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24章 罗汝才合自成、傅宗龙骂贼、刘国能自刎、李自成称闯王

罗汝才合自成

七月之时,罗汝才与张献忠的关系破裂,他从内乡撤退到邓州,并选择与李自成联合。当时,李自成已经拥有了五十万兵力的强大军队,随着罗汝才的加入,李自成的军事力量愈发强大。

傅宗龙骂贼

五月,朝廷赦免了原兵部尚书傅宗龙,并任命他以右侍郎的身份督领陕西军队抗击贼寇。到了九月初四丁丑这一天,傅宗龙与保定总督杨文岳联合率领军队对李自成进行攻击,不幸战败,保定方面的军队连夜逃遁。杨文岳也于当晚逃往项城,而傅宗龙的部队粮食耗尽,他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杀掉随军的驴马供士兵食用,待到驴马也被吃完后,更是令人难以接受地割食贼军尸体以维持军队生存。

十八日辛卯之夜,傅宗龙暗中集结残兵突围,但各路军队已然溃散,贼军追赶上来并将他俘获,带到项城城下。贼军对着城门高喊:我们是陕西总督傅宗龙的官军,请开启城门接纳秦督。傅宗龙听闻后大声回应:我是秦督傅宗龙,不幸落入贼寇手中,我身边左右都是贼寇,你们不要被贼寇欺骗。贼寇恼羞成怒,抽出利刃猛击傅宗龙,致使他头部受伤倒地,即便如此,傅宗龙仍顽强地大声痛骂贼寇,贼寇又残忍地砍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最终傅宗龙壮烈牺牲在项城之下。贼寇因为缴获了大量的军服兵器等物资,攻陷了项城,并进行了屠城。项城县隶属于开封府管辖范围。

傅宗龙堪称一位意志坚定、胸怀仁爱的勇士。

刘国能自刎

九月,李自成和罗汝才联手攻陷了叶县,原贼军投降将领刘国能负责防守叶县,但最终战败后选择自杀身亡。在此之前,刘国能的妻子已经去世,他们年仅八岁的儿子便成了孤儿。李自成率军攻入城内后,发现这个幼子,便将其抱在膝上,打算收养他。然而,这个八岁的小男孩并不愿意接受,他自己解开携带的小刀,毅然决然地自刎而死。随后,李自成的贼军又攻陷了泌阳县。

刘国能全家为国捐躯的事迹足以流传千古,尤为罕见的是,一个八岁孩童竟然能做出如此刚烈的举动,这种在史书中鲜有记载的情况,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身处贼军阵营中,也有忠于故国、崇尚忠义的人士。遗憾的是,朝廷未能早早启用这些忠良人才。

李自成称闯王

李自成攻占洛阳之后,创作了包含九问九劝内容等檄文,以此来鼓动和招揽各地的叛乱势力和民众,从而确立了自己作为闯王的地位。在辛巳(公元1641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实力进一步壮大,独立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而原本与其合作的罗汝才则改称为曹操营。

我思索古代众多的叛贼称号,尚未见到有用“闯”字命名的例子,直到高迎祥开始被称为闯王。有一种说法认为,“闯”字寓意着马匹昂首向前,象征着骑在马上征战四方,夺取天下的决心。但这仅仅预示着可以在马上建立功业,做一位马背上的霸主,而不是能够安稳地坐在朝堂之上称王。因此,宋献策曾经说过:“我们的主公不过是位马上皇帝”,这也间接揭示了这一点。当初设定这些伪名号,无不蕴含着一定的意义或目的,然而高迎祥起事长达十年,势力既庞大又稳固,但世人始终未曾听说他被称为“高闯王”,只知道有“李闯王”这一称呼。直至李自成攻破洛阳之后,“闯王”这一称号才变得广为人知。人们只知道闯王就是李自成,却不知道这一称号始于高迎祥;或者只知道李自成后来成为了闯王,却不了解这个称号是在卯、辰年份(公元1639年、1640年)间开始启用的。因此,特意强调这一历史渊源,是为了让世人了解“闯王”这一称号的起源,以及采用“闯”字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有一定寓意存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