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天澜笔录 > 第一百零五章 招婿

天澜笔录 第一百零五章 招婿

作者:子慕凌兮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7-10 11:16:02 来源:书海阁

在场众人都十分诧异。他们的确知道皇太女要来,却不知竟来得如此之快,事先也没有通知让他们接驾。

便是玄天承都不知道。他不由往襄阳侯那里看了眼。他夫妇二人神色自然,看来是提前得到了消息。

宴会立时中止了。大家都颇庆幸尚未喝多,不至失了礼数,站起来整理好衣袍,去隔壁叫上了年轻一辈,下楼去迎接皇太女。

皇太女的仪仗却十分简单,甚至可说是根本没有。她穿了一身骑服,长发挽起,带了一个女侍卫。后面跟了一男一女,都与她年纪相仿,也都穿着骑马装。

“参见殿下。”众人行礼道。他们对那一男一女十分陌生,但看衣料便知并非随从,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玄天承。

玄天承上前施礼:“郡王。”又颔首:“王姑娘。”

二人还礼,终于有人猜出他二位身份来。皇太女介绍那男子道:“这位是东平王。”又笑道:“阿衡,连你姐姐都不认得你了。”

这二人是楚王第二子东平郡王苏继仁和今科探花王静衡。

值得一提的是,楚王长子苏存生乃已逝原配所生,而东平郡王的母亲才是萧颖。不过郡王过去没什么声名,看起来也稚嫩得很,此时见众人纷纷向他行礼,竟是涨红了脸,许久才轻声说了句免礼。

王静衡则是径直走向遂宁侯夫妇,笑着行礼说:“侯爷,侯夫人。”她这一句说完,微微红了眼圈,拜道:“阿衡学成归来,拜谢长姐和姐夫恩情。”

她与王静娴是琅琊王氏长房嫡出的同胞姐妹。王家也是源流数百年的世族,尽管时下风气已经很支持女子考学,王家对女儿还是秉持着传统的教育方式。王静姮七岁那年王静娴出嫁,正是在王静娴和谢幼清的帮助下,她得以逃出家门,将“姮”改做“衡”字,开始了求学生涯,十年苦读,终于高中探花。

“好了,这么多人看着呢。”王静娴扶起她,小声说道,“空闲了来家里慢慢说。”

早在张榜时,便陆续有人来遂宁侯府贺喜。然而王家从来不涉党争,王静娴打听得琅琊家中态度一般,便劝住了丈夫要操办宴席的心思,道无论如何疼爱妹妹,也轮不到他们来出这个风头。谢幼清自知其中利弊,此刻皇太女说他们不认得妹妹,也顺着赔了罪,没有表示出亲昵来。

“孤听闻今日襄阳侯给镇北侯接风,还想着能悄悄来喝上一口酒。”皇太女笑道,“谁的消息这么灵通?孤一到这里,倒是都来迎接了。”

皇太女今年才满十八,眉眼尚没有完全长成,但已经很有高祖苏璎的神韵了。当年苏璎便是如此,看起来和气得很,实则字字锋锐,又叫人摸不透。襄阳侯等人不由得收起一些对她的轻视,只是还没等说什么,就见皇太女带着人往酒楼里走去,一面道:“别站着了,都进来吧。”

这酒楼还好是襄阳侯家的产业,平日接待惯了大人物,听闻皇太女驾临,也没有手忙脚乱。襄阳侯夫人神色略有不安,低声吩咐了加几个好菜上来。想了想又干脆撤了原本的席面,重新开了个清净的院落,让年轻一辈拜见皇太女后各自归家,只留下了各家的当家人作陪。

那个院落本就是备着接待贵客的,器物一应俱全。酒楼的人做事很麻利,皇太女到达前,院中就都拾掇好了,先上了茶水瓜果点心。因着是女客,便没有再准备歌姬,只叫了两个心灵手巧的侍女前去服侍。

皇太女在主位上坐下,浅浅抿了口茶水,才道:“孤来吃口便饭,倒是劳师动众了。”

襄阳侯揣度着该用何种态度接话,半晌道:“今日原是家宴,不成规矩。殿下驾临,臣等不敢怠慢。”

皇太女摆摆手道:“东平王和阿衡正好要来泗水,孤跟着来罢了。这算是微服私访,用不着那一套。再者,方才听闻你们要与前线将士同甘共苦,孤怎好坏了这番心意。”

襄阳侯连连称是,暗自想道,她无疑是很聪明的,只带一个侍卫,就让他们不得不忌惮是否有许多人隐在暗中。否则的话,对着个年纪轻的女孩子,就算是皇储,他也没必要这么谨慎。不过,她显然不是为着说这三言两语来的。这皇太女场面上很稳得住,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个空架子,摆完了谱就没有后文了。他在心底冷哼一声,天高皇帝远的,连那镇北侯来了此处都得拜山头,她一个黄毛丫头,可别以为大家真有多敬着她了。

皇太女放下了茶盏,却是看向玄天承,说道:“大家自便吧。镇北侯,孤有事同你说。”

玄天承今日人不舒服懒得动弹,众人寒暄时就一直窝在人堆里,有什么事谢幼清嘻嘻哈哈地都给挡了,没想到这会儿还有他的事。他想想就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好事,至少也是叫他去干活,慢吞吞地站起来,在众人如炬的目光中俯首道:“是。”

不管实际上如何位高权重,他在这边还是选择了低调,乐得跟这群人维持表面上的和气。有些人未必就是要算计他,纯粹是喜欢充长辈教训人,嘴上得点利好罢了,若是摆出侯爷的架子,倒会招致莫名其妙的敌意,还有不必要的注意。要他说,今日侯夫人的宴会虽然难吃,但确实合他心意,这给他办的接风宴光给他们夫妇出风头了,正好让许多人忽略掉这个“西南巡抚”的名头。至于真正的对手,譬如襄阳侯,他们急于摆出一副主人翁的架势,便是想先下一城涨涨士气,接下来他们应该还会想方设法给他下绊子,或者刺杀他。他越是沉默,就越是让他们惶恐。可皇太女这样横插一脚,竟是非要把他拉到台前去。他不由怨念道,不会他得了这巡抚的苦差事,还要帮皇太女挡刀吧?

他跟着皇太女到了一处僻静的厢房,站得远远的听候吩咐。

“站这么远做什么?”皇太女笑道,“镇北侯何时这般拘谨了。”

玄天承道了声不敢,便沉默着等着她下一句。不知为何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镇北侯可知,孤久未择定夫婿,为的是什么?”皇太女走近几步,挑眉道,“跟我联手,你可愿意?”

玄天承额角跳了跳,垂首道:“殿下说笑。臣已有婚约在身。”

“你是说跟君寒?”皇太女啧了一声,“你宁愿选她,也看不上孤?”

这叫什么话?玄天承道:“殿下这话,臣不敢作答。只是姻缘已定,自当忠贞不二,还请殿下不要戏弄于臣。”

皇太女嗤笑一声,道:“张辰,你如今说话是越来越没意思了。”她叹了声,“当年是皇姐,如今又是她,总之,孤就没生在对的时候。罢了。”她在上首坐下,扬起下巴道:“说说看,准备怎么做?”

“什么……怎么做?”玄天承明知故问道。

“巡抚。”皇太女看着他说,“侯爷不肯做我的夫婿,我也不能强求。既如此,我便将侯爷视作良师。听闻西南诸多积弊,侯爷有什么良策,可否让我学习学习?”

玄天承想着,这若是女帝的意思,总不可能事先不跟他说一声。这应该是皇太女自己的主意。麻烦的是,他还听出了试探。他想了想,说道:“殿下要学,不急于一时。再说,臣是临阵受命,原也是门外汉,如何能做殿下之师。便是王姑娘都比臣有经验。”实在对不住了王姑娘,先把你拉出来挡一下吧。

他说的都是实话,但避嫌之意也太明显了。皇太女听了,“哼”了一声,道:“侯爷这不情愿那不情愿,倒是孤在强人所难了。也罢,你做你的巡抚,孤自己四处去看看便是。”她示好不成,便没有再给他好脸色,径自绕过他出了门。

玄天承颇为无奈,却又无可奈何。他不信皇太女是不懂其中弯绕,但仍要这样来拉他,便是铁了心想招他入东宫阵营。他想起那流着萧家血的东平郡王,又想起上京递来的消息,感到隐隐的担忧。

他随后也出了门,打算去找谢幼清说一声便离开。

那边院中听闻皇太女走了,也歇了宴席的心思,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讲话。东平郡王单独坐着不自在,于是也走了。

王静衡倒是留了下来,解释说她并非跟着皇太女出巡,只是正好与他们同行。王静娴听她这么说,很是高兴,叫她不用去官驿了,就住在家里。

玄天承进来时,众人目光各异,都在猜测他与皇太女说了什么不欢而散,襄阳侯话里话外也都是向他打听的意思。玄天承含糊说是机要之事,他便识趣地不再问下去。

谢幼清拉着他走到一边,小声问道:“不会……她还想着娶你吧?”

这事儿说起来算是桩趣闻。镇国公主过世后,画像就供奉在未央宫琉璃殿中,玄天承常去那儿,一坐就是一天。皇太女幼时常去未央宫琉璃殿看长姐画像,有一次两个人便撞见了。皇太女放话说,做不成皇姐夫婿,何不做我夫婿?当时自是童言无忌,但皇太女长大后没否认这话,渐渐地便传出流言来。关于玄天承的流言难听得多,颇有传他以色事主的。但这个事就是越否认越显得欲盖弥彰,玄天承也只好放任自流。不过二人到底也没什么,这事儿慢慢地就沦为饭后谈资了。

“还真是呢。我给拒了。”玄天承苦笑道。他想了想,提醒谢幼清说:“王姑娘是来考察田制,这一趟下来却成了东宫的人。这未必是陛下的意思。你们若是无意,便小心些。”

谢幼清便收起了玩笑之色,点头道:“好,我会跟她们说。”他又说:“你也是,千万小心。殿下走得潇洒,倒是祸水东引了。摆明了你不拿好处也要给她背锅。”

“你这嘴,可收收吧。”玄天承看一眼张宓的方向,压着声音说,“别以为你传音就没人能听见。”

“还有这等高人?”谢幼清道,却是从善如流,换了波斯语说,“这总行吧?”他觉得嘴巴打架,又换回国语,道:“我又没做什么,能把我怎么样?总不至于我议论几句就要被治罪吧?”他看着玄天承,颇为同情地说:“你也是倒霉,时时提心吊胆的。话说回来,这不是你自找的嘛!得了,早点回去——你要不要来我家吃烤肉?一起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