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 第119章 还是应该多读书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第119章 还是应该多读书

作者:青睿汤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2:43 来源:书海阁

读书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惰性吧,一直对读书的概念很模糊。记得童年时候,读书的概念就是学习。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要求背诵全文。贪玩的心才懒得做这种苦事,我渐渐地就不愿读书,总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才会拿着沉甸甸的读本,啃骨头般地去读,是如此不情愿。

也不知何时,竟喜欢上了古典诗歌。由于对诗词的热爱,不经意间竟与书拉近距离。但对我来说,读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一直想读书,却很少读书的日子。似乎命运就喜欢开玩笑,你越想做的事,偏不让你做。所以我只能躲着上。我已不记得自己曾读过多少书,但读得书肯定不会很多。而且很细琐、很零碎。总有种东拼西凑的感觉。即使这样,对书的感觉仍然那么亲切。只要有点闲暇,我一定会拿一本书,放在手中,多然后静静地看,默默地思。

书里面是文章。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有它的妙处。如果跟上作者的理念,总会让人受益匪浅。那是一种无可言状的奇妙,也许只能从书中找到。因为天性的淡泊,我对于红尘中的花红酒绿不太热衷,让自己与尘俗保持着距离,喜欢把自己交给书,尤其是古典文化,它是让我那么痴迷。

因为自己的喜好,周围的人总把我看作另类人。虽然尝尽各种酸甜苦辣,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书中,我才会感觉有一份安宁的心境,品尝着愈苦愈甜的愉悦。那仿佛就是纯纯的清泉,脉脉地洗涤着心灵。读司马迁,可以感觉到他那种超强的敏感、深不见底的厚度、哀得无奈的愤懑……读王勃,会被他俊雅、嵬酣的才气所折服,如此年轻,如此气度,真让人深慕不已。读老子,那更是不得了,一句话的精髓,也许会受益终身。真的,读书的感觉太好了!

人人都追求美,想法变样地美容、整形。在我看来,倒不如拿一本书细细品读。也许在不经意间,惊喜地发现,书竟雕琢你的形态,纯化你的质韵。时光的流逝谁也挡不住,人的衰老当然也不能在避免。但人人都知道,精神的产物是永远长存。即使生命不存在,但这样承着美的载体,不是一直会延续吗?谁能说孔子将会成为一个概念,老子只是一种飘渺?只要有人存续下去,他们的思想总会流传不息。这种美是多么坚实,难道不是与日月同辉吗?

读书的好处,又岂是一言两语能言尽,读书的感觉真很好!

读书之再遇貂蝉

有时感觉读书真奇妙,很不经意间,就会找到闪亮的点。仿佛就是来到海边,意外地发现一枚美丽的贝壳,捡到一只闪着光彩的珍珠。接着就会有一种灵动的东西跑进理念中,很让人喜出望外。

前段时间闲暇时,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无意间撞见一位大美女。这可不是一般的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说到貂蝉,要说是喜欢她,那肯定是假话。人家是大美女,自己却是丑女,怎么也得有妒嫉的心理吧。所以要说喜欢,除非有病。但如果说不喜欢,也不是确切的事,怜香惜玉的心情谁都会有,这种被传颂几千年的美,怎么不令人向往?

既然见到貂蝉,倒还想跟她聊一聊。在《三国演义》这部英雄云集的巨着中,一位小女子,占得比重总会很轻。虽然着墨并不多,但一位丰满的貂蝉却能展现在眼前。不知罗先生故弄玄虚,还是本该如此,你的一出场就决定以后的命运。因为不忍看到王允垂泪,而默默叹息。让人想不到的是,你的叹息竟不是私情,感叹国事。当王允把自己的企图讲给你时,你的表现并不是悲哀,而是心甘情愿地做工具,并许诺万死不辞。多么英爽的气度,很有大丈夫风范。

接下来的连环计,你简直做得天衣无缝,让两位英雄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你香罗拭泪的那一刻,肯定让那位吕英雄心碎,而你欲掣剑自刎之举,又会让那位董英雄肝肠寸断。凤仪亭上,你让两位英雄争风吃醋,并使他们的关系由此决裂。可怜那位董英雄落得点天灯的后果。

你既然跟定那位吕英雄,本应安分地跟他过日子。可是你让他不思进取,还离间他与陈珪的关系,让他陷入绝境。背了数不清几世“三姓家奴”的骂名。你说你是红颜还是祸水?英雄身败名裂后,你又躲到哪去了?虞姬尚可为项王徇情,你曾经的英雄气概哪去了?为什么你的故事,只是个没有结局的传奇呢?在你的身上,看不到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许这就是真正不喜欢你的原因吧。

现在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的今天,也真希望那些所谓的美媚们,不要只为了一时的利益和**,埋没了你的真情。成为工具很容易,但真要保持一份真挚的情感却很难。操守、道德是多么重要啊!

《史记》偶拾

昨天晚上,看完《非你莫属》,看了看手机还不到十点,忽然想到好长时间没看《史记》了,于是我拿出书,随便翻了一页,竟是写的午子胥含冤自杀而亡,他曾嘱咐他的门客,如果他死后,把他的坟前种上一棵梓树,并把他的双目挖出来,他要眼睁睁地看着吴国被越国灭掉,可是吴王并没有按他的意思做,而是把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多么的悲惨啊!但他毕竟对吴国有着贡献,所以吴国人同情他,为他在江上立祠。我不知道自己心里有一种什么滋味,于是就换了一个地方,却没想到换到了萧何那里,两位竟都是丞相。

对于萧何,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当初刘邦得罪了韩信,韩信很恼火,于是就决定再也不跟着他干了,骑着马跑了。萧何知道韩信非常有才,一听韩信跑了,就心急如焚,骑马在月下把韩信追了回来,不但成就了刘邦的霸业,也成就了韩信一代名将。后来当韩信的势力危及到刘汉政权时,吕雉又是采纳了萧何的计谋,把韩信处死,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这样来了。

对于萧何,我以前也曾看到过,那时就感觉萧何的确不是一般的人,尤其是当我读到“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时,唯独萧何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我就对他充满了敬意。一个人的心里,他装的不是金钱财宝,而是如何对国家有利,这样的见识,这样的心胸,怎么能不让人佩服!

接着当读到黥布谋反,刘邦去讨伐他,却多次派人来询问萧国相在做什么,针对这样的事态,萧何的门客劝他不要再勤勉做事,让他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毁坏自己的声誉,结果萧何照做了。

本来就惹的刘邦高兴了,萧何却又生非,让刘邦更忌惮他。其实他的本意好的,让刘邦归还百姓一些田地,可是本来就对萧何存有戒心的刘邦顿时醋意大发,把萧何关进牢里治罪。

也许萧何的人际关系太好了,有人站出来在刘邦面前为他说话,将萧何为国做事,却没有私心的情势向刘邦摆明。刘邦毕竟不是昏君,虽然心里不是很舒服,但也很不甘心地把萧何放了。

其实我觉得刘邦倒挺有意思的,心胸挺坦荡的,该说就说,该做就做,是与非分得很清楚,也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能驾驭住这么多优秀的人,让他们甘心对他俯首称臣。

而从另一方面讲,可以看到一心为国、勤勉付出的萧何是多么得人心,因为他得人心能危及到刘汉的政权,但他却没心去做祸国的事,所以他没有走韩信的路。

萧何不但善始善终,而且子孙也受到荫庇,虽然他的后代也会因犯罪而失去候爵封号,但每次断绝了继承人时,天子总会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他的候位,在刘邦所有的功臣中,没有人能与他的这种境遇相比。

萧何在临死时,他还是把国家放在首位,虽然他跟曹参不和睦,但在临死时仍然向孝惠帝推荐了曹参,而且他还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

也是他的这种时时刻刻把国家放在首位的心志,让汉朝的统治者们对他念念不忘,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相。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一直以萧何应该是在列传里面的,今天无意中看了一下题目,竟大吃一惊,竟是“萧祖国世家第二十三”!可见,他在司马迁的笔下有多重的地位。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司马迁没有把老子列为世家,在此看到萧何被列为世家,虽然有点感到意外,但也是很欣慰的,因为一个一直把自己的国家放在首位的人,他配被别人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