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57章 周延儒罢相、知推官员、内官监纪

周延儒罢相

起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周延儒担任了礼部右侍郎的职务。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他进入了内阁开始参与处理国家政务。次年正月的时候,周延儒遭到了巡视宣府的太监王坤的弹劾。周延儒因此上疏请求辞职,但崇祯皇帝并未批准他的请求。

左副都御史王志道上奏道:“王坤作为宦官,不应该侵犯辅政大臣的职权。”崇祯皇帝召集大臣们到平台进行讨论,并对王志道说:“我派遣宦官执行任务,原本也是出于无奈,这一点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为何还有这么多议论呢?昨日王坤的奏疏中所指控的内容,我已认定其为诬告和虚妄,然而现在廷臣们的弹劾行为,无一不牵扯到宦官。难道惩处官员,都是因为宦官的原因吗?”

王志道回应奏报说:“王坤直接弹劾辅臣的行为,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忧朝廷的纲纪法度会被破坏,我之所以发言,是为了维护法度,并非只为个人或部分大臣辩护。”

皇帝表示:“朝廷大臣们对于国家的重大事务不去考虑,反而怕宦官在边镇监察可能会揭露弊端,就利用王坤的奏疏来对朝廷施加压力,这种做法实在显得狡猾而且佞媚。”接着皇帝又追问了王志道一些话。

周延儒这时插话说:“王志道并非专门针对内臣,实际上是批评我等未能尽职。”皇帝听后脸色稍微缓和下来,说:“身居高位却玩忽职守,以沽名钓誉为目的发表议论,这样的人如何能胜任执掌法纪的重任?”皇帝随即下令让王志道退下,最终决定将周延儒免职并放归故里。

知推官员

二月,皇帝下旨给吏部,命令推荐那些潜心研修的人才,要求监察部门的官员不应仅从翰林院等人员中选拔,而是应当优先考虑那些具有实际政务经验、曾经担任过“知县、推事”等地方一线职务的人。

在此之前,多数高级官员通常会从庶吉士中选拔产生,而鉴于当前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急需了解各地郡县的具体利弊情况,所以特别重视具有地方实际工作经验的“知推”官员的选拔,这反映了当时用人策略的一种变化。

内官监纪

五月,皇帝下令给兵部,指出由于流寇在各地迅速扩散,军队将领的功过应该得到详实记录和监督。于是,朝廷任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担任监视太监的角色,与各地巡抚、布政使等地方官员共同进驻曹文诏、左良玉等将领的军营中,负责记录官兵的战功与过失,同时督促军饷的发放。此外,朝廷还从内库中拨出了四万两银子、四百匹素红蟒纹缎以及一千匹红素缎,作为前线将士的奖赏。

使用宦官监视军纪,就如同唐代鱼朝恩担任的观军容使一样,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弊端。唉!尽管朝廷一时间无人可用,但怎么能允许受过宫刑之人参与到军国大事中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