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08章 建设斋醮、京城浚濠、吴昌时恨薛国观、磔郑鄤

建设斋醮

崇祯己卯年(公元1639年)四月,皇帝发布旨意释放了一批罪行较轻的囚犯。那时,皇帝在内廷频繁举办道教斋醮仪式,对此,给事中张采进言指出:“国家的安定与危险,并非取决于佛教或道教的福祉,回顾正德初年派遣太监远赴西域求取佛法的事例,应当作为警示教训”。但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京城浚濠

四月,京城开始拓宽加深护城河,宽度达到五丈,深度达到三丈。给事中夏尚絅上书进言说:“近年来边防长城多次失守,但京城安然无恙。如果仅仅依赖护城河就能够有效抵挡敌人,那么去年边境上的通德、沧州、济州等地那些广阔无垠的水域,为什么敌人能够轻易策马穿越,仿佛无人之地呢?这充分说明了险要位置的控制和守御,关键在于人的防卫部署,而不完全在于地理上的天然险要。现在我们在河边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假如能将这些资源更有效地用在强化边疆防线,阻止敌军侵入,岂不是更好吗?”但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吴昌时恨薛国观

六月,朝廷进对左懋第、给事中詹时雨、御史吴昌时以及各部主事等人的考核选拔。吴昌时本来被拟定为吏部职位,并报告给皇帝,皇帝亲自审定了这份名单。后来,皇帝突然对各位候选人的排名进行了调整,最终,吴昌时被任命为礼部主事。吴昌时认为这次任命是由薛国观操纵的结果,对此他深感不满和怨恨。

磔郑鄤

郑鄤,是常州横林人,他的继母是大学士吴宗达的妹妹。郑鄤对吴宗达不够尊重,吴宗达因此揭露郑鄤虐待他的母并与其妾发生不正当关系。温体仁得知后向皇帝禀报,郑鄤因此被捕入狱。这件事发生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十一月。到了己卯年(公元1639年)八月,郑鄤于市集被处以凌迟之刑。

在此之前,吴宗达揭露郑鄤之后,中书舍人许曦也奏报郑鄤不孝悖逆伦常,他的奏折与温体仁的指控相互呼应,因此皇帝下令刑部尚书冯英会同调查此案。冯英奏报指出,根据原始指控材料,并未直接证据证明郑鄤动手杖打其母,只是提到郑鄤利用占卜术迷惑其父郑振先,使其无缘无故出家为僧,并假借占卜批词迫使其父杖打其母,并没有直接杖打母亲。冯英还提到郑鄤素有才华和直言敢谏的名声,似乎偏向袒护郑鄤,这让皇帝非常愤怒,认为冯英徇私,下令由吏部审议处理。相关部门再次审查并判定郑鄤的罪行,拟定为死刑,皇帝命令加重刑罚,因此郑鄤最终被凌迟处死。

最初,郑鄤曾被选拔为庶吉士,并因敢于直言劝谏而享有声誉,与文震孟和黄道周等人交好。温体仁打算通过郑鄤的案件来打击文震孟。期间,黄道周曾为郑鄤辩护,但因郑鄤在家乡时多有违法之举,最终导致了这场灾祸。

坊间传闻,郑鄤在家时,与他交往的人都很看重他的名声。有一次,吴宗达的儿子本来有望进入县学,却因郑鄤的原因未能成功,吴宗达因此觉得郑鄤轻视自己,对他心生怨恨。

另有人说,黄道周非常看重郑鄤的品行,曾带着夫人拜访郑鄤,还在他家留宿。黄道周夫妇见到郑鄤的妻子穿着朴素,屋内只有纺织器具,给人一种恪守道德规范的样子,而且郑鄤对待母亲极为恭敬,黄道周夫人将这些情况告诉了黄道周,黄道周因此更加推崇郑鄤,但却没有识破郑鄤的伪善行为。

译者注:1.原文中的“蒸妾”,《汉语大词典》解释“蒸”:“同‘ 烝’,下淫上。蒸妾,通常指的是男性与自己的母辈女子间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这里应该指的是郑鄤与其父亲的小妾通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