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3章 清河陷落 刘、杜二将军败绩

清河陷落

闰四月,后金之主努尔哈赤接受汉人张儒绅等人携带的议和文书,自称为建州国大汗。五月十九日,努尔哈赤率军攻克抚安、三坌、白家冲三座碉堡。明朝情报显示,后金军队行动迅速,如风驰电掣般推进,且此时正值夏季,建州马匹喜食淡河水边柳叶,天时有利,再加上后金兵力接近十万,使得辽东开原北关一带深感恐惧,难以自保。

与此同时,朝鲜已与后金建立秦晋之好,明朝大将李永芳也已投降并与后金联姻。到了七月,后金大军从鸦鹘关进入明朝境内。七月二十二日清晨,后金军队包围清河,明军参将邹储贤率部坚守,同时等待援军救援。明朝游击将军张旆请求出战,但未得到允许。后金军队冒着箭矢挖掘清河城墙,从寅时一直挖到未时,最终在城池的东北角打开缺口。当时战况激烈,尸体一直堆积到城墙上,游击将军张旆也在战斗中阵亡。参将邹储贤远远看到李永芳前来劝降并语出威胁,便大声痛骂敌人,最终英勇战死。清河城内虽有六千四百多名士卒,但也只能坐以待毙。三坌至孤山一带的全部民房都遭到后金军队的焚烧破坏,只有明朝参将贺世贤在叆阳边境外组织反击,斩敌一百五十四人。

我听说,后金之主努尔哈赤攻破清河的前一天,后金二皇子阿敏和明朝总兵张承允夜晚畅饮,酒至酣处,二皇子突然向张承允发问:“我们多次劝阻父亲努尔哈赤停止战争,但父亲他壮志未酬,假使我们最终违背前言,张总兵有何策略应对?”当时张承允已经喝醉,便高谈阔论,极力宣扬明朝的威势和德政,同时宣扬自己领兵作战的长处。

二皇子于是微笑着告别,随后驾驶数十辆装载貂皮人参的车辆进入清河城。当货物逐渐卖完后,后金军队便暴露了真实面貌,他们趁机占据城门,引导后续后金骑兵入城。因此,清河陷落比抚顺更为迅速。此后,广宁、辽阳相继失守,皆因明朝军队内部先有崩溃,加之后金军队既善于作战又擅长攻城,所以能够迅速攻陷。

七月,明朝朝廷追赠总兵张承允谥号,并追赠加祭三坛的祭祀之礼,为其立祠纪念,祠名为“旌忠”。

刘、杜二将军败绩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公元1619年)春季二十二日,辽东经略杨镐仿效古人行军之法,不规定具体日期以及编排阵型,派一支部队从西方出击,一支部队从西北出击,一支部队与北关部队联合进攻,一支有水师的部队联合高丽军队从东面进攻。西线部队的主将是总兵杜松,总兵刘綎则率领着西北方向的军队,李如柏、马林等人作为他们的后援力量,号称拥兵十二万,实际不足十万。

杜松为西部名将,勇敢且廉洁。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杜松率军从潞河出发,当地百姓聚集围观,人头攒动,挥汗如雨,几乎把邮亭都湿透了。杜松裸露身体给众人看,说:“杜松是不识字的武夫,绝不像有的读书人那样贪财害人。”百姓看到他身体上刀箭创处极多,如同患了十天疹痘的孩子一样,偶尔才有红色的好肉,便纷纷落泪,感慨离去。

刘綎年轻时在贵州中部立下战功,有人见过他驾驭着五十多匹骏马,在马上轻盈跳跃如同蝶舞。他征讨贵州土司首领时,在军营里斩杀三头大牛,刀起牛头落地,只挥刀三次而已。征讨辽东后,又平定播州土司,刘綎的功劳最大,朝中有人认为他的功绩可比宁远大捷,但因为他献俘时只上交了三十六张象牙床,其他物品都不够贵重,皇帝便怀疑经略大臣以下的人都有私心,停止了赏赐。最后刘綎官至都督,功绩斐然,轻车简从低调回乡。刘綎曾参加司道官员宴会,喝到一半时,趁兴率领五百家丁在武场上练习技艺,为此每天家里私人花费达到五十两,家中的义士都愿意为国死战。他是一天也不敢忘记报国。

当时后金派三万精兵应对杜松,而让其他将领率领一万弱兵抵御刘綎。杜松提前三日于约定日期抵达浑河,浑河地势险峻,中间有一块平坦之地横穿其中,将河流分为东西两段。此时太阳已经偏西,诸将请求安营休息,明日早晨再向东渡河。杜松生气地说:“军旗已经指向东方,谁敢不听军令,面露难色、踟蹰不前?我们要乘胜前进,何必管什么约定日期!”

于是杜松便派人查看河水,河水此时不足以淹没马腹,河中还有几十只小船。杜松非常高兴,认为上天相助,他耻于乘船,打算赤身骑马过河。诸将请他穿甲,杜松大笑骂道:“上阵披甲,岂是壮士所为?我自十五岁束发从军以来,便不知道铠甲有多重,如今你们竟然以此来劝我!”杜松不顾一切跳入河中渡河,其他军队也争相前进。大军渡过七成时,后金军队派人决开河水上游,河水顿时如洪水般冲击,淹死几千明军。已渡河的将士回头一看,顿时心中胆寒。明军刚刚布好阵,天就黑了,又有黑雾遮蔽天空,后金军队的万把火炬忽然亮起,在火光照耀下砍杀在黑暗中的人,杜松的将士还来不及拉弓拔刀,便被砍成了肉泥。后金军队在火光中认出了杜松,争相射箭,顷刻间将他身体射的支离破碎,还缴获了他的令箭。令箭在军中可以用来指挥副将偏军,是杨镐授予杜松用的。此前,刘綎从西北渡河攻破后金两个寨子,斩杀三千多人。后金军队打败杜松后,又率领精锐北上对付刘綎,派杜松军队中投降的浙江人假装是杜松手下的武官,手持杜松的号箭在早晨疾驰到刘綎的营地求救。那人说:“杜将军有赖将军之威,幸运地抵达敌城、深入敌境,担心攻打不顺利,特地派遣我来请将军会师夹攻。”刘綎犹豫很久,说:“我和你家将军并肩作战,怎么能以令箭号令我,这是把我当做了手下了。”那人又说:“令箭虽然是用来指挥偏裨的,但实际上指挥偏裨并不需要号箭。发出令箭只是因为事态紧急,为了让将军信服。”刘綎没有多想,又喝道:“出师时约定发炮为号,现在你们军队已经抵达城下,为什么没有听到炮声?”那人随即回答:“敌地没有烽火,早上才派骑兵代替斥候,这里距离敌城五十里,骑马跑三里再发一次炮,不如一个人骑马快。”刘綎刚点头同意,那人就已经磕头疾驰回去交令了。

那人回营后报告后金军队说:“刘将军要等到炮声响起才出发。”于是后金军队下令发炮,但在炮声传出之前,刘綎内心已经动摇,担心杜松一人独自立功,命令手下诸将拔营向东。他的战法是老弱士卒各自手持鹿角,将营地围得的如同城墙一般,遇到敌人就把鹿角放在地上,眨眼间就能建成营地,使敌人的骑兵无法冲击,军队得以有时间排列火器,敌人的前队被火器消灭,就无法前进,则明军可趁机派出精锐骑兵格斗,自由出入冲杀,待到疲惫了就回营地稍作休息,让疲惫的士卒恢复气勇。刘綎的火器战法比其他军队精妙,一生以此为傲,无人能敌。

刘綎军队刚开始听到炮火声时,仍努力维持着阵型继续前进,但走了不到二十里路,炮声变得越发震耳欲聋,明军士卒们心中开始惶恐不安,他们的脚步因为恐惧而停滞不前。刘綎担心如果杜松的部队抢先一步攻入城池,那么他长期以来积累的名声将立刻受损,于是下令放弃原本用来防御的鹿角障碍,全军加速前进。然而,他们仅仅前行了一里多路,四周突然出现了大量埋伏的后金军队,刘綎的部队顿时陷入混乱,无法保持原有的队形。在这样突如其来的伏击下,刘綎还没来得及施展赖以成名战术,全军就被后金迅速消灭了。

根据记载,刘綎攻打倭寇的经历,发生在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公元1598年)十一月十七日五更时分,当时在朝鲜。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公元1600年)二月十五,刘綎在綦江三峒地区击败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军队,三月二十九日进入娄山关。那里万座山峰直插云天,中间只有一线相通,军队从小道攀藤鱼贯而入,直到六月初七攻破杨应龙大城,杨应龙被迫上吊自杀。

我听说,当时后金军队抓获了来自浙江的两名投降明兵,他们是兄弟两个。后金军打算杀死哥哥,弟弟请求释放。后金军说:“你能把刘綎骗过来,就释放你的哥哥。”弟弟因为急于救哥哥,便答应了。后金军队于是留下哥哥为人质,派弟弟前去。

先父曾经说过:无锡一个叫秦灯的人气力很大,能举起千斤。秦灯听说滁州武状元陈锡力气很大,前去与他较量。两人将柏木八仙台摆上十六个铜铁制成的簋,上面果盒都准备好,再摆上两杯酒,秦灯单手握住案脚,能举起但不能行走;而陈锡则举之能行走,气力更大,但只能走几步就停下来;而只有刘綎能绕庭院三圈,而簋和酒杯仍然完好,气力更是独一无二。

离我家六里处的悟空寺,寺里有个老僧,自称少年时曾是刘綎帐下小兵。他说:刘綎擅长舞刀,所以世人称他为刘大刀刘綎每次战斗结束后回到营地,因为力竭,就仰卧在营地中,鲜血聚集在他的盔甲和手上,因为手长时间紧握刀柄,被血凝固,无法解开,浸泡在热水中很长时间才能解开。这位僧人说他曾亲自侍奉刘綎,是亲眼所见。

《通纪》则是这样记载: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抚顺、清河相继沦陷,明朝皇帝特别起用曾被免职的闲置将领李如柏总领辽镇兵,以及征召闲置将领杜松驻守山海关,刘綎、柴国柱等赴京城统一调度。当时杨镐因曾担任过辽东巡抚而升任兵部侍郎,被命令担任辽东经略,皇帝并御赐给他一把天子剑。当年九月,东方出现一条白气长达天际,占卜结果为这是一颗像蚩尤旗的彗星,寓意着即将发生大的战事。接着又有流星坠落、地震等消息相继传来,海州还远远看见白虹穿过太阳,天空中似乎同时升起三个太阳,白气直罩城上。

万历己未年(公元1619年)二月十一日,杨镐在辽阳誓师,共分四路,马林率领游击将军麻岩、丁碧等从靖安堡出边关前往开铁,都司窦永澄督率北关部队攻打后金北部,杜松率领都司刘遇节等从抚顺关出边前往沈阳攻打后金西部,沈阳路最重要,杨镐将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军队调拨隶属自己,命李如柏率领参将贺世贤、李怀忠等从鸦鹘关出边前往清河攻打后金南部,刘綎则率领都司祖天定等从抚马佃出边前往宽奠,都司乔一琦率朝鲜之众攻打后金东部,约定二十一日先后出师。当时二月十八日夜,司天监占卜结果为火星逆行。二月二十日,京师突然风起雾霾,白天就非常昏暗,黄沙四起,一会儿出现红光,像从人身上射出的血,占卜结果为四方异族入侵。皇帝命令东征将士加强边防至三月。

杜松带军越过五岭关提前抵达浑河,决定舍弃战车、扎营之利徒步过河,刚过一半,后金军万余人忽然阻击,将他的军队分为两部分。杜松血战突围,一直从中午到傍晚,最后力竭,全军覆没。马林改变路线从三坌出塞,第二天才抵达二道关,遇到敌军乘胜来攻,也被击败。刘綎独自率军深入马家寨口三百余里,攻克了十多座敌寨。初四那天,敌军伪装成明军士卒,设下埋伏重重围攻,导致刘綎部下的士卒溃散,刘綎及麾下先锋军刘招孙等人在激战中阵亡。唯有清河一路,李如柏因为辽东经略杨镐传令而及时撤退,从而保全了军队。在此之前,刘綎出师时,曾出现五星汇聚东方的天象,杜松出征时,旗帜折断,且堡垒内的军械库发生火灾,火器尽数损毁,天空中连续三天环绕着白气。有见识的人都预感到这是战败的征兆。

等到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整个朝廷气氛沮丧,皇帝命令杨镐承担罪责,但仍他留任处理战事。朝廷商议后认为李如柏停滞不前且单独保全了军队,怀疑这里面有欺骗行为,于是派遣李如柏的弟弟都督李如桢代替李如柏领军,并召回李如柏等候朝廷审查。

补充记录:

杜松与刘遇节率军向沈阳进发,两天后到达浑河。杜松率领五千人率先渡河,刘遇节率部跟随。渡河途中,敌军吹响笳管,万名骑兵突然出现。当杜松部抵达北岸时,敌军分成两队,一队包围杜松,一队包围刘遇节。杜松挥舞长枪奋力冲出重围,遇到敌将哈都。哈都在战斗中被杜松刺伤,便逃跑以引诱杜松,杜松追至山前再次与其交战。敌军发现杜松后,不再围攻杜松的军队,而是集中兵力包围了杜松和哈都。

杜松的其余部队也赶到了现场,但因四周敌军密布犹如铁桶一般,无法强行突破,杜松策马也无法冲出包围,于是决定拼死一战。战斗从午后持续道傍晚,杜松部几乎全军覆没。这一结果与杨镐在誓师时过早泄露军机有关。哈都、哈真两位敌将趁胜率军包围了马林所在的关口,马林后营被后金将领金白、窦永澄统领兵马攻击,马林率部前往救援,由于敌军不了解明军的实际情况,见到马林援军后惊慌撤退。

哈都此时暗中率兵从背后偷袭马林部,马林部猝不及防,损失两千多人,随后马林果断收兵过河,在南岸驻扎下来。刘綎则率军从牛毛寨推进至马家寨,发现两地均为敌营,刘綎连破十几座敌阵,追击敌军三百余里。然而经过长时间激战,刘綎的部队也已疲惫不堪,于是决定驻扎下来休整。有一天,忽然传来杜松战胜的消息,刘綎信以为真,陷入后金诱敌深入的陷阱中。刘綎与后金两皇子展开激战,从上午到傍晚,双方不分胜负,后金四皇子佯装不敌,刘綎不明就里,追击四里,不幸被后金四皇子射中左臂。刘綎一边拔箭一边挥刀再战,脸部又被一箭射中,这时,后金另一皇子趁机杀了刘綎。刘綎的义子刘招孙上前营救,见刘綎已死,他下马背负遗体,右手持刀与后金两皇子激战,最终也被后金四皇子一箭射中心脏而死。

译者注:1.原文中的“二子”根据上下文理解,应为努尔哈赤的二儿子阿敏。后金在大规模反叛明朝前,与明朝处于时战时和的关系。

2.原文中“总戒”应为抄写或印刷错误,应为“总戎”,是古时将领的一种称呼。

3.原文中“北关”可能指的是开原的镇北关。镇北关也称北关,明朝设于开原东北45里镇北堡外的雄关,内有女真马市(也称北关市),主要是控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关口。

4.原文中的“戏下”,在古文中有特殊含义,一般指主帅麾下。

5.这段记录重点讲述了清河、抚顺等地的陷落过程,以及明朝将领杜松和刘綎的英勇奋战与最终失败。杜松和刘綎都是明朝颇具声望的将领,他们率军出征,面对后金军队的精妙布局和快速机动,尽管展现出了超群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战略失误、情报错误、内部背叛以及对手的狡猾策略等,最终导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遭受惨败。

这场战役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揭示了明朝末年军队战斗力下降、指挥系统混乱、对外政策失误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后金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军队在组织、战术、执行力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后金借此战役逐步确立了在辽东地区的霸权地位,为日后入关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挫败,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件,它暴露出明朝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问题,也提醒后人在面对国家危机时,必须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否则即便是优秀的将领和庞大的军队也可能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一败涂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