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 第81章 大势

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第81章 大势

作者:年度销售第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1 22:32:36 来源:书海阁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狗蛋生在天水乡,从小没少受到大家的照顾,这次既然找到了活路,自然不会忘记乡邻们!”

“山西,现在是晋王的封地!”

“封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比如我们河南,任何国家的政策赋税一系列税收劳役都是朝廷说什么,我们就要干什么。”

“今天,朝廷说征收明年的人头税,咱们就要缴纳,征收军费税,咱们还是要缴纳,征收军粮税收,咱们还是要缴纳……!”

“反正每年,咱们都有数不尽的税收要缴纳,一年种地的粮食还不够纳税的,也不知道朝廷把咱们缴纳的这些粮食,都拿哪里去了。”

“这些年,咱们天水乡的百姓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有些村子连以前一半的人口都剩不下了。”

“我就说,现在咱们天水乡,还有几户人家能天天吃饱饭?”

“乡亲们,我说的对不对?”

狗蛋一脸激情顿挫,盯着眼前的村民开口道。

“是啊,以前我们天水乡还有两千多口人,现在只剩下不过一千口人,当真是一半都没剩下了。”

“没有粮食,刚出生的婴儿都饿死了,活不下来,哪里来的人口啊?”

“唉,我那可怜的孩子啊……就是因为……就是因为一口吃的都没有,这才没了的呀……!”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若是再这么下去,我看我们都活不下去了。”

狗蛋面前的百姓,纷纷诉苦,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痛苦和对生活的绝望。

现在大明的百姓,真是太苦了啊!

加上现在小冰河时期,大家种植的粮食减产,根本难以维持,还有朝廷各种税务。

“各位乡亲们,都听我说!”

“咱们河南确实是这样,朝廷各种税收,压得咱们喘不过气,但真正的原因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原因,咱们为什么交不起税收,但是有人能够交得起税收,还能顿顿吃香的喝辣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紧接着。

狗蛋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开口问询。

狗蛋当年也在私塾内识文断字,不过家里条件不好,上了两年就回家种田了,但思想却还是受过一些教育。

刚刚所说的这些,全部都是官府交给自己的。

一路上。

狗蛋也在思考官府的这些问题,当真正将这些问题全部了解透彻后,整个人瞬间清醒透彻起来。

仿佛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本质,看到了隐藏在大明社会下的本质。

百姓,为何穷!

国家,为何贫!

这一切,都在这么几个问题当中,全部揭露了出来。

所以这一路,狗蛋是激动的,是兴奋的,他带着乡亲们脱离苦海,他要带着乡亲们去那桃花源中。

他要将这个狗屁的旧世界,踏在脚底下践踏。

……

“因为人家有银子呗,家大业呀……!”

“人家手中田亩多啊,税收对人家来说才多少,自然能够顿顿吃饱饭,而且还能吃香的喝辣,还能娶好几房小妾……!”

“人家是当官的,所以才能吃香的喝辣的,这不是很正常吗?”

“前两日,咱们这的钱老爷,不是才娶了第七房小妾吗?咱们这些老百姓只有羡慕的份咯……!”

面前的百姓,纷纷开口说道。

“放你们娘的狗屁。”

“就是县令又能怎么了?县令的饷银才几个子?”

“咱们大明官饷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县令老爷一家子最多能吃饱饭,最多再养三四个下人就已经不得了了。”

“但是你看看咱们县的大老爷,家中仆人上百,十几房姨太太,家中子嗣更是**个,各个锦衣玉食,住着大宅子。”

“当初来咱们县的时候,咱们这位县令可就牵了一头毛驴,这才不过上任区区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已经攒下这份家业了,哪里来的银子?”

“你知道县令老爷家吃的一个蛋吗?”

“就是拇指大小的,鸽子蛋,要一两银子一颗……一两银子啊,够咱们庄户人家忙活多久了?这只是人家一碟子中的一个罢了。”

“咱们累死累活,缴纳赋税,国家还没有强盛起来为什么?”

“就是因为有这些蛀虫在,就是因为这些贪官,将所有银子全部贪走了。”

“还有咱们县的大户!”

“为什么一个个都要家中子嗣去考取功名?就是因为将田亩挂在子嗣的头上,他们不需要纳税。”

“乡亲们想一想啊,家里几万亩的大户不需要纳税,却需要咱们这些一家不过两三亩地的小门小户百姓纳税,凭什么啊?”

“而且这些大户还不满足,巧取豪夺,和官府勾结,用尽一切办法将咱们的土地掠夺走。”

“最简单的,就是多征收赋税,将灾年报成丰年,那咱们就需要缴纳丰年的税收,咱们的地明明是灾年,缴纳不上来怎么办?”

“缴纳不上来就要砍头啊,就要进大牢,就要挨打啊……!”“除此之外,咱们还剩下最后一条路,那就是卖地,将地折扣卖给大户,然后拿着银子去缴纳赋税。“

“等到来年,咱们就去给大户家中当佃户。”

“一年过去了,咱们的田地,怎么就突然没了呢?”

“咱们,怎么就突然变成佃户了呢?”

“就是以为狗屁的大户和官府相互勾结,欺负咱么老百姓,掠夺咱们老百姓,欺上瞒下,简直该死啊!”

狗蛋说的激动无比,下面百姓更是听的群起激愤,恨不得现在就大喊一声。

反了!!

狗蛋见大家的情绪都差不多了,继续开口说道:“但是乡亲们,山西不一样,山西不一样呀……!”

“那里,是晋王的封地,封地不需要执行朝廷的税收和法度,一切都由晋王来下达税收政策。”

“跟大家说一下,山西的税收政策,大家听到后,肯定会惊掉大牙的。“

“第一条:封地内的百姓,不再缴纳人头税!”

……

“什么?不缴纳人头税?”

“真的还是假的?怎人头税都不收了?”

“怎么可能,你是在开玩笑的吧,人头税可是朝廷最重要的税收!”

“狗蛋,山西为什么不收人头税收?”

一名长者拄着拐杖上前,身子骨颤颤巍巍盯着眼前的狗蛋开口问道。

这位老人是天水乡的私塾先生。

中了举人。

还没考进士,就去做了官,后来不知为何突然回到故乡,做起了私塾先生。

威望极重!

“先生!”

“人头税对百姓极为不公平,所以晋王才不再征收人头税的。”

“按照晋王的理念,你的能力越大,就要担负起更重的家国责任,不能将担子压在矮子的身上。”

“因为地区,政策等原因,贫富差距极大,大家都是三口人,贫苦百姓可能需要从口粮内省出来,缴纳了人头税后,每天就要少吃一顿饭,只能吃两顿饭。”

“但是,对于大户人家来说,却不过少吃几个鸽子蛋的钱。”

“这条政策,对贫苦百姓极为不合适,干脆,就取消这条政策。”

“这样,贫苦百姓不需要缴纳银子,大户也不需要缴纳银子,这叫公平。”

狗蛋望着眼前的村民,心中越发亢奋起来,彷佛自己就是那个制定政策之人,就是拯救眼前百姓于水火的救世主。

“没了人头税收,那官府哪里来的银子用啊?”

“是啊,狗蛋,若是不征收人头税的话,朝廷用什么银子运转?”

“朝廷若是不收人头税的话,相比是用其他名目继续收税吧?”

私塾先生陈老,皱眉开口问道。

“对!”

“人头税不收了,收田亩税,也叫摊丁入亩!”

“因为王爷想到税收的极度不公平,便发明了这个税收政策,从此以后,只按照田亩收税,不管你家中几个人。”

“比如说,一亩地征收一个铜板!”

“你家十口人,一亩地,那就是征收一个铜板!”

“你家一口人,但是有十亩地,那就要征收十个铜板!”

“这样的哈,便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谁家田亩多,谁家就缴纳更多的税务,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够更好的传承香火子嗣。”

“而且,家中田产越多的,征收税收就越多,按照人均田亩,十亩地以上,五十亩地以上,一百亩地以上,五百亩地以上和一千亩地以上的……都会根据田亩越多,征收越多的税收……!”

……

“还有官绅一体纳粮……!”

……

“开设粥棚,官方租田,贫困百姓减免租金……!”

“而且,官府一些田产,只租赁给贫苦百姓,因为大量流民想要在山西扎根,王爷还下令一系列政策,比如说免费三年将一些官田租赁给我们这些外来的百姓……!”

……

狗蛋此刻口若悬河,口水狂喷,将山西的好处一一讲述给眼前的百姓们听。

天水乡的百姓听到狗蛋的话后,一个个瞠目结舌,满脸的震惊。

山西若是真的如此,那可当真是百姓的桃花源,没人不心生向往,也没有人不会心动。

一时间,不少人被狗蛋说动,准备随着狗蛋一起前往山西,特别是看到狗蛋行李内那一包满满当当的饼子后……!

“从咱们天水乡到山西,全凭脚力的话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大家可以回家收拾一下,将值钱的或者最后能吃的带上,随着我一起去山西,或者自己去山西。”

“在山西和河南的交界处,王府的官兵准备了大量的粥棚,只要到了山西,大家就不会饿死。”

“好了,不说了,我就在这里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愿意随我走的就跟着我走,不愿意的就自己走,留在天水乡也可以,全凭大家自愿。”

“对了,大家也不用打我手中粮食的主意,我手中的这些粮食可是……!“

……

狗蛋说完,当即就有十几个活不下去的,准备跟着狗蛋一起去山西,还有一些则是赶紧回家收拾行李,或者回去再商量一下。一时间,整个天水乡,立刻热闹了起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还剩下不过一千多口人的天水乡,竟然有五六十号人跟着狗蛋一起去山西,这些还是在半个时辰内拿定主意,随着一起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打算跟着狗蛋一起的。

或者过几日,一咬牙自己跑过去的。

这一批百姓进入山西,只要生活的好,能吃饱饭,想必就会给老家天水乡来信,到时候,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前往朱慈烬的封地。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河南,陕西和山东等地,都各有上演。

大量的百姓开始背井离乡逃荒,迁往山西。

一时间。

山西开始出现大量的流民,本身山西因为乱世就损失了不少的百姓,而且朱慈烬抄家了这么多大户,大量的田亩正愁着没有劳动力呢。

刚好,这下全部都解决了。

一队百姓。

浩浩荡荡从湖北出发,路经河南,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头,更是因为挨饿和沿途的危险,也死上了一些人。

七八十人的队伍,各个破衣烂衫,浑身上下摸不出二两肉,面黄肌瘦,手中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在路上。

“撑不住了,撑不住了……我要饿死了……!”

一名十三四岁的年轻男孩终于撑不住了,瘦弱的身子骨倒在了地上,面色煞白,满脸的虚弱。

“我也撑不住了,不行了……就让我死在这里吧……!”

“走不动了啊村长,还有没有吃的啊,真的走不动了……!”

“若是知道逃荒也是这个下场,还不如死在老家呢……!”

这一队百姓都是一个村子的,由村长组织出来逃荒,这样可以更团结,更有组织性,生存率也会更大。

但万万没想到,一路上艰难险阻。

还未到山西。

众人便感觉要饿死在路上了,食物更是早就吃完了。

作为村长的铁军也是一脸的无奈。

望着远处,还有已经倒在地上,因为疲惫和饥饿已经不想再动的村民们,擦了把汗道:“乡亲们,我去前面看看,前面好像有些人……!”

说罢,作为村长的铁军,一个迈步朝着前面有些虚幻和模糊黑影赶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