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金融霸主 > 第三十二章 人脉之力

重生之金融霸主 第三十二章 人脉之力

作者:花皮的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3:22 来源:书海阁

鹭城。

一架苏霍伊超100飞机在天空中越来越低,越变越大,机身遮出来的阴影和巨大的轰鸣声,惹得一些人下意识朝天上看了一眼。不过对于居住在高崎附近的人来说,早已经习惯了飞机从头顶掠过,除了有些惊奇飞机的巨大倒没感觉有什么太大反应。

多见少怪嘛。

很快,飞机缓缓降落在了高崎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安惠浩二,看了看手上的时间急忙迎了上去。

飞机逐渐停稳。

等到机舱门打开,沈建南走出机舱站在悬梯上伸了一个懒腰。

“秋山君一路辛苦!”

可不是么,这来回旅途颠簸啪啪作响,还特么真累人。

但这些事没必要告诉安惠浩二,沈建南招呼了人留下照顾还在休息的卢新月和沈忆梅,和安惠浩二寒暄了起来。

“安惠桑近日多有操劳,要多多注意身体啊!”

安惠浩二的双眼布满血丝,鬓角比起以前也似乎多了不少白发,面色有些憔悴,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

可这家伙,听到沈建南一句话,忽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一下子就振奋起来。

“多谢秋山君关心,不辛苦的。我已经全面了解过鹭岛船厂的组织框架,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人员配置或者场地规划,都非常适合我们的要求......”

“......”

东南省位于沿海地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河流短促,平原稀缺,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剩下能耕种的土地又都是不适宜种植庄稼的红壤、赤红壤。

自古以来,这里地区农业发展不利,经济落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当地非常贫穷破落,不少人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但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老天给人关上了一扇门,就会开上另一扇窗,狭长曲折的海岸线使得这里海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于是有很多人在本土发展不利的情况下,选择背起行囊,下南洋寻找出路。

但古时候没有发达的航海技术,想漂洋过海去别处地方谋生本身就是一件存在很大风险的事情,不知道多少人架着渔船,在冲向遥远而又未知的海域中,丧生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文化,总是在生命之中传承而辉煌。

到了宋朝中叶时期,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海上用命,研究出了可以抗击海上巨浪的大型船只。

明朝中叶,随着三宝太监在东南建造船只,并且下南洋耀武扬威赚的盆钵体满,华夏船舶修造业也在发达的海上贸易中随之兴起和飞速发展。

到了明朝后期,郑成功又在这里修造带有火炮的铁甲船,在其弟田川七左卫门的帮助下,东渡台湾抗击荷兰殖民者,如果非要定义的话,这家造船厂可以说是近代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海军舰队的造船长。

至清代,尤其是辟为五口通商后,造船业随着渔业的活跃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兴盛。

清末时期,由于清政府无力抵御外族入侵,不得不开放沿海两岸进行同上贸易,英国人看中鹭城的地理位置,于1858年又在这里建立了新的鹭岛造船厂,打造出了近代第一艘钢铁货轮。

它,拥有华国第一座一千吨级花岗岩干船坞,它是华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英国作家马丁曾称它为“华国机器工业的第一株幼苗”。

1983年,鹭岛造船厂率先从军品市场走向国际船舶市场,生产了全国第一批出口香港、秘鲁的多种船舶货轮。

可以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鹭岛造船厂见证了华国造船业的多个第一。

鹭岛造船厂,在历史的沉淀中,经过几次合并逐渐放弃技术被淘汰的军工船只主攻海上贸易散货轮,靠着海外出口订单和海上贸易船舶订单,一度是鹭岛的重工纳税第一名。

但多么辉煌的历史,都无法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随着海湾战争结束联军撤出伊拉克,中东各个产油国加大原油供给,疯狂的产量供给在短短一年急剧冲击原油价格,原油有暴涨开始走出了暴跌模式,从最高二十二美元一桶下跌到了十一美元一桶。

加之曰本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亚洲经济动荡,苏联分裂导致的石油公司产能扩大,原油像是瀑布一样根本就没人能够猜到会下跌到什么地步。

物价下跌,谁都赚不到钱。

在经济传到机制下,散货轮和大型货轮运费跟着同步暴跌,波罗的海指数也跟着下跌了百分之六十。

屋漏偏逢连夜雨。

欧洲货币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动荡不安,汽车销量锐减、工业设备销量锐减,各行各业都凸显出巨大的行业危机。

铜矿、铁矿等大宗资源,也因此几乎下跌了一半。

这一跌,就跌出了问题。

两年前,鹭岛造船厂承接了英美联合矿业集团十三条五千吨散货轮。

价值,一亿八千万美元。

可在半年前完工交付的时候,英美联合的船东却选择了弃船违约。因为,船舶的建造,按照行业规矩一般预收百分之二十定金,但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货运费用快速降低,成品船的价格也跟着同步走低。

低到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只需要原来的百分之五十就可以再定做一艘船。

而原本的产能扩产,在价格暴跌中,英美联合也只能选择停工来降低投入成本,完全不需要再增加新的船舶来进行运输。

也就是说,船东如果原价购买预先定制的船舶,将会直接产生百分之三十的亏损,并且,得到的船却排不上任何用途

所以,英美联合矿业公司选择了弃船。

这一弃船,对于鹭岛造船厂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噩梦。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鹭岛造船厂建造这十三艘散货轮,大部分资金都是朝银行贷的款。

船东一弃船,就等于这些货运全砸到了造船厂自己手里。

加上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哪怕是又过去了半年,鹭岛造船厂也没有把这些船给卖出。

卖不出船,就换不了银行的钱。

资不抵债下,鹭岛造船厂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等着破产。

但对于第一工业株式会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工业株式会和川崎合作多年,在船舶重工配套设施的制造上本身就领先鹭岛造船厂很多,又收购了波罗的海造船厂,以第一工业株式会掌握的技术,完全可以建造一个全新的船舶重工企业。

为了选一个绝佳的厂址,安惠浩二在华夏沿海奔波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等他打听到鹭岛造船厂准备的情况,兴奋的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

这特么简直跟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一样。

有完善的场地,完整的船坞配套设施,甚至材料、工人,每一样都不缺。

只要投入一定资金,就可以重新焕发生机。

“我之前已经到厂里看过了,厂里有三座船坞,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工人也大多都是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肯吃苦,肯下力,虽然在文化水平上普遍不高,但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对于普通工人的需求。”

“而且,这里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我实在难以想象,一名五年工龄的电焊工,工资水平居然只有六百块。”

“......”

“他们的领导我也见过,我发现,他们已经把这个船厂当成了包袱,迫不及待想要扔掉。”

“......”

“总的预算预算师那边已经算过,最多只需要投入一千五百万美元,我们就能够盘活这家造船厂。”

“......”

沈建南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偷笑,还是该无奈。

原油,价格是不可能这么一直跌下去的,很明显,安惠浩二也知道这点。

不可再生资源,下跌终究有个限度,等到市场价格恢复,就鹭岛造船厂那十几条船,恐怕就能够赚个十倍利润。

这是一个超级大的便宜。

现在的鹭岛造船厂,缺的仅仅是钱。

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光是那十几条船就价值一个多亿美元,现在却只能当废品卖掉。

这帮家伙还特么真是败家啊。

“鹭岛方面怎么说。”

“他们的意思当然是希望我们尽快接受,现在就看大人的意思。”

“这个不急,你可以继续吊着他们,但不要答应,也不要同意。”

“大人!鹭岛造船厂真的非常适合我们的要求......”

“明天我带你见个人,你就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