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79章 上谕、彭琯奏、马士英奏、东阳许都

上谕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丙午,皇帝颁谕兵部:“山东境内土寇频繁出没,严重阻碍了外部物资输送,而地方抚按对此竟无任何奏报。严令立即展开清剿行动,以打通饷道,确保后勤供应畅通。”

皇帝还要求:“针对地方因寇患导致人心动摇、民众闻警即逃、法纪荡然无存等情况,必须迅速实行赏罚制度,以此作为激励忠勇、惩治懦怯的手段。比如山西保德州知州因坚守有功,已获朝廷破格提拔嘉奖;而对于那些带头逃离者,不论是宗室成员还是官宦士绅,即刻予以拘捕审问,严惩不贷。”

彭琯奏

十八日丁未,工科给事中彭琯上奏指出:“昔日逆贼侵犯楚地,其得以煽动民心、聚众作乱,实乃百姓被其三年免征赋税、一名百姓也不会杀害的虚假承诺迷惑所致。而巡抚李乾德发布了类似免征赋税的公告,民众也更加振奋。倘若皇帝能够下达天下普遍免去赋税的诏令,广而告之,那将会带来何等景象呢?近来朝廷在崇祯十六、十七年间已有宽赦之举,但何不将这样的恩泽延续至崇祯十八年,待贼寇平定之后,国家仍有余力,并且对于遭受严重灾荒与赤地千里的地区酌情减免赋税,使得老弱妇孺接到这样的公告时感动落泪,这难道不是当前首要的仁政吗?

武昌失守之时,沿江两岸尸横遍野长达千里,虽然州县得以收复,但原任官员因罪在身,胆怯不敢继续处理政务,只能等待朝廷重新选派官员。然而被选派的新任官员,面对功名与生命安全的选择时,往往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因而不愿冒险赴任,宁愿蒙受罪责以躲避此任,这对于地方紧急事务的处理并无实际助益。因此,建议查究那些因城池陷落而失职的官员,除开城投降或率先逃跑者外,将他们调任至尚无官吏治理的地方,以这种方式维系人心,似乎尤为迫切和重要。”

马士英奏

十九日戊申,凤阳总督马士英奏报:“太湖地区因疏于防范而导致失守。中书舍人张同敞奏称,有匪徒抢劫丰县并破坏粮仓,实为乱兵而非寻常盗贼,朝廷遂命相关部门迅速行文通知督抚,要求尽快捉拿首恶并公开处决以示众。与此同时,郧阳推官朱翊辨上奏,揭露原籍郧县的周士奇在担任监军时,竟弃守郧县,率先逃逸;而平阳县镇守将领陈尚知更是投靠贼寇,充当先锋。”

东阳许都

二十日己酉,上海举人何刚上奏称:“浙江东阳、义乌两地素以忠义智勇之士闻名,昔日诸多名将、精锐之兵多出自于此,他深知东阳生员许都,其人天性忠孝,深谙兵法,善于识人,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恳请朝廷启用许都为统帅,东阳、义乌及徽州、歙州两地的奇才,他愿以平民身份奔走联络,遵照戚继光之法,详细制定军规,激发忠义之心,一年之内,即可使之成为赴汤蹈火之勇士。他所知进士姚奇允、夏供佑、桐城生员周岐、陕西生员刘湘客、山西举人韩林等,皆为忧国忧民之士,恳请皇帝颁发手诏,召集天下豪杰,届时忠义智勇之士必将纷至沓来,助皇帝成就伟业。”

二十二日辛亥,皇帝谕示吏部、兵部、刑部,举人何刚所奏内容多有可取之处,特授其职方司主事之职,即刻前往东阳、义乌联络义勇,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以为平寇之用。皇帝又批准何刚所奏的推举许都、姚奇允任职事宜,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议定如何使用。

二月二十二日辛巳,御史吴邦臣奏报浙寇已被迅速剪除,建议对陈子龙、蒋若来两位擅长平乱之才予以特殊奖励。此前,东阳之乱实际上是由许都主导,许都乃

已经去世的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之孙,仗义疏财,深受远近民众敬仰。县令姚孙某贪婪暴虐,残害百姓,假借防乱之名,强行摊派各户交纳金银,其中对许都勒索万两。许都家境尚可,勉强缴纳数百两,亲自上门说明家中已无多余财力,姚孙某大怒,摘取许都所刻的社团文稿中的姓名,诬陷其结党谋反。许都被捕时,前来缴纳金银的民众挤满庭院,一片喧哗混乱。有位姚姓书生,当众将姚孙某按在座位上痛打,民众便拥戴许都为首领造反。巡按御史左光先闻讯,立即调动台州兵力前往镇压,所到之处大肆屠杀抢掠。东阳、汤溪、兰溪等地民众纷纷保卫家乡,抵御官兵,官军遭遇惨败。左光先遂以许都造反上报朝廷,集结兵力,筹集粮饷,官兵人人觊觎功名。杭州推官陈子龙认为许都实非叛乱之人,派遣生员蒋若来携带书信前往劝说。许都随即率领十三名同僚,直奔杭州投案,陈子龙为之辩解,左光先不允,将许都等人全部斩首,却隐瞒姚孙某的过错,竟命其官复原职。

三月初六日甲午,左光先奏报大寇已被彻底消灭,换地降旨,称赞陈子龙平定东阳之乱有功,特授其兵科给事中之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