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257章 程源疏略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257章 程源疏略

作者:明溪漱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1:53 来源:书海阁

程源疏略

此前,孙传庭尚未战败的时候,新科进士程源因见贼寇势头危急,担心孙传庭轻率出战导致失败,于是痛心疾首地上奏了一篇奏疏。奏疏大意如下:

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应感到耻辱,这是自古至今不变的道理。如今正值圣明天子执政,天下哪有难以解决的事情呢?然而,臣子们空洞的言论虽多,实际效果却寥寥无几。贼寇猖獗已经持续多年,一会儿传来捷报,一会儿又传来败讯,反复不断地困扰圣上,原因就在于对敌情的分析不足,眼光不够长远。臣恳请综合分析天下大势以及贼寇的真实情况,逐步制定对策。

审视天下大势,关键在于以西北制约东南,以东南拱卫西北。然而,贼寇起于中原,占据了我朝腹地,觊觎荆襄诸郡,意图控制上游要地。要知道,中原地区与京城之间仅隔一条黄河,而荆襄距离陪都也不过十五日行程。贼寇之所以迟迟未敢直接进攻这两地,臣认为是因其狡猾的计谋所致。贼寇一旦渡过黄河,必定会背对秦、蜀两地,向南扩张又不利于其骑射战术。因此,他们打算先逐渐蚕食秦、蜀,再安心渡河,然后再南下攻略淮扬,则会使陪都南京孤立无援。这两条战略关乎国家的安危,怎能不尽快策划应对?

近日,孙传庭以数万兵力对抗数十万贼寇,孤军深入,多次上报捷报。我曾对知情人士说过,这恐怕是贼寇故意诱敌深入。果然,如今孙传庭兵败的消息传来。尽管巡抚孙传庭是一位敢于担当重任的臣子,但用兵之道讲究相互策应、牵制、虚实结合,岂能仅凭数万之师,深入虎穴与敌硬拼?

我听说,战国时期的王翦伐楚,请求调配六十万兵力;汉高祖刘邦困住项羽,也是等到韩信率三十万大军赶到才发动决战。兵力的多寡,决定了双方的强弱,贼寇对此早已洞若观火。如今贼寇剩余兵力虽不及楚项,且我们国家的实力远超汉朝、秦朝,但要彻底消灭这些大贼,必须大规模出兵。若要大规模出兵,必须要征召数十万大军,八方集结,从四面八方对其进行分割打击,使他们首尾难顾。这时必须考虑:谁负责支援?谁负责实攻?谁负责牵制?谁负责包抄?各环节紧密配合,使贼寇疲于奔命,无力反击,然后再一举将其歼灭。贼寇忌惮的是分散兵力,而我方所依仗的则是团结一致、集中兵力。我听说湖南的伪官请求贼寇增派兵力,却被拒绝,由此可见贼寇对于兵力分散的忌惮。

然而,有人认为贼寇必定会渡过黄河。我的愚见认为,贼寇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渡河。我担心的是,陕西官军刚刚战败,贼寇必定趁机进攻,倘若孙传庭坚守关隘,固守城池,等到贼寇久攻不下,无计可施,士气低落,兵力疲惫时再行反击,仍然还有胜利的机会。若急于求成,以新败之师贸然开关出战,军心必会胆怯恐慌,最终导致全军崩溃。一旦贼寇闯过潼关,三秦之地失守,贼寇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渡河,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地上书请求皇帝下令孙传庭坚守关隘,避免轻率出战。如此,则天下幸甚。

然而,他的奏疏呈上后并未得到回复。果不其然,潼关最终失守。

防河剿寇十款

程源见三秦地区失守,拟定了十条关于防御黄河、剿灭寇贼的建议。其大意如下:我听说,身处重要岗位,鞠躬尽瘁以平定乱象,这是大臣的责任;而没有身处重要岗位,仍能不顾安危、直言进谏,这是小臣的赤诚之心。想当年汉朝处于承平之世,书生贾谊尚且痛哭流涕,上书进谏。何况如今天下局势动荡,民心将要背离,漕粮供应即将匮乏,外省的救援难以及时抵达,敌军逼近关隘,贼寇意图渡过黄河,京城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谈论起战事,却发现无兵可用,谈及防守,却又难以稳固防线。

我认为,此刻应尽快一一采取措施,唯有如此,国家尚能自保。只有实现自保,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收复失地。时机一旦错过,就如同火势已熄再来谈救火,那时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局势都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这就是我痛心疾首,恳请朝廷尽快采取行动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