了个蛋。等到蛋也熟了,先盛出半碗,招呼四个大孙子过来吃,剩下的才端到屋里给了赵建兰。

四个孩子狗狗祟祟的进了厨房,老大拿了个木勺子搅和粥,然后和三个弟弟一人一口,分着吃了。别看他不到三岁,手稳得很,一滴都没撒出来。自始至终,勺子就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弟弟们就等着分配。

吃完,又把碗给了老四,让他舔干净。

老四怕拿不好碗,直接把碗放在地上,趴在那儿舔,整个头都埋到碗里去了。

三个哥哥只是羡慕,一点也不会笑话他。

舔完以后,这碗也就不用再刷了。

屋里,赵建兰端着碗,问道:“这回的蛋怎么碎了?”

以前都是整个的荷包蛋啊。

孙婆子说道:“我听人家说,这样搅碎的更好吃。我就换了个做法。”

赵建兰:“下次别这样弄了,还是弄整的吧。”

碎成这样,谁知道这是一个还是半个啊,被人偷吃了她都不知道。

孙婆子嘴上答应着,下回依旧我行我素。她其实也是头回干这种事,克扣一个产妇的伙食,但神奇的是她并不觉得心里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也不会感到内疚。

她不停的告诉自己,村里坐月子的产妇,一个鸡蛋都吃不上的也不是没有。她前头的三个儿媳妇,会把孩子喊到身边,让他们咬一口蛋吃,或者分两口红糖水喝。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心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孩子。她只是心疼孙子,她没有错。她又没让小儿子吃,只是给了孙子们而已。

这个月子,因为孙婆子的“阳奉阴违”,赵建兰坐的就不是那么太舒心。

出了满月,丈夫又跟她说起过段时间下地干活的事,本来已经恢复了的赵建兰,瞬间又躺了回去。

“我这次生了三个,大概是伤着身子了,觉得全身一点劲也没有。”

孙四建:“……”

赵建兰开启了装病生涯,而且还装上瘾了。

半年以后,孙四建忍无可忍,跟她说:“你再这样,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恰好,赵建兰也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她明明有丈夫,但是却在守活寡,不管她怎么撩拨,孙四建就跟个无欲无求的老和尚一样,碰都不碰她一下。她早就烦了!

俩人吵着吵着,就到大队长那儿开了个离婚证明。之前结婚没领结婚证,离婚也不需要领离婚证,就在大队长那儿报备一下就行。

大队长头都大了,“你俩有7个孩子呢!”

他苦口婆心的劝,奈何这俩人正上头呢,谁也听不进去,非得让大队长给开证明。大队长仔细一琢磨,觉得这说不定也不是件坏事,让他们分开冷静一下也好,就给开了。

赵建兰搬回了知青点。

孙四建的父母把儿子训了一顿,又去知青点找赵建兰说情,想让她回去接着过日子,这可是他们七个孙子的妈,再怎么样也不该离婚啊,离了婚,孩子们就没妈了。

赵建兰也有点后悔,在孙家,她至少不用下地就有饭吃,回到知青点,她还是得干活啊。

但是让她那么轻易回去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得让他们三催四请的才行,不然显得她很廉价。

但是孙家老两口请了两回就放弃了。爱咋咋地吧。

四个大点的孩子交给他们的堂哥堂姐带着,三个小的,孙爸背一个,孙妈背一个,孙四建背一个,天天带着下地。

孙家不来请,赵建兰也不会上赶着。又不是离了谁就不能活!

两个月后,她又找了个人嫁了。二婚对二婚,她嫁的这个男人比她大十岁,没有孩子,据说是他不能生。反正他的前妻因为生不出孩子和他离婚了,人家转头再嫁没多久就怀了。

所以,这个男人也就一直没再娶上媳妇。

赵建兰嫁给他之后,日子比在孙家好过,不下地,家务也少,这个男的对她也算不错,而且他确实没有生育能力,哪怕是易孕体质的赵建兰也一直没能怀孕。

但是赵建兰不怕啊,她有七个儿子呢,等她老了,就去找七个儿子给她养老。

离了婚的孙四建也没有再娶,倒不是他不想娶,而是没人愿意嫁给他给七个孩子当后妈,想想都觉得艰难。

七个娃磕磕绊绊的长大。他们都挺聪明的,没钱上学,就去学校蹭课,反正只要脸皮够厚,老师也不会赶人。而且,他们运气还不错,遇上了好老师,直接帮他们申请了学费减免。

几个孩子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该上学就好好上学,下了学就帮忙干活。改革开放之后,孙四建开始做点小本生意,一开始就是简单的低买高卖,跑来跑去的赚个辛苦钱,后来在村里开了小卖部,再后来又去县城开了杂货铺,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几个孩子长大以后也都走出了农村,带着父亲在城里生活。他们对养大他们的爷爷奶奶、伯伯伯母们也非常孝顺,对村里曾经给过他们帮助的好心人,也都很尊敬,每年回家都要去挨家挨户拜年,给大家带点糖果点心,说起小时候四处讨饭的经历,只当是件好玩的过往,丝毫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对于赵建兰这个母亲,他们每年过年的时候去送一次节礼,别的就没有了。她没养他们小,他们也不会给她养老,就算赵建兰闹起来,村里人也不会指责他们不对。

当年赵建兰再嫁之后,日子好过了,也没有想着给儿子们一口吃的。他们讨饭都不去她家。爷爷奶奶跟他们说:“做人要有志气,她不主动对你们好,你们也不要求着她。”

他们是期盼过的,期盼着母亲能主动找他们,哪怕给他们一个窝头,他们以后就会想着她念着她给她养老,但是她没有。

可她毕竟给了他们生命,每年去看她一次也是应该的。

高考恢复的时候,赵建兰没有参加,她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知青大规模回城的时候,她倒是想回去看看,找找回城的机会,但是他的丈夫不同意,担心她跑了以后不再回来,那他上哪儿再找个媳妇去?

而且,他因为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奋斗的动力,就安心守着自己那点地,能够吃饱穿暖就行,没有别的追求。

在农村待着,周围都是熟人,死了以后村里人会帮衬着下葬,到了城里,他一个年近四十的人还能干什么?人生地不熟的,死了都没人管!

他不去,也不让赵建兰去,看得很紧。

一年又一年,赵建兰也认命了,反正她的日子虽然不光鲜,但也算不上苦。后来,儿子们出息了,她就想让他们帮她盖新房子,买新家具,给她生活费,但是孩子们拒绝了。

赵建兰大骂他们是不孝子,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别说村里人了,她丈夫都劝她不要闹。

又过了好些年,她在电视上看见了赵建华和宁安,她突然有了一种不真实感。

不是这样的,她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小时候懦弱的三妹凭什么过得这么风光?跟在三妹屁股后面的小弟怎么能成了闻名全国的富豪?

她应该过得比他们好才对!她从小就过得比他们好。

她怎么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这样!

要是早知道他们过得这么好,说什么她也得回城去缠着他们!

但是太晚了。

受的刺激太大。

在这以后,赵建兰的身体和精神迅速衰败了下来,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

赵建国和赵建兰的事,赵大志和于晓红都没有关注,他们按部就班的工作、退休,成了两个有钱有闲的老头老太太,行动不便以后,赵建华把他们送进了疗养院。除了身边没人陪伴,除了孤独,他们的日子过得其实比上辈子要好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