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人渣洗白手册 > 第410章 下乡的兄弟姐妹们回城了(八零)23

又过了一个月,塑料厂很快就投入了生产中。

宋沛年规划第一批产品生产塑料盆和塑料桶,尺寸大小不一,其中一套桶和盆的尺寸还特定了尺寸,为的就是卖给各大高校住校生。

除此之外,还特地生产了一批大红色的盆和桶,盆底和桶面都有一个更深颜色的红双喜字,这批货特供给了百货大楼。

为此,宋沛年还花钱找人写了几篇软文刊登在了各大报刊上,其中一篇《新时代婚礼》,其中他们塑料厂的红盆红桶占了照片的主位,一对新人反而沦为了背景板。

别说效果还不错,不少新人将这两样东西纳入了结婚物品中,毕竟这玩意儿相对于搪瓷的来说,便宜不少,但是看着同样十分喜庆且实用。

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两样东西加上配套的漱口杯等都成为必备品了。

卖给学生的盆桶套装率先供应给了学校便利店,谁都没有想到中间牵线搭桥的竟然是宋小弟的女友章音。

说到这事儿,宋沛年还有宋四妹隔两天就要被宋母唠叨一遍,因为家里就他们两个还单身。

宋沛年推辞工作太忙,没有精力交友,而宋四妹则是三哥不急,她也不急。

宋沛年:......

后面为了继续卖货,宋沛年还买了几张大闹天宫孙悟空插画的版权,将几乎全华夏人都爱的孙猴子印在了盆底。

根据销售数据来说,这款孙猴子盆还卖的挺好的,宋家的三仔也特别爱用这个盆,每天早上洗脸磨蹭的时候,李春惠只要说一句她将大圣的盆子收起来了,三仔总会快速冲过去洗漱。

塑料盆毕竟属于百货类,供货几乎都是各大商超,为此,宋沛年招了好几个销售,都是为人圆滑,会说话会办事的。

等塑料厂稳定之后,已经是两年后了。

期间宋沛年又送出去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分给宋母还有宋大哥他们,为感谢他们当初送钱之举。

----

叮铃铃~

宋父骑着自行车奔向纺织厂家属院,家属院的邻居们纷纷都给宋父打起了招呼,一个二个笑的一脸热情洋溢,搞得宋父一头雾水,这是咋回事呢,往常也没见他们这么笑啊。

宋父实在受不了这诡异的微笑,搞得他差点儿栽倒沟里去,一脸疑惑下了车,开始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没想到这更引起了周边邻居们的围拥。

“哎哟,老宋,你家老三出息了哟,你们老两口现在可享福了哟。”

“那不是,你们家老三,是我们这片最有出息的孩子了哟。”

“怪不得当初要将你家老三留在家呢,还是你们老两口有眼光。”

“......”

宋父听的一脸懵,这都是咋了,刚开始那个制造厂开起来的时候,邻居们都挺热情的,时不时就要问问招工的事儿,或者没事儿就会说上两句他家老三有出息。

可自从老三贷款了几十万盘下了那个塑料厂,再也没有邻居说过他家老三的好话了,全都是狗胆包天,不知天高地厚,早晚赔的内裤都没了。

老三也一度成为了家属院的反面教材,每次教育家里孩子脚踏实地的时候,总会将自家老三给拖出来做个对比。

这今天好话一篓子,这是咋了。

很快,就有人为宋父解了疑惑。

“老宋,你家老三买车了,四个轮的,这是我们家属院第一个买车的吧,你可享福了。”一辆车就要好几万呢。

“对咯,老宋,啥时候也让我们坐坐你家老三的车呗。”

宋父明白了,感情是大家知道他家老三又挣钱了啊。

一句又一句恭维话扑面而来,宋父也含笑谦虚起来,“没有,没有,我家老三也就是脑袋灵光了一点儿...”

只字不提坐车的事儿。

“你们一家子真就靠你家老三起来咯。”

宋父听到这话,十分赞同的点头,那可不是,家里几个现在真的是靠老三立起来了。

制造厂的生意好,订单多,几个兄弟姐妹工资高,分红也多。

不仅如此,老家那边的大小媳妇儿也靠着这制造厂赚了钱,听说好几家都起了砖房。

年初,家里几个孩子都在外面买了房,老大和老二都搬出去了。

现在家里住着老三老四还有老五,外加他们老两口。

日子顺心,生活方面饮食也好,他感觉自己也都年轻了好几岁。

当初那个老道士的话还真的没有说错,老三真的让他们宋家换了天地。

这边,宋沛年已经带着宋母还有几个孩子绕着德安市转了好几圈了,除开他这个司机,所有人的热情丝毫不减。

宋母额前的碎发被吹的乱飞,满脸兴奋,“你这车买得好。”

以前哪敢想啊,自家能有小轿车,?几个儿女都在她和老头子身边安了家。

宋沛年握着方向盘,嘴角含笑,“娘你当初不是说我败家吗,花几万买个铁疙瘩。”

宋母当然不承认自己说过这话了,直接含糊转移话题,“你一会儿去厂里,还是回家?”宋沛年想起厂里那一摊子的事儿,说道,“还是去厂里吧,我看看他们做的模具怎么样了。”

塑料厂年前的时候就开始制造塑料发夹,颜色鲜艳,价格比起手工的那些发夹,便宜了不少,很得年轻小姑娘的喜欢。

过后又生产了多种色彩的发箍,还有黑色的发箍,一类直接出售,一类又给了制造厂那边进行深加工,供货给百货大楼。

发箍发夹这些都是塑料厂生产过后,直接拿给了制造厂,由着那边出售,虽然分出去了一部分利润,但是给塑料厂省下了不少的事儿。

现在塑料厂盆桶那些生活用品还有发夹发箍那些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后续的任务是继续扩大市场,这就是销售科的任务了。

宋沛年则忙着扩大生产线,研发新的产品。

现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再一个计划生育的实行,一对夫妻只能要一个孩子,孩子也变得宝贵起来。

所以,宋沛年打算开辟玩具线。

本来想生产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的小汽车,但是小汽车需要马达,零件也需要更精致。

对此,宋沛年将目光投准了女孩子喜欢的洋娃娃身上,这个更多要求的是塑胶原料,还有制造技术,这个反而比小汽车身上的马达更加简单。

毕竟,有宋沛年这个外挂偷偷给技术人员送挂。

现在洋娃娃已经调试出了几个版本,就等着做最后的决断,究竟生产上市哪一款。

宋沛年敢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女生小的时候都渴望有一个洋娃娃,但是也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所以他将洋娃娃制定了五个版本。

最基础的那个版本,身上只有一条裙子,采用的塑胶原料以及化纤假发也比较简单,这类针对大多数消费群体。

最高级的那个版本是一个升级版套装,最好材料制造成的一个洋娃娃,再配备几条华丽的小裙子,同时将洋娃娃的包啊、鞋子啊、衣柜啊什么的都给配上了,这个套组只供货给了百货大楼。

----

春去秋来,又是两年。

各类厂子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头,这给制造厂还有塑料厂也带来了小小冲击。

好在在宋沛年的带领下,大方针上没有出错,厂子不断扩大,员工不断增多。

不过该改革还是要改革,宋沛年看准了实体经济,自己做起了精品杂货店,定位也是比较中高档的。

采用的品牌名称就是当初供货给百货大楼那些商品的名称——由夏,店铺招牌的名称就是由夏制造。

店里卖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不过主营生活杂物、家居。

为追求高质量,就是找代工厂,宋沛年带着宋二姐,两人的腿都跑细了,等确认好几个类目后,宋沛年干脆就将后面的采购扔给了宋二姐。

可以预见的是以后房子商铺一日比一日贵,于是只要开一家店,宋沛年必须要将那个商铺买下来才会开店。

半年的时间,在德安市开了五家,之后几年来又扩展到整个省,再之后又是周边几个省到全国。

家里宋二姐还有李春惠两位宋家台柱子脑袋一向都是灵光的,在看到宋沛年搞的这个在德安市取到成功后,也嗅到了商机。

两人合伙连开了好多家针对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精品店,主营的产品为女生配饰、文具等小商品。

商品精美,但是价格低廉,很是受到欢迎。

后续,在宋沛年的建议下,店铺可以采取加盟的方式继续发展。

等到九十年代后,那个时候又兴起了房地产这片蓝海。

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宋小弟这个时候从体制内辞职了,还想拉着宋沛年想要搞房地产。

宋沛年当然无法拒绝,又是提供人脉,又是提供金钱,不过要求也有,他的股份必须不受人限制。

千禧年来临,德安市第二纺织厂家属院也迎来了拆迁改革。

这些年来,不少人都搬出这一座座筒子楼了,可是在知道它要被拆掉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回来再看一眼。

纺织厂的家属院聚在一起,当然要聊聊往事,再说说各家的孩子,宋家是纺织厂所有家属逃不脱的一个话题。

就是现在,还有好多子孙后辈在宋家开的那些厂里店里工作呢。

说起宋家,当然要将话题扯到宋家老三宋沛年身上,毕竟真就是一个人提拉起了一个家乃至一个家属院一个村的人。

“乖乖,当时咱们家属院一片的孩子,谁能想到最有出息的是宋家老三呢。”

“可不是,当年我们还笑话宋家几个老的全都偏心病秧子,总有一天要吃大亏,现在看来,脸真疼啊。”

“哎,胖嫂,那话我可没有说过,我一早就看出宋老三面相好,往后定是大富大贵。”

“你可就吹吧,马后炮,当年我们谁不说那老宋家偏心的破事儿啊...”

“......”

----

对于全国排的上号的实体富商宋沛年,并数次登上首富榜,大家都是有话说的,他的商业帝国,是从一条假领子开始的。

他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制造业、零售业、房地产、互联网、新能源。

总而言之,就是哪个时代什么赚钱,就会有他和宋家人的身影出现。

以往还好,宋沛年还会时不时露露面,自从互联网高速发展过后,他便深居简出,稳在宋氏集团背后当定海神针了。

就因为这,外界时不时就要传出他身体不好的传闻,时不时就蹦出一个他快要不行了的新闻。

就这个新闻足足蹦跶了几十年,乐此不疲。

不过嘛,传闻究竟是传闻。

宋氏集团总裁宋沛年先生,虽弱如扶病,但长命百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