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急!重生拿到糟糕人设怎么办? > 第96章 系统发布多项利民任务

晚上,云河就把要建影视基地的事跟云建国说了,并将图纸等都准备好了,这些都是系统给她的。

于是第二天一早,云建国又开始去找周书记了。

影视基地这东西,周书记听都没有听说过,可是一想到能带动当地经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接下来便是选址了,这需要云河的参与,而且还需要以她的名义承包。

这次他们选的地点是桔子山后的一片山坳,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各种怪石和冬暖夏的气候。

这一片区域一共有两万亩,云建国以云河的名义签了合同,付了款。

晚上云河、云澄进了空间后,云澄继续提炼明白精华,而云河则对山坳里临近水源的一些空地上的杂草进行清理。

两人忙了一个晚上,云澄才提炼了两吨初级精华。

十吨初级精华才能再提炼成一吨的中级精华,所以要获得一吨中级美女精华,需要六天的时间。

而云河,已经将河边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了,再用一个晚上就可以将河道扩宽。

一家人分工合作:云建国除了要盯着美白产品的广告的后期制作,还要派人到山里去招工人;而金彩琴则是负责服装店里和各个吃食店。

经过十天的时间,这片山坳已经成为一片四面环山,中间有小河流经的开阔地。

而云建国一共找了一千名工人,里面有很多各个乡镇和村里出来的手艺人,又让老连长吴建云帮着联系到一位工程总负责人。

十二月初,云家的影视基地正式开工,系统以后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就是每天晚上将工地工人们的食材准备好,投放到厨房。

过完了1986年的春节,影视基地各个建筑的地基本是都已经打好了,周书记也带着一些市里的,还有其他市的领导来参观过。

他们提了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影视基地建好了以后,那些影视剧组人来了,各种道具和机器怎么办?

交通是个大问题,虽然他们有机场,但是航空运力有限,而且成本高。

系统便又给云河布置了任务,修建高速公路,从昆明到永昌的高速公路。

修建高速公路这事,前前后后,云建国可跑了不少地方。

政府不是不想修,可是没有钱,也没有技术和机器。

云建国提出,这些都由他来解决,但是他有一个要求,这条高速公路建好后,他们云家要三十年的经营权,也就是要收三十年的费,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的超市等都归云家所有。

他这一提议,引起了全国关注,很多人好奇,他们云家是怎么在两年多时间积累了如此大量的财富。

可是无论怎么查,都查不出来异常。

最后总结出来了一点,就是云家仿佛开了挂,卖啥啥好,做啥啥赚钱。

反倒让一些没有云家的产品进驻的地区,也知道了云家的产品,就是质量的保证。

有一位老太太,去他们当地的百货大楼问,“你们为什么不进云家的奶粉?”

有年轻男女,也在他们当地找云家的美白化妆品,问店家“为什么不进货?”

国内一些有名的桥梁、道路专家们,通过这件事,也主动联系上了云建国。

最后,政府接受了云建国的建议,同意其建成后拥有三十年经营权。

86年的五月,高速公路正式开工。

他们有云河从系统处得来的施工图,以及二十台盾构机。又集齐了一批专家们和几千名的工人,工程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同时,连钢筋、水泥都是由系统提供的。工人们吃的伙食,则是空间里产的。

所以修这条高速公路,资金花费无非就是专家和工人们的工资。

云家这次修高速公路和建影视基地,从各个乡镇和村里,招了好几千名的工人,男人们干重体力活,女人们做轻省一些的活。

他们大部分是有家有口的,他们出去了以后,孩子们基本都交给了老人来带。

家里的老人们又见不得家里的田、地荒着,于是带着孩子们一起下田。

这时系统又给云河发布了任务,建立一所学校。

云建国又开始跑政府,要各种批文,办各种手续,选了地址就开工了。

校址选在市区外不远处,占地三百多亩,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取名云翔学校。

校长找的是一中的校长,云建国给开出了每个月一千元的工资。

86年的永昌,教师工资一个月几十块钱,一中校长也不过一百多块。

上哪都是教书,校长愉快地跳了槽。

前世云凤梅的二女儿,师范毕业进了永昌市第二小学。

这一世,云建国也将她招进了私立学校。

另外,永昌有一所师专,86年毕业的所有学生,也都进了云翔学校。

新学期开学,在云家工作的工人的孩子们,都进了云翔学校。

在云家企业工作的所有工人,接到这样的通知:他们在云家的企业工作期间,孩子可以进云翔免费上学。免的不仅是学费,还有生活费。

学校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餐,早餐有鸡蛋、牛奶和馒头,中午和晚饭都是米饭和炒菜,菜有荤有素,这些所有食品都出自云河的空间。

他们还给学生订购了校服,夏天有短袖、短裤。冬天是长袖、长裤和羽绒马夹。

云家的很多工人,都是山里的,他们有些从来没有念过书,以前祖祖辈辈在山里,觉得能赚一口吃的就不错了。

后来有人到山里招工,一些勤快的、力气大的就跟着到了工地。

到了年底后,他们放假回家,和村里人说起工地的见闻,虽然工作辛苦,风吹日晒干体力活,但是吃的好,每个月工钱也不少。

于是村里很多人都动心了,都想着云家下次再招工的时候,能把他们也带出去。

再后来,听说这些工人们的孩子们,都可以免费到城里读书,大家就更动心了。

当然那些家里有五个六个孩子的,也不可能全部都免费。

一个工人签三年以上的合同,可以让家里一个孩子免费上学。

夫妻双方都签了三年以上合同的,可以最多让三个孩子免费上学。

尽管如今计划生育抓的严,但是在云省的山区,住的分散,几公里才一户人家的地方,一家五六七八个孩子的非常常见。

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出去干活,家里大孩子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如果不是有了云家的这一项举措,这些孩子们基本上都要辍学了。

有一家傈僳族家里有六个孩子,全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无一人去上学。

后来夫妻二人进了云家高速工路施工队,云建国建议二人送三个小的到城里上学,三个大的可以在乡下的小学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