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4章 高邦佐自缢、罗一贵自刎、五监军

高邦佐自缢

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在万历己未年(公元1619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寿光知县之职。他积极招抚流离失所的百姓,被誉为山东良官第一人,曾担任户部主事,后来被外派至永平任职,官至副使,负责天津地区的军事防备,再升任陕西参政。因家人去世,丁忧归乡守丧,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蓟州兵备官员,不久因个人原因请求辞职归乡。适逢辽东战事紧迫,朝廷命他以参政兼佥事的职务,分巡东宁。然而,由于辽东经略、巡抚之间不和,加上蒙古部族内乱,辽东形势岌岌可危。高邦佐无奈之下,写下奏文请求辞职,获得批准。

然而,正月二十日,后金军已经渡过三坌河,广宁官吏纷纷逃走,许多人劝高邦佐也向西逃走,并认为以辞职之身,可以不必赴死。高邦佐说:“只要我还身在任上一天,就是一天臣子。如果我苟且偷生逃入关内,有何面目去见天下士人?”于是他写信与母亲太淑人(明朝对正、从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的封号)杨氏诀别。

他命两名仆人带着一匹马逃往松山,向辽东经略请求援助。高邦佐深知局势已无法挽回,亲笔写下一封信,命家仆带信回关内。信中大致写道:“我奉命分巡广宁,家中纵使有年逾九旬的母亲,我也割断衣襟毅然出山,到任后,饮食起居全然废弃,一心只想迅速肃清敌军,报效国家君父。没想到上天不愿定纷止乱,三坌失守,我只能以死殉国。除了向西叩拜皇恩、向南拜别母亲,然后在公署自尽以表明臣子节操外,只剩下随我上任的两名家仆。我遣送他们回原籍报信。考虑到他们可能在关卡受阻,我为此出具了印批,请求予以放行。”

随后,高邦佐整冠束带,恭敬地拜了两拜,以官印和绶带自缢而死。两名仆人高永、高厚不忍主人独自赴死、没有仆人陪伴在地下,痛哭着争着要陪死。高永将信交给高厚,抱着高邦佐的尸体痛哭哀嚎,然后攀上绶带自缢。此时,敌军即将逼近,辽东经略命人点火将高邦佐、仆人的尸体及公署一起焚烧,但来不及给高厚开具过关凭证。

高厚当时年仅十九岁,武官卢科感念高邦佐的恩德,离家护送高厚入关。朝廷追赠高邦佐为光禄寺卿,再追赠为大理寺卿,赐谥“忠节”,给予祭葬,荫封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并建立祠堂予以祭祀。对忠义仆人高永,朝廷给予优厚抚恤,赏银二十两。

罗一贵自刎

明朝参将罗一贵率军驻守西平。后金军对其猛烈进攻,一日一夜未能攻克,期间罗一贵炮火造成敌军六七千人伤亡,尸体堆积与城墙齐平。敌军于半夜布置了十面云梯攻城,但仍然未能攻下。敌军将领李永芳了解到守将是罗一贵,便试图招降他。罗一贵在城墙上大声痛骂:“你们难道不知道罗一贵是个好汉吗?怎么可能向你们投降?”他还竖起了招揽敌人投降的旗帜。李永芳四面围攻城池,三次进攻三次被击退,后来城中火药耗尽,罗一贵最终选择自刎而死。

五监军

高出、胡嘉栋、韩初命、牛象干、刑慎言五人,当时被称为一同逃走的五位监军。因之前杨镐三路军队大败时,同样有这五位监军在任,皇帝命人捉拿高出和胡嘉栋回京接受调查。

译者注:1.西酋,这里指蒙古西部的林丹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