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02章 孙承宗殉节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102章 孙承宗殉节

作者:明溪漱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1:53 来源:书海阁

孙承宗殉节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高阳县人,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考中进士,殿试位列第二名。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主持选拔了包括钱谦益在内的众多人才。乙卯年(公元1621年),出任应天府主考官。天启年,孙承宗升任为少詹事,到了天启二年,他又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之后又被调任为兵部尚书,并兼任东阁大学士。

当时正值二月十二日,广宁沦陷,王在晋接替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建议在山海关外八里铺构筑重关,认为即使外关被攻破,内关还可坚守,同时可防止外关守军溃逃。这项工程预计动员工人两万余人,耗费资金达百万两白银,还不包括城楼及其他设施的费用。孙承宗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守护宁远正是为了守护山海关,如果退守到关内,永平等地将会受到动摇,京城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届时局势必将大乱。八里铺距离山海关不到三十里,这样做等于将山海关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这项筑城工程被取消。

孙承宗主动请求前往边疆巡视,皇帝亲自在宫门为他送行,并赐给他佩剑和蟒袍。孙承宗上任后,积极开展了屯田筑堡、招募流民的工作,成功招揽了一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出了五万精兵。历经四年努力,他拓展疆域四百里。然而,魏忠贤及其党羽因畏惧孙承宗的实力和影响力,诬陷他偏袒东林党人。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孙承宗被迫辞职退休,回到了故乡。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清兵入侵,孙承宗被重新启用恢复原职。辛未年(公元1631年),孙承宗十七次上疏请求辞官退休,皇帝赐予他金币,并允许他乘坐驿站马车返乡。他坚决反对妥协求和的策略,这一立场与当时枢密院官员熊明遇以及首辅周延儒的意见相左。十一月十二日,清兵逼近高阳城,孙承宗率领本地乡绅坚守城池,但因城墙低矮脆弱,外来的援军未能抵达。清兵昼夜围攻,城内箭矢石块耗尽,无力再支撑下去。孙承宗坚守北门,对家人说:“我将死于此地,你们各自逃生吧。”家人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不忍离去。城破后,清兵将孙承宗带走,带入城南的清军大营。孙承宗在地上铺上苇席,朝着京城的方向叩头,催促执行绞刑的人赶快动手,最终英勇牺牲,享年八十岁。他的子孙共有十九人,也都奋力抵抗直至战死。此事上报朝廷后,崇祯皇帝极为悲痛。但当时薛国观阻止给予孙承宗应有的抚恤和哀荣。很久之后,南明朝廷追赠孙承宗为太傅,谥号“文忠”。

孙承宗面容刚毅,铁面剑眉,胡须浓密飞扬,声音洪亮如鼓钟,震撼人心。他二十多岁还是举人的时候,就曾游历边疆,熟知地理要塞。当时在朝廷近旁服务的侍官,大多低调谦逊,被称为“女儿管”,唯独孙承宗不同,他在讲学和进谏时,言语激昂,直抒己见,坦率真诚。孙承宗所着的文集共有一百卷,还有吊唁二十五位忠烈之士的诗篇流传于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