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248章 魏学濂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248章 魏学濂

作者:明溪漱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1:53 来源:书海阁

魏学濂,字子一,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是魏大中(谥号忠节)的次子,孝子魏学洢之弟。魏大中遭阉党之祸而死,魏学洢以身殉国。崇祯初年,魏学濂徒步进京,伏阙鸣冤,又血书上疏,弹劾阮大铖、傅櫆勾结逆阉,实为杀害诸多忠良之人,请求朝廷依法惩处。崇祯皇帝为之动容,对魏大中极其后人抚恤有加,同时惩办了阮大铖、傅櫆。魏学濂感念国家厚恩,又因天下处于多事之秋,决心以功名显扬,更加潜心钻研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礼乐、法律等知识,期待有一天能效力朝廷,以此报答国家。

崇祯壬午年(公元1642年)魏学濂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崇祯癸未年(公元1643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庶吉士职位。当时贼军攻破秦晋之地,京城为之戒备森严,魏学濂与同僚吴尔埙、成德等日夜痛哭,策划抵御贼军之策。当时皇帝每日召见臣子商议对策,魏学濂力主让太子或二王前往南方镇守,又提出应当集结京城周边义士,组成勤王之师,编修陈名夏通晓军事,且熟悉山东东部、西部的豪杰,建议朝廷赋予他一定权力,让他出京号召各地抗敌。崇祯皇帝赞同此议。

当时朝廷决策未定,而贼军势力日益逼近。魏学濂于是派遣密使赶往容城,与孝廉孙奇逢等人商定联合义勇抵抗贼军,计划已定,但还未上报朝廷,贼军已逼近京城。三天后,京城沦陷,魏学濂在金水桥遇见陈名夏、吴尔埙、方以智等人,他们说:“我们打算一死,以此报答先帝。”魏学濂回答:“死容易,但现在局势尚能挽救,我还不愿轻易放弃生命。太子和二王仍在,而真定、保定附近的义军旦夕之间就能赶到,为什么不多忍耐片刻等待他们呢!”

不久,太子和二王被贼军搜索找到,被胁迫离开京城,有人传言他们在永平被害。魏学濂此前与孙奇逢等人约定的计划因此迟迟延误,一些同僚拉魏学濂南逃,魏学濂十分悲痛,呜咽着说:“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有所作为。现在一切都完了,我魏学濂愿意一死以报答先帝在天之灵。我难道不知道苟且偷生就能活下去吗?现在我并非不能南逃,只是先帝为社稷而死,我身为侍从之臣,未能随先帝而去,在天之灵难道能饶恕我吗?况且先父、兄在地下有知,正在那里谈笑着等待我,我既然不能以简陋的棺材和白色旗帜,陪葬于先父之旁,又怎么能厚颜无耻,捧着酒杯在祖先面前献祭呢?现在,贼军既然已经图谋篡位,必然要强迫士绅官员朝贺,我怎能再忍心向他们北面称臣呢?你们好好保重自己,替我向故人告别吧。考叔有母亲要照顾,彦升有儿子要抚养,这些都是比我后死之人应负的责任。”

然后,他写下绝命诗:“忠孝千古事,于我只家风。一死轻鸿毛,临难须从容。有血洒微躯,官卑非侍中。有舌且存之,亦逊常山公。因约同志友,延颈受霜锋。不能张空拳,与彼争雌雄。不能奉龙种,再造成奇功。死且有余罪,何敢言丹忠。所痛母垂白,七十仍尸饔。未葬凡五丧,留与子侄封。人生谁百年,寿夭死所同。我比兄与弟,我年为独丰。高堂无复悲,譬不生阿侬。辞母却就父,生死犹西东。骸骨虽不归,即瘗此诗筒。墓木有拱时,清韵入秋松。”

他又写到:“始闻天子且出亡,继云亡后放还乡,既望义旗起四方,三者于今皆已矣。当死不死真羞惶。几家阖门**死。几人投缳从天子。王章不屈磔城楼,金铉跃入御河水。街头男女不读书,西城井中何累累。耳闻眼见羡杀人,羡人不已还自嗔。死忠死孝家常事,我竟不死将谁臣。君亡国破虽易代,正统日月虚悬在。待彼篡位我死之,我死固晚免下拜。但恨有书报老亲,云儿不死休酸辛。儿今羞惶活不得,为娘爱此全归身。”

他又写信给儿子,告诫他们子孙后代若生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之后,即使让他们读书,也只让他们通晓道理,不可再做官。写完遗书后,他自缢而死。

魏学濂为人豁达,有大略,慷慨好义,性格至孝。他感念父亲魏大中遭受了诏狱之苦,终日身穿粗布衣服,以此为习惯。母亲病重几乎不治,他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和药一起喂给母亲吃,才使母亲得以痊愈。谈及义烈之事,他常常流泪,平生疾恶如仇,甚至不能容忍看见恶人,看见了也不能容忍。在乡间,他闭门不出,除了公事几乎不参与其他事务,遇到荒年,他倡议拿出粮食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进行公平售卖粮食低价出售,救活了很多人。他还为路边饿死的尸体提供裹尸布,炎夏时节亲自到贫困及病患人家慰问,毫无怨言。他有三个儿子:魏允枚、魏允札、魏允桓,都才情出众,不负忠孝之家的名声。

我的评论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评价一个人,实在困难重重。甲申之难中,有些人立即选择死亡,如范景文(谥号文贞)、倪元璐(谥号文正)等几位先生,他们的名字如日月般光辉,气节如丹青般鲜明,确实堪称楷模。至于那些已决定赴死却因种种原因未能立刻死去,如太史方以智(字密之)、给谏龚鼎孳(字孝升)、中翰吕兆龙(字霖生)、修撰杨士聪(字静山,此处为推测,未能查证)、文选熊文举(号雪堂)、编修陈名夏(字百史)等几位,君子们仍应体谅他们的志向。然而,那些虽然没有马上就自尽但是最后仍然自尽,前后并无差别,忠孝之心同样坚定的人,只有庶吉士魏学濂一人。如果庶吉士魏学濂没有选择死亡,那么他的父亲魏大中的灵魂,或许会骑着箕尾(古人认为忠臣死后灵魂会骑箕尾上升),在霓虹霞光之间飘荡,而魏庶常却无法与其相伴,这种对家族声誉和清流之名的背叛,何其不堪!然而,有些好事者仍以他晚死为借口批评他。对此,文学家曹君尔坊评论魏学濂的话说的好,他说:魏学濂联合各地豪杰,意在报效国家,魏学濂隐忍求生,是为了辅助皇室后裔,必须赴死却未能及时赴死,有机会南逃却不南逃,作为臣子处于这种境地,实为艰难。最终魏学濂虽然未能完成像程婴那样挽救赵氏孤儿的壮举,但至少无愧于姜维志在复兴汉室的节操。这些言论深刻而令人痛心。因此,我特意记录此文表彰魏学濂,以此鼓励那些英勇赴死之人,同时也揭示吴地之人喜好肆意诋毁他人的情况,尽管他们口舌如剑、唇舌如枪,全然不顾随之而来的祸端及上天的严惩。

《忠逆史》记载:魏学濂为忠臣魏大中之子,其兄魏学洢在狱中侍奉父亲,背负父亲遗体出狱,有孝子之名,早年去世。魏学濂最初听到贼军逼近的消息,家中有一老仆曾侍奉魏大中,劝主人尽忠,不要辜负先老爷一生的名节。魏学濂立即遣老仆回家,随后向贼军投降(有人传说魏学濂投降贼军,魏学濂的母亲却说:“我的儿子必定会死于国难,姑且等待。”)

魏学濂的家乡嘉兴公开声讨他的檄文中写道:假冒官员魏学濂,犹如犁田时疯狂乱闯的牛犊,其行为如同食母的叛逆凶禽,所施展的不过是如同虮虱般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他借名流之名,企图掌控局势,广泛招揽各种丑恶之徒。当时逆贼李自成攻陷京城,先帝悲痛地以身殉国,阁部大臣如范景文、倪元璐、施邦曜、李邦华等忠臣纷纷自尽,翰林言官如刘理顺、马世奇、周凤翔、汪伟等以家族殉国,忠义可与张巡、许远相比。魏学濂却对六部官员的鲜血视若无睹,反而在贼军中洋洋得意;听到百官的哀嚎,却欣喜若狂。他趋炎附势于山西贼人韩霖之门,趴在伪相牛金星的台阶下吠声连连,与吴尔埙等众议,公然声称贼军一统天下无疑。

他与陈名夏等接受贼军任命官职,私下窃喜获得优厚提拔。他的奏疏避忌李自成父亲的名字,颂扬贼军为天命所归,手持贼军授予的户正官职名刺,四处拜访同党。他负责各门税收,效忠贼军官署,在贼军伪朝廷中明确君臣之分,与贼臣结为亲密之交。他与周钟、朱积等人为伍,庆幸复社成员能够同心一致,还与陆之祺、宋企郊之流为伍,羡慕他们升官之迅速。他篡改仪制,大肆宣扬贼党的纲领,起草伪诏,公然宣称叛逆之言。他内心惭愧于父亲的官服,却身穿红衣不知羞耻,魂牵梦绕伪朝廷,妄想得到高官厚禄。

他改名以效仿子骏(西汉刘歆,字子骏,后改名刘秀,王莽篡汉后,被任命为国师),贪图富贵急于攀附王皮(前秦大臣,投降了后秦),罪行深重如同长脚般迅速蔓延,背叛之恶比山还高。王敦与王导(字茂宏)之间,尚且被认为是堂兄弟关系(两人都是东晋重臣,王敦叛乱,王导平叛,两人却关系很好),至于朱浚(朱熹的曾孙,向奸相贾似道阿谀谄媚,但最后不肯投降元军,自杀身亡)追溯到朱熹(字元晦)也只是孙子辈。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因谋反被处死)是房玄龄(房玄龄,名乔,字玄龄)所生,祖逖(字士雅)竟然遇到祖约(祖逖的弟弟,背叛东晋),感慨姬旦(周文王四子,即周公旦)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谁来诛灭姬鲜(周文王三字,即管叔鲜,发动叛乱,被周公旦平叛),石厚(卫国大夫石碏之子,发动叛变)如果不受到处死的刑罚,石碏(石厚的父亲,平定叛乱,处死了石厚)的意图就不能实现。然而,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尚未泯灭,士、农、工、商、军户、贱籍等六个等级制度依然留存。张得一(宋朝官员)投降了王则(宋朝下级军官,发动叛乱),最后被朝廷诛杀;达奚珣(唐朝官员)投降了湖人安禄山,最后被朝廷腰斩。如今乱臣贼子合为一体,即使将他们投虎喂狼,也无法平息众怒。他们应遭受五牛分尸之刑,最好是十鼠同穴、一网打尽。

然而,他们或攀附权贵,或结为姻亲,或因畏惧其势力强大而不敢追究,或忧虑其党羽众多而担心他们再次作乱,出于对人情面子的顾惜,甘愿包庇这些狡兔三窟的罪人。中兴之初,法令应严明。吴玠(南朝抗金名将,与吴曦的爷爷吴璘是兄弟关系)保护了巴蜀,他的后人没有因吴曦(叛宋降金,家属受到株连)的连坐而受到处罚,但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逃脱不了腐刑的处罚(司马迁为李陵投降进行辩解,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里先敲响正义之鼓,严肃等待王法裁决。

称赞他人时可以过度,但诋毁他人不可过分。上面檄文中的文字,年轻人不必细看。然而我将此记录下来,并非看重其尖酸刻薄,而是欣赏写这份檄文的人胸中还是有些文采的。遗憾的是,檄文作者只想炫耀自己的文笔,完全不顾及他人名誉的死活。我相信明智的读者会明白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