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48章 周延儒续记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148章 周延儒续记

作者:明溪漱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1:53 来源:书海阁

周延儒(宜兴人)第二次被召回朝廷,是由冯铨(涿州人)通过内廷关系赠送厚礼,太仓的张溥、嘉兴的吴昌时等人积极奔走牵线搭桥合力完成的。经过两年筹划,诏令终于下达,这是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的事。

六月,周延儒到达京城拜见皇帝。皇帝与他想谈甚欢,更是称呼他为先生,而不称呼他名字。周延儒上任之初,首先恢复被误黜的举人资格,扩大全国取士名额;其次赦免漕运欠款及民间积欠赋税;因逢干旱,下令囚犯及判处戍边以下刑罚的罪犯都悉数回家(为了祈求上天感应降雨);再陈奏战争导致的残破年景与歉收问题,提议减免当年两税;在宗室保举中,选拔优秀人才,强化军事训练与物资储备,严格核查征讨事宜,无论防御、民生还是用人理财,无不深入探讨、精心调整。至于那些请求恩荫抚恤、表彰忠烈事迹等事宜,以往朝廷往往拖延不决,反复审核却又因受到制度框架和职权限制,导致诸多事项在内阁停滞不前,如今,朝廷对此类事务表现出慷慨大方的态度,不再吝惜给予恩泽。天下人无不敬仰周延儒的风采。皇帝将周延儒选拔的四十六位官员皆进入朝廷中枢部门任职,以此彰显皇恩。人们纷纷归心于周延儒,赞其为“太师”,口碑传遍朝野。倘若时局平稳,他何尝不能成为挽救时局的宰相?

此时,吴昌时任礼部仪制司郎中官职,一心想要调任吏部文选司,掌握选拔百官升降的大权。然而,郎中调动部门历来并无先例。吴昌时坚持要求周延儒帮他得到这个职位。周延儒为此查阅旧例,发现世宗(朱棣)时期吏部文选司官员病故后,兵部武库司郎中曾调补其职;又在天启年间,邹维琏以兵部职方郎身份调任吏部稽勋司。凭借这两个先例,尽管时任吏部尚书郑三俊不愿迎合周延儒,但此次因为是吴昌时的原因,便于崇祯十五年()八月呈递奏章同意他调任。当时正值台省官员例行升迁之时,按常规应该是六部推荐一名、都察院推荐两名官员的比例,从未有过超额。但吴昌时却安排了六部升迁十名官员、都察院升迁六台御史的比例共十六人,其中六部官员包括范士髦、李士焜等人,台官则有陈荩鸣、迟姚、应翀、磊斋等人。此举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吴昌时此时初步展现其铁腕手段,周延儒在内阁中予以支持,其他官员只能默然服从。自此,吴昌时掌握了实权,其影响力直达天听,恣意妄为。

吴昌时与张溥同为周延儒复召为相的主要策划者。但在淮安,张溥却腹部突发疾病而死,其实是吴昌时将其毒死,原因是他忌惮周延儒身边有两个亲信存在,这说明吴昌时心狠手辣如此。

壬午年(公元1642年)十月二十日,恰逢周延儒五十岁生日,原计划在皇宫内举行盛大宴会,皇后周氏以皇亲身份准备丰厚寿礼,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官员,都准备为周延儒举办盛大的寿辰庆祝活动。不料初十下午传来清兵入侵的消息,周延儒起初不信,认为是边关将领为索要粮饷的惯用伎俩。十一、十二两日果然平静无事,周延儒也镇定自若,坦然无事。没想到十三日清晨,有蓟州难民慌忙逃来,报告保定县已陷落,清军大队人马正南下。实际上,清军在初十五更时已攻破蓟州,随即封锁城门,城内消息无法传出,城外亦无人知晓,故京城一度认为并无战事。十三日清晨,清军携掠夺之物北返,而主力部队则挥师南下,京畿周边一片混乱、人仰马翻。皇帝震怒,指责边将无能,地方巡抚靠不住,更对情报传递不畅、塘报未发感到愤慨,下令将巡抚焉成名、潘永图以及总兵唐钺全部逮捕下狱并处决,怒气仍然未消散。

此后,皇帝每日坐镇文华殿,下令有献策者可直接入内,不受阻拦,董心葵等人都曾亲聆圣谕。甚至有一次,一名逃奴身着华贵服饰入宫,也被允许面圣,逃犯主人是勋贵,专门上奏皇帝,将这名逃犯处斩。九门白天关闭,文武官员只能在宫门外等待传召。短短一日之内,就有二十六座城池沦陷,周延儒面色惨淡,只能效仿杨嗣昌旧例,组织百名僧道在石虎胡同口举行大型法会,诵读《法华经》第七卷。从十一月到闰十一月再到十二月,整个京城仿佛陷入瓮中。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初一,按例应举行辑瑞典礼,但十三省封疆大吏无一人前来,二月就要举行的春闱考试也无人提及。直到三月初,外地来京者络绎不绝,沿途报平安,留在京城的官员包括经过三选尚未领取官凭的文武官员、外调升迁的司府官员约五百余人,才结队离开。原来,自去年十月清军深入内地以来,直到今年二月,他们每日行军将近二百里,士兵们始终身披铠甲、鞍马不离身。直到三月初一,清军进入莒州城,才将战马放养于野外,将士们得以休整,如此持续了一个月。莒州境内四面环山,春末时节草木茂盛,非常适合放牧马匹。四月初五日下午,皇帝驾临平台,召见三位阁臣,言辞严厉地表示:“我欲御驾亲征。”周延儒下跪道:“我愿代皇帝出征。”皇帝并未言语,只是抬头摇头。延儒起身,陈演接着说:“首辅阁务繁忙,我可以前往。”皇帝依旧摇头。陈演起身后,蒋德璟跪下说:“我确实可以去。”皇帝还是以同样的动作表示否定。蒋德璟起身,周延儒再次跪下请求出征。皇帝冷笑道:“看来先生是果真愿意去。我在宫中占卜,此刻正是良辰,一旦出宫门,须向东行,切勿转向西。”周延儒不得不谢恩出征,向东至齐化门,暂住城楼,并奏请兵科方士亮、御史蒋拱宸,兵部职方司尹民兴,户部刘嘉绩以及勤王到来的四位总兵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一同前往。初六日,周延儒一行到达通州,而清军已从南方出击,东起津门,西至涿鹿,绵延三百余里,队伍密集,车马满载,随意地从芦苇荡处渡河。而官军驻守的远近城楼上的炮声,昼夜不绝。周延儒在通州时,接受了四镇将领的拜谒,四镇总兵轮流设宴款待,随征的四位大臣陪同。周延儒又宴请四镇将领,四位大臣又陪着四镇总兵赴宴。周延儒往来于各宴席,先向勤王四镇敬酒,祝其凯旋,后向随征四臣敬酒,祝其立功。一个月来,他忙于应酬,每日早晚两次上疏,皆言飞报大捷,但实际上并未出城半步,就连敌人在濠沟外偷窥也未发一箭。后世有传言称其放敌军出境,实属冤枉。

五月初六日,清军踪影全无,周延儒与连日狂欢的众人庆祝太平。又过了四日,整理行装准备回京。初十日上午先至文华殿陛见,皇帝亲自迎接,握手抚慰,极为关切。周延儒请求休假一段时间,皇帝不准。十五日,皇帝赐予阁臣羊酒,陈演、蒋德璟认为自己身为朝臣却无所作为,不仅没有尽到辅佐皇帝的责任,反而给皇帝带来了忧虑,对此深感羞愧,于是主动请求皇帝收回任命自己为阁臣的旨意。周延儒见状也请求辞去职位,没想到皇帝竟然同意他与陈、蒋二人一同辞职。

当时,涪州知州吴方思(武进县人士)蓼堪正在京城觐见皇帝,看到邸报,跺脚忧虑道:“皇帝对周延儒的宠爱已不如前。”

十八日,皇帝谕令礼部、吏部、兵部查核阁臣视师凯旋后的优礼之宴应如何隆重举办,各部门呈交两份方案,均被以不合情理为由驳回。二十三日午时,传令大小九卿申时在平台等候旨意,届时接旨,结果却是首辅周延儒贪腐欺诈,辜负朕心,令议处回奏。当时周延儒仍在内阁卧病,被两人搀扶而出,乘坐小轿返回家中。次日,群臣聚集于西掖门(办公之地),原本周延儒所在的官署已经空荡无人,过去在朝堂上傲慢对待同僚的周延儒,如今却遭受众人唾骂。皇帝的旨意传达到了各勋戚手中,即使对周延儒进行弹劾的奏疏也保持着必要的体面,其余的事情都已经有了皇帝旨意决定。六月初一,周延儒在前门的碁盘街向皇帝辞别,皇帝仍派使者赐银一百两作为路费。

此后,弹劾周延儒者的人日益增多,尤其是昔日与其亲近的袁彭年等人,弹劾他最为卖力。这些人各自为保全自身地位,生怕别人先一步弹劾自己。蒋拱宸弹劾周延儒则另有插曲,他曾参与考选官员,本期望得到中枢部门的职位,当时需要一万两,但他只有六千两,因此对周延儒怀恨在心,而且他与周延儒既是同乡又是师生,当时对周延儒寄予了厚望。为此,蒋拱宸联合他人一同上疏弹劾延儒,同时还牵涉到吴昌时。

七月二十五日,皇帝亲自在文华殿审讯周延儒案,当天便派出缇骑南下捉拿周延儒。周延儒于十月初八抵达京城,暂时居住在顺城门外的二庙。他上疏请求到边疆戍守,但未获回复。十二月初七日五更时分,皇帝下旨赐予周延儒自缢,吴昌时则被判处弃市之刑。

皇帝派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惟(此处可能笔误,应为末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传旨。之前周延儒任内阁首辅时,骆养性一定要尊拜周延儒为老师,以便称呼。传旨时,周延儒叮嘱骆养性照顾其弟的相关后事,絮絮叨叨不停,骆养性急于回奏,恐耽误时间,便关闭房门,跪在庭院中,焦急地呼唤:“老师天明了!老师天明了!”骆养性回奏后,当天便得到了皇帝旨意,周延儒的尸体得以从绳索中解下。

冯铨(涿州人)与周延儒是同年进士,年纪也相近,之前与周延儒有同床共枕过的交情,后来与周延儒结为儿女亲家。冯铨在己巳逆案罪臣中位居前列,如今为周延儒起复不停奔走,是希望能够得到宽恕,成为漏网之鱼,再重振旗鼓。但皇帝对此事最为在意,周延儒想尽缓急的办法,三年来如一日地竭尽苦心,最终竟无从再皇帝面前开口,没想到最终只是白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周延儒第二次被朝廷征召时,占卜具体出行日期。某一天晚上他突然梦见已故妻子吴氏在面前痛哭,说不要入京,入京必有祸患。周延儒不信,毅然前往,结果果然应验梦境。也有人说他的儿子周奕封也做了同样的梦。

译者注:1.己巳逆案,即崇祯清算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分子所定的逆案。逆案中根据罪行大小分了几等,在谄事魏忠贤那一等罪中涉及一百二十九人,冯铨排名第二,被削职为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