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39章 南居益请发军饷、无锡灾荒疏略

南居益请发军饷

三月二十八日,陕西户部侍郎南居益上奏说:“关中地区作为国家九边军事要地的一半重心所在,所需的军饷供应相较于其他省份翻了一倍。近期国家动荡不安,财政紧张,延绥、宁夏、固原三地驻军的军粮已经连续短缺长达三年。去年全省遭受严重旱灾,家中如同罄口朝天般贫穷,田野间不见青草生长,边境地区的粮食价格飙升,一斗米的价格涨至四钱。军民生活陷入极度困境,失去了安居乐业的信心,极端贫困之下人心思变,盗匪蜂拥而起,经常听说各地频繁发生打劫杀人事件。

正值春荒之际,粮食供应更加困难,难以支撑,一些狡猾的盗匪和逃亡士兵相互勾结,愈发嚣张,成群结队的武装人员身穿盔甲、敲响锣声,在西安周边地区横行霸道。这些人在耀州、泾阳、三原、富平、淳化、韩城、蒲城等地肆意烧杀抢掠,导致房屋被毁、财物牲畜被洗劫一空,乡村变为废墟。尤其是泾阳、富平两地百姓受害尤为严重,遭到屠杀、强奸和破坏,景象惨不忍睹,幸存者也是惊恐万分,扶老携幼却无处可逃。形势严峻至此,江山社稷十分危险。

我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饥饿的军队频繁哗变,加上城中的亡命之徒纷纷造反,经过数年的发酵,局势逐渐失控,发展成为无法遏制的大火燎原之势。当前应对之策在于,要想平定叛乱必须首先控制住离散的军人,而要核查军人情况则首先要解决拖欠已久的军饷问题。如果军饷不足,士兵们吃不饱饭,战马缺乏饲料,空着肚子扛枪作战,即使是亲如父子也无法保证彼此忠诚,那么军政长官又怎能驾驭得了这群日益嚣张傲慢的士兵呢?现在唯有尽快发放三十万军饷来满足需求,或许能够在短期内阻止军队哗变和民众起义的进一步扩大。否则,崤山、函谷关以西地区可能会出现军队溃散、局势无法控制的局面,一旦关中局势剧变,巴蜀、山西、湖北等相邻地区也将受到影响,动摇全国稳定大局,届时国家可能会出现不忍言之事。”

无锡灾荒疏略

从天启四年至天启七年(公元1624年至1627年),无锡连续两年发生了大规模洪水,一年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后一年还爆发了蝗灾。前一年的八月初旬到中秋以后,田间又突然滋生了一种异常的昆虫,这种昆虫没有明显的爪和牙齿,却能潜入稻禾根部和节部,进而蛀蚀稻心,一旦触及禾苗就会使其死亡。灾情迅速蔓延至整个县区,几乎没有一片庄稼得以幸免。当时,有的农民夫妻俩在田间抱头痛哭后跳河自尽,有的哭泣之后回到家中选择上吊自杀,有的听说邻居自杀后便纷纷仿效。直至如今,还有饥饿的妇女辛辛苦苦织布积累,打算换取米粮,但在织布过程中身亡;有的父子将木柴磨碎,试图做成可以充饥的饼状食物,却噎食而亡;更有民众只能吃树皮、吞石粉,最后痛苦死去。这些情景令人痛心疾首,实在无法一一详述。

太尊(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回复公文时提到,五邑之中只有靖江没有遭受灾害,江阴虽然也有害虫但并不算特别严重,仅受到约十之二三的损失。而无锡、宜兴、武进三县则是全面受灾,没有一处没虫的,没有一家田地不受侵害的。三地比较,武进县的受灾程度约为八分,无锡县和宜兴县则几乎达到九分灾的程度。

太尊(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名为曾樱,是江西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考中进士。当灾情发生时,他正好进京述职,每三天就要去户部哭诉一次,坚决要求朝廷采取措施以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时任总督仓场的郭允厚以及户部尚书王家祯对此坚持不予采纳。

译者注:1.此时明朝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东北后金的崛起、西北边患、江南经济基础的动摇以及朝廷内部阉党和东林党等党派斗争激烈,都使得政府在应对地方灾难和军事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地方官员如南居益、曾樱等人的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关心民瘼、力图稳定地方局势的决心,但在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大环境下,其个人的努力往往显得杯水车薪。

假设当时朝廷能够及时调整政策,集中财力物力优先解决关中地区的军饷问题,同时加大对无锡等地灾荒的援助力度,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遏制社会动荡的趋势。然而,历史的实际发展并非如此,明朝的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亡,而这些具体的危机事件和地方官员的应对,无疑加深了我们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并提示我们在国家治理层面,如何更好地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以及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