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平凡的世界之西北锤王是我姐夫 > 第136章 不同认知

平凡的世界之西北锤王是我姐夫 第136章 不同认知

作者:豫山人的顽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7:44 来源:书海阁

坐了一会儿,喝完水,吃了黄瓜,三人就准备告辞。毕竟离双水村还有几十里的路要走。

金老汉非要挽留他们吃饭,被三人拒绝了。

知道他们是要回家去,金老汉也就不再强留,只是让他们有空过来玩,反正离县城也不远。

由于在之前的聊天中,金老汉知道了少安家里的情况。所以金老汉还语重心长的对少平说:“孩子,好好学习。你爸,你哥他们撑起这个家不容易,你不能辜负了他们。”

“但是也不用压力太大,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现在家里穷,不代表会一直穷。只要肯干,日子就会好起来。黄河还有清的一天,人也不能穷一辈子。就算穷,也要穷的有志气。”

少平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汉的话。

但是老汉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继续说,但这次是对着包括润生在内三个人:“你们都算是秀才呢!但我想对你们说,不管是不是秀才,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学习一门傍身的本事,老话说,荒年饿不死厨子,灾年饿不死手艺人。”

“现在的世道,不让人上大学,你们高中毕业还得参加劳动,那有机会就得学习本事,有了本事,在哪都能过得不比一般人差,就像少安,会兽医,帮牲口看病,大伙都尊重他呢!”

“我老头子活了一辈子了,见的人也多了,这都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我无儿无女,虽然第一次见你们,但就像看到自己亲近的后辈一般,所以啰嗦了一点,但绝对都是实话。”

随后就把三人送出饲养室。少安和三个人边走边说话,让少平回家报个平安,让家里人不用担心他。

路上还把金老汉给母牛起名叫翠花的事情讲给三人听,乐的三人肚子疼。对金老汉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在村口,少安和三人分别,目送三人离开后,才回了砖厂继续上工。

回家的路上,三人聊起金老汉刚才说的话。

少平问润生:“你觉得金老汉的话对吗?照他的说法,岂不是所有人都得去学一门手艺,那上学还有什么用,书本上也学不到手艺啊。”

润生没有回答少平的话,而是转头问金波:“你怎么看。”

金波无所谓的回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就算有,多数也是废话,或者大家都知道的话。金老汉的话也是一样,不过道理是对的。”

“这话怎么说?”少平又问金波。

“听过一句话没有,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金波笑着说。

“你这不废话嘛,这话谁没有听说过。”少平有点不屑的说道。

“金老汉的话,就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结合起来听,那就更严谨了。”

“哈哈,我不说了,你自己去领悟吧!”金波吊着少平的胃口。

无奈,少平只好向润生求助。在少平的认知中,润生的认知和学问是最高的。

润生没有回答少平的话,而是对少平说:“会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吗?”

“当然会。”说罢少平开始背了起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背的很对,这首诗就可以解释金老汉和金波的话!”

“什么,你欺负我没有文化吧?”少平有一点疑惑的说。

“听我给你解释啊!”润生说。

“看你怎么自圆其说!”少平说道。金波也提起了兴趣,让润生赶紧解释。

“李龟年是什么人?”

“唐玄宗时期的着名音乐家吧!”

“对说的很对。”

“所以前面两句,就是说李龟年当年在长安的风光日子,整天出入权贵之家,是他们的座上宾。”润生说。

“是的,你说的对!”金波肯定道,“然后呢?”

“他为什么能这么风光,比杜甫他们强太多了,从杜甫的诗里,是不是有一点羡慕的感觉!”

“好像是的。”少平说。

“因为那时候,是开元盛世,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好日子,歌舞升平,所以李龟年这个人从事的乐师行业,碰到了好时候,那时候,应该不但李龟年的日子好过,所有相关的娱乐行业应该都好过吧。”

“有道理,所以你的意思是,他所选择的行业碰到了好的时代,所以过上了好日子。”

“恭喜你,说的很对。而且李龟年在这个行当中,算是状元之类的,也就是出类拔萃,所以才可以这样风光。”

“时代或者环境选择了某个行业,那这个行业的人日子都会不错,但过得最的永远是做的好的那一少部分。”

“你这么一分析,还真的是有道理。”少平说。

“后两句,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再次见到李龟年的情景,落花时节,证明李龟年过的不够好。是因为什么?”

“因为社会动乱,当权者不再能享受歌舞升平的日子了,所以曾经风光的乐师行业就江河日下。李龟年的日子也大不如前了。”

“你说的还真是有一定道理,所以你的日子过得好与坏,与你选择的行业或者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就比如现在工人或者城里人比咱们农民过得好一样。”“但是,时代变了,某个行业或者阶层的地位就会变化,比如解放前的地主,和现在的地主后代,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选择好行业。”金波问道。

“对,所以金老汉,说让咱们这些农民学门技术,这就是在农村安身立命的基础,有门技术,就饿不着。”

“加上金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能再某个行业里做好,那日子肯定不差,就比如咱们公社食堂的胖炉头,多少咱们公社的农民羡慕他的日子啊。对不对?”

润生对着少平和金波说道。

少平的喉头不由自主的动了动,咽了咽口水,他想到了之前润生请他们吃的红烧肘子了。

如果能天天吃肉,那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了。

就像苏联的赫鲁晓夫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土豆炖牛肉就是社会主义!”

润生的话让少平和金波都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他们没有想到一首诗,还能这么解读,另一个方面,润生的话,颠覆了对未来的认知。

他们已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很多的初中和小学同学,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农民。

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半以后他们也会成为一名像少安哥那样的农民。

想到这里,他们的心里就感觉到无奈和痛苦。

他们之所以上高中,主要的原因不就是追求那一丝丝不成为农民的机会吗?

仿佛看穿了两人的心思。润生继续说道“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一旦机会来临,才能把握住。所以先好好学习吧。”

“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

“这是什么意思?”少平说。

“就是字面意思,比如少平你喜欢文学,那就朝作家和编辑方向努力,争取做一名文字工作者!”

“又比如金波,喜欢文艺,那就不断练习,说不定某天真的可以当文艺兵,但是前提是,你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可以让单位感觉你比别人更棒,愿意选择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