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 第47章 身世细节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第47章 身世细节

作者:独狼仔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3:13 来源:书海阁

一个医师问道:“莫非这位道爷也是医门中人?”

龙潜忙道:“吾小小年纪哪有什么道行,这位姑娘是说笑的,还请先生尽心把脉。”

原来龙潜一行早上就赶到了饶阳郡。

按陆全城的意思定要在驿站给大伙儿安置,还是龙潜一再推辞,才到福通客栈开了几间上房歇息。

挥兴带着几个兄弟回折冲府销假,告辞先走了,陆全城刚刚到任,需接手各项事务,便约好今晚先各自歇息,明晚再见面设宴聚会。

正叔马上安排了官家的医师来给大伙儿救治。

张见诚已经醒了,但腹部伤口开裂浸血,舌头又被咬破,身体虚弱得很。其他人只知他姓张,是朝廷的武官,却不知为何跟大伙儿到了客栈还不离开。

余童腿部被飞蝗石击伤,医师给他用跌打伤药包敷,嘱咐静养几日便可恢复。

至于何金标和申山也一并安排了医师医治,都在客栈住下,等龙潜跟陆太守接洽后安排饶阳郡司法参军的传唤。

之前在林子里的土坡上与大伙儿见面后,龙、归二人并未跟陆全城提及有关自首之事,一是因为现场人多嘴杂,并且还有黑衣人在现场,二是陆全城还未正式上任,想着反正要一起去饶阳便决定缓一缓再告知。

人人都安排妥当后,归乔青进了房,突然松懈下来竟然虚脱昏迷过去,慌得归乔松和余童一阵乱嚷。

还是龙潜替她号了脉后确定是丹田受伤后一直未有修复,又擅动真气对敌导致气泄虚脱,寻常医师还真束手无策,只有道家的推宫过血之术方能将其治愈而不留后患。

于是众人辟出一间静室,由龙潜单独施功,在归乔青小腹上推宫过血疗伤祛淤。收功后还顺便给归乔松被万不可抓伤的双臂按摩顺血脉,这番救治极耗元气,龙潜回到自己房间倒头便睡着了。

***

龙潜很顺从地坐在凳子上,勾着脖子埋下头,归乔松则站在他侧后,舀起用木槿叶搓好的洗头水淋在他头上,问道:“水温可烫?”

“刚刚好,叫阿松费心了。”

归乔松微笑着冲了水,轻轻地替他挠头,指力不轻不重极是认真。

龙潜鼻中闻到木槿叶香,闭着眼睛享受着洗头的舒适,这种感觉久未有过,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义母田云娥给他洗头的场景。

在轻微的水滴声中,想起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细节,又勾起了有关身世的细节来。

这段时间他不断地回忆儿时的场景,再将义父留下的白布包裹和白云先生的书信内容,以及所有能联系起来的信息和线索拼凑一块儿,渐渐的有了个大致的轮廓。

那白布包裹,其实是一张已经泛黄的、有明显时间沧桑感的麻布,里面除了几件三岁儿童穿过的衣裤外,再没其他什么物品。

龙潜分析,这几件衣裤定是自己被抱走时身上所穿,这些年被义父和师父仔细收藏,如今竟成了仅剩的与家人在冥冥之中唯一有联系的物品。衣裤材质上丝下麻,衫领上绣了一只白鹤,看得出这应该是出自比较殷实的小康之家。

关于义父,白云先生在信中写道,“......潜儿,汝之义父姓张名传,人称‘青云剑客’,为人豪侠仗义,一手‘青云剑法’名震江湖。吾恐汝年幼,虽与其生活六年却未必知晓乃父之忠义与豪强,故记之......”

原来义父在江湖中的侠名是‘青云剑客’,虽共同生活了六年时间,确实不知其江湖侠名,一是当时年幼不懂这些,二是义父母也从未提起过。

师父留下的这些文字当真极其宝贵,否则被义父母抚养多年却不知其侠名,岂不是太不孝了。难怪当年每次搬家,当地里正来入户登记时,义父母只自称为张青云和张田氏。

书信中仔细描述了白云子当年将其收归门下的经过:

那是九年前的五月间,当时白云先生正在终南山中养伤——跟“独狼”兰傲恶斗后将养了快一年——那天白云先生采药归来,在山脚田间偶遇了受伤的张传和九岁的小龙潜,当时他还没有大名,只有乳名叫龙儿。

看着满身血迹的张传,白云子二话不说立刻取出针灸给他施针救治,在攀谈中张传得知面前的这位老道竟然就是名震江湖的大宗师白云先生,不由得惊喜万分,无意中的邂逅让他燃起了希望,自报名号后便央求白云子收下这个孩子。

恰彼时白云子因伤内力迟迟未复,也有意在养伤期间收一个关门弟子,见龙儿根骨俱佳心中便已欢喜,只是萍水相逢不便随意表态。

张传重伤之下精力不济,且事态紧急无法细说,只能以最简洁的词语希望打动对方收下孩子,介绍说他也是受人所托抚养了龙儿六年,如今被人查到下落一路追杀,对方的目标就是这个孩子,逃到此地已无力再照顾了。

目的毫不隐瞒,直接将话挑得很明朗,是想以收徒为名再次托孤给白云子。

白云子也久闻青云剑客的江湖声望,又感佩他受人托孤,行忠义之事便一口答应了。只因来追杀之人已经离得不远,得知白云子有伤在身,张传灵机一动要行金蝉脱壳之计,快速脱下了龙儿的外衫套在一个稻草人上,留下了一个包裹和唯一一句关于孩子身世的话后便抱着稻草人离开了,他是要以自身为饵引开追杀之人。

白云子因伤未愈无法相助张传御敌,便将哇哇大哭的龙儿藏在草药框里背回了终南山。

第二天便带着他飘然离去,上了衡山一住就是九年,还给他取了名就叫一个“潜”字,意寓为龙翔潜底。

这些年为了不影响龙潜修道练功,即便他问起,白云子也一直未透露一句,并且当时的邂逅并未见到龙潜的义母和义妹,所以白云子对其身世所知极少。

后来白云子逐渐恢复了部分功力,也曾下山查找张传的消息。

哪知终南山一别之后便失去了他的踪迹,也不知是否逃脱了追杀,甚至连何人追杀、追杀的起由等皆无处查询,就仿佛世间从没有过此人一般。

白云子的大徒弟姚火师早就出师下山数年了,受白云子嘱托闯荡江湖时也在留意此事,倒是曾经来信说有传闻张传最后是消失在了河北道,但时间久远也无从查证,所以龙潜的身世还真的成了谜。

白云子事后曾很遗憾地说,当时他伤重难以聚集内力,无法向张传提供帮助,且急匆匆的,连第一次托孤的人是谁,杀手是何人都没时间追问,以致于龙潜至今都对身世抱憾,不过看样子张传好像也不甚清楚的样子。

在信中白云子还写道:“......吾将汝收入门下悉心培养终不负所托,亦不负当年曾在太湖之上,得乃父一剑之德而助吾解除困厄之义——此事吾恐乃父也未必记得——有关汝拜入吾门下之经过便是如此,彼时应是事态紧急,汝父留下一言便即离去......”

义父还曾经在太湖上救助过师父吗,这个事情倒从未听师父提到过,龙潜有些惊讶世间缘法之奥妙。

围绕着身世,只有义父留下的那句话是唯一线索,龙潜早已将每一个字都深深刻在了心里,“此子姓龙,今年九岁,在下亦受人所托抚养了他六年,现已无能为力了。其父据说是位大善人,因一桩朝廷大案被牵连,其他的皆一无所知,拜托先生了。”

义父说的无能为力以及小时候频繁搬家,必是在躲避仇家追杀。那六年全家都在四处逃亡,所以连义父都没有时间查询我的身世详情以及到底牵连的是哪桩大案。如此看来,在吾年幼时,义父一家承担了太多的苦难。

身世牵连了一桩朝廷大案,这应该是那第一位托孤之人告诉义父的——就是那大胡子叔叔——连义父也只知道这么一点信息,可见当时大胡子叔叔托孤时也是这么急匆匆,没有时间详述,难道当时他也在被追杀中?

自己在三岁和九岁时的遭遇怎的如此相似,那杀手居然六年里都没有放弃追杀,实在可恶,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大案可以延续这么长久?

另外,还可以从父亲是大善人这条线索去查一查,能称为大善人的,在民间都有极佳的口碑,只是......只是中国之大,该从何处着手查询?更不知是哪一道哪一郡的善人......

***

龙潜正想着心事,余童的声音从窗外传进来:“天霄子,起了没有,可累死我们啦,在下还受着伤都为你走遍了全城,终于找到几样精致的吃食。哟,门开着的,咱们将就着你的伤,在你房里开饭了,在下可走得腿都细了。”

已经洗完头,归乔松在给龙潜盘发髻,一边插上子午簪一边笑道:“余童,是你抢着要陪阿姊出门找吃食,若是我点名要的驴肉烧没买到,你就是把腿走成了筷子也得给我买回来。”

三个人推门进来,正是归乔青和余童带着酒楼的小二,提着一个大食盒。小二将菜摆上桌面躬身离去,诱人的菜香已经溢满了整个房间。

两位医师分别给龙潜号完脉简单商量一番,片刻便写了个方子叫去抓药来煎服,另外开出了五张祛烧伤热毒的药膏,说是石灰遇汗水已经形成面额局部烧伤,只需内服汤药败火,外敷膏药祛毒五天便能恢复,还叮嘱在这五天里莫遇强光便躬身离去了。

“还得再瞎五天。”龙潜自我打趣道。

“要是换了在下,只要有阿青在就是瞎十年也没关系。”——余童嬉笑着看见归乔青瞪起眼,已经抬手高高举起作势要打,但他根本就不害怕——“不说了,不说了行不。天霄子今晚喝点水酒没问题吧。”

“以后少乌鸦嘴。”归乔青到底还是没舍得打下去,转头向龙潜问道:“天霄道长年纪轻轻武功这么厉害,居然还无门无派,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玉林庄一战后只怕你天霄子的大号就要名震江湖了。咱们也算相识一场,不知您俗家姓名如何称呼——”

余童不等归乔青说完就叫道:“快上桌吃饭,饿都快饿死了,还管这些小节干嘛。入了道门就不要问什么俗家名字,道家有三不问你懂不懂?咱们就他叫天霄子挺好——饿死了,饿死了快吃饭啦。”龙潜道行本就深,无名无求无欲无张,雅不愿过多透露道门的**,至于说给归乔松关于自家的事情,自然也不介意她们姐妹之间无话不谈。

微笑着任凭归乔松将他带到桌前坐下,说道:“此番相遇也是缘分,得识各位武道高手实乃幸事,不过还是余兄真性情、好轻功才真的叫人佩服。”

归乔青和余童已经落座,归乔松则在龙潜旁坐下,笑道:“他这三脚猫的功夫有什么好佩服的,只可惜了他的小师傅张神童的一番苦心教导。”

“张神童?”龙潜奇道,“吾竟不知江湖中还有这么一位高人。”

“他不是江湖人,所以你肯定不知,但他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是位神童,厉害的是他的阿舅也曾经是一位神童,甥舅两人都是高才。”

余童无奈地道:“他不承认是在下的师傅也不许提他名字,在下也只叫他小师傅,如今正在太原府游学,若有机会介绍给你认识。不过连大师傅也不许提他名字,两人真是一对奇人。”

龙潜听余童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通有些云里雾里,还是归乔松心细,笑着解释道:“余童说的小师傅是那位张神童,大师傅说的是张神童的阿舅。”

道家人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听到此处龙潜也只叹道:“如此奇人,武道高手倒是值得一见。”

归乔青已经将酒杯端起,招呼大家共庆相识的缘分。四个年轻人起身碰杯,气氛一下子欢愉起来。

余童不无讨好地道:“松娘,驴肉烧给你买到了,快尝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