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90章 杨嗣昌建议均输、史可法巡抚安庐、圣驾巡城

杨嗣昌建议均输

大批盗匪在长江以北地区盘踞已久,朝廷经过商议决定大规模发兵讨伐。然而,户部官员们苦恼于军饷短缺的问题。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建议:“改革粮食运输制度,实行‘均输法’,即将各地粮食合理调配以供给军队。为了筹集更多的军费,建议朝廷临时增加赋税两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应该是笔误)。”皇帝随后发布诏书,称暂时加重民众一年的负担,旨在根除国家的心腹大患。

史可法巡抚安庐

七月,任命史可法担任右佥都御史,担任安徽安庆府、庐州府、池州府以及太平府等地的巡抚并管理军务。这项任命是鉴于当时严重的匪患而特别设立的职务。次年戊寅(公元1638年)六月,史可法因为回家丁忧而离职。

史可法,号道邻,河南人氏,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考中进士,并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担任安庐道的官职,以其廉洁勤勉和爱护百姓着称,使得当地的贪腐官员闻风收敛。这次提升他为安庐巡抚,确实成为了东南地区的重要屏障。

圣驾巡城

北京城时常能看到皇帝举行各类典礼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祭祀日月星辰、亲临学校参加相关活动、耕种农田、组织大型阅兵、进行皇家宗庙祭祀以及皇陵祭扫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未记载于会典和详细礼制中的活动。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八月,皇帝打算亲自巡视城墙,于是命令礼部和兵部核查以往的相关惯例。然而,从高祖、成祖两位先祖以来并无这样的先例,因为这类琐碎事务并非皇帝本人适宜亲自处理。历代先祖和列宗虽然关心城池安全,但各有相关部门负责,所以无需亲自巡视。

当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两天,皇帝亲自巡视了内外城墙,仪仗队伍整齐严肃,军容威严,场面非一般人可以指点评论。在内外城墙脚下及沿途街道,大约布置了六十万穿戴戎装的军士。京营的主要将领付出了丰厚的报酬,几乎把京城内的所有人员都雇佣来在现场值守,导致无人从事其他劳作或交易,整个京城一片肃静。此外,为了应对皇帝随时可能的需求,皇宫内发放给金吾卫的各种衣物饰品及器具数量多到难以计算。每一件物品,都需要不止一个人来服务。例如,像萧大亨这样的武官世家子弟,其子萧松庵担任锦衣佥事,分配给他一套酱色绉纱深衣,而尚衣局竟细分出了九十件不同的部件,每件都配有一个手持黄色夹板的人专门捧着,这就需要九十人来服务。同样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成千上万的人在这连续两夜两天的时间里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对于城墙的防护并无实际帮助。皇帝在城墙上看到从远处禄米仓堆积的漕粮暴露在外,两名户部官员因此入狱,其中一人后来被杖毙,这个人名叫汪明际,他是宁国县人,戊午年孝廉出身。

此次行动中,还杀了两个原本无关的人,其中一个是戎政尚书陆周礼的仆人。按照礼仪,戎政尚书应当陪同皇帝乘车出行,但他的仆人却偷窥皇帝用膳,结果被一铜锤击中身亡。这位仆人其实陆周礼并不想让他随行。

天下还有巨寇,不去思考稳固边疆防御,反而专注于几十里的京城防护,即便城墙坚固,又能依赖多久呢?即便是城墙修缮,也是兵部和工部的职责所在,而非皇帝应当亲自涉足的事宜。而且从天子到军民数以万计的人群连日连夜忙碌,大量物资消耗在外,这是国家乱亡的征兆。从这里就看出朝廷的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