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男魅魔异世启示录 > 第175章 不可得见者

男魅魔异世启示录 第175章 不可得见者

作者:灰妖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7-10 11:24:41 来源:书海阁

“我是谁吗?这个问题真是无趣啊,那我到底是谁呢?我该是谁呢?有没有可能,我谁都不是呢?或者说此时此刻,你希望我是谁,那我便是谁。”脑海中说道,那与自己一般声音,却无比怪异,让马奇感到违和。

“谁都不是?不可能,就像你理应知道我是谁一般,你也应该知道你是谁,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主体,便与其他主体交流的存在。”马奇反驳道。

“我当然知道你是谁,你可以是谁,但我也可以不是谁,这矛盾吗?况且,主体?就像‘运动’永远存在,也同属于一种静止般,你觉得主体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呢?你与所有主体的区分,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差异,来自于对外的不可知,来自于你对自己潜意识的不可知,不透明,但这所有的‘模糊’,都有其根源和规律,一切溯源最终,依然是客观的规律,静止不变的运行不是吗?

你越强调主体,强调你是谁,去探索过去,探索你所思,所想,所归,为什么所思,为什么所想,为什么所归,你越了解你自己,越具体,你越会发现,一切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不是吗?

因为规律,不曾改变。”

“可是,越发主体,强调存在,怎么可能就越会丧失主体呢?我是为了摆脱对自己的困顿,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去执行我所想要完成的任务,这个出发点不变,就行了吧?殊途同归又怎样呢?我还是知道我是谁,我不可能不是谁,就像客观的,过去的我是存在的,和现在的我是统一的,我的意识也是规律的产物。”

马奇在言说中,观察着周围,但都没找到具象的东西,一个能说话的能动的物体。

也就是脑海中的声音,的确是隔空传音,那就是说明,这一层大概相对地不那么“物理”。

对于那个声音反抛回来的问题,马奇尽量不去在意,反正在这里,很他这个“探索者”占便宜的是,没有精神流,也没有观点的直接植入——或许脑子之前变快是植入吧,但终归是停下了。

现在要做的,马奇很清楚,就是探查出“这个家伙”到底是什么,并引导他说出更多的话语,但按道理,他肯定也是许衡的一个“自我”,某一部分。

因为这个声音的语调根本就是许衡的,而且用语习惯上,喜欢比喻,喜欢做一些排比,都是马奇熟悉的。

但需要去了解的,就是为什么核心层之上还有一个精神层,马奇来到此,来到这样抽象的,没有具体的地方,反而确认了刚刚那个精神层就是核心层了,因为那个“衡哥”,是最像“衡哥”的。

第七守则:“判断核心精神层的基本法,就是对照,对照那个最强大的自我,与现实中,目标的表现,有没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完全的‘自我’一定是比现实更真实的。”

这里的真实,是代表着沟通和反射出的“灵视”上的真实,因为这里是精神世界,基于现实,但立于现实之外。

就像马奇自认在现实中,不可能让刚刚的“许衡”吐露出真实想法。

虽然,克罗里茨没明确说,核心层后还有没有其他精神层,但很大程度上,就暗示了是没有的,毕竟“探索者”的最终任务,就是来到核心层,那就是“全部”。

即使现在出现了特例,可马奇从第一个问题的答复上,他就能确信,这里一定不是核心层,并不只是因为现实中,许衡知道自己是许衡这个原因。

带着这个确信,他要做的,就是收集信息了,不需要去与“这个家伙”拉扯,真正的阵地,其实是现实的许衡,但他得对“这个家伙”做一个判断。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所谓的“家伙”。

“是啊,统一,正因为统一,故而至始至终,你的成长,你的过去,你的痕迹,你一经回看,一经回顾,都是如此的客观,如此地有轨迹,他们就是存在着,在你的记忆里,夹杂着情感,

但这样的情感,随着岁月,随着你的对主体的认知,对你自己的剖析,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你将知道源头,将知道本质。”“那个家伙”仿佛自己也陷入了某种追忆,语气越发飘忽。

“那又如何?”马奇继续引导着,他自认为的引导。

“如何?哼哼,你将沉浸于此,一旦你窥探到了,解开主体的秘密的门径。”

“门径?什么门径?我想了解我自己,仅此而已。”

“是**,了解你自己,也是种**,其实应该说是痛苦,是为不可满足之满足,这是自然在生命之上的无所不用其极,

人的第一自然要义,便是繁衍,这与所有生命并无二致,生命之所以而生,是因为繁衍,生命从来都不是指某个个体的存在的跨度,而是繁衍这一状态存在时发生的动作,唯有你悲伤时,才会掉眼泪,唯有你快乐时,才会露出笑容,

而繁衍便又是自然这一规律下的状态存在时,会发生的动作之一,自然赋予繁衍,而繁衍又约束在生命之上者,便是永不满足的**,为了繁衍这一主旨,不断延伸分化出的种种**,食色,性也,皆为繁衍,而去违抗,便是对抗自然,对抗你真正本来的主体,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矛盾,对你当前以‘生命’这种形式存在的矛盾,那便会逐步走向无论是精神还是**的‘死亡’,

‘痛苦’便理所应当地产生了,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抽象制约,只是体现于意识上的感受,它是一种反馈机制,我们以‘生命’出现之后为结论,进行推导,‘痛苦’是客观存在的,

所有的一切负面情绪,随之产生后,**的叠加,带来的是不满足的叠加,而无法满足的**,带来的便是‘痛苦’,

那么与之相反的,**的满足,所谓‘幸福’,难道不是‘痛苦’的短暂消失吗?难道对于想要继续‘存活’下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于是,在此时,摆在所有意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生’或‘死’,死去明明可以摆脱所有痛苦,然而,只有‘生’,才可能得到‘痛苦’短暂消失后的反差——‘幸福’,

这,便是自然之枷锁高明之处,它并不将‘生命’之享缔造的有多么雍容,反而将‘痛苦’和‘**’进行了深耕,‘生命’存在的越久,被平息的‘痛苦’逐渐高级,‘幸福’的错觉便也越强烈,

若反之,越’幸福‘的容易,反而满足后的‘痛苦’与百无赖聊会成为‘生命’的主旋律,所以,‘生命’只能是一场可悲的寻求‘幸福’的苦途,而不是一场可笑的寻求‘不痛苦’的劳顿,

在通俗看来,人被爱,是正常的需求,被爱着,能感受到爱才理应是正常的,可实际上,现实中并不如此,故而人总会有所痛苦,但逆向看来,其实应该是不被爱,才是常态。”

那么,一旦你拥有了无法去解决的痛苦,无法消除,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前面说了,这是一种反馈机制,是一种平衡,当你无法解决痛苦,无法得到反差的补偿,意味着你没有此根本能力,作为被禁锢的‘生命’。”

回答很长,但实则叙述的时间很短,那些话语,就好似一瞬间在脑海中呈现一般。

这反而很符合马奇的目的,时间缩短,内容变多——“这个家伙”格外喜欢回答,虽然回答只是根据问题回答,个人信息很少,但加以引导,就可以逐步让他吐出更多的东西来。

就比如去反驳,反驳到中心上,马奇不觉得许衡就是无懈可击的,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故而他一直做好要“反杀”的准备,观点广,但不代表一定深,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马奇觉得可以找到弱点。

“所以呢?我剖析自己,更了解自己,满足这一**,暂时摆脱痛苦,我也一样知道我是谁……这还不是暂时的,我越来了解自己,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这对痛苦的消失就不是暂时的了,这与你的观点相驳,如何解释?”马奇觉得自己是直击要害。

他不需要去探究,“为什么痛苦就得去剖析自己”,这之间的过程因果,他并不真地想知道,并不真地想讨论,只需要为了反驳,而去攻击某点某面即可。

“哈哈哈,所以说,‘生命’都自甘沉沦,因为总觉得,痛苦是可以被消除的,幸福是可以持之以恒的,多么美的梦啊,

既然痛苦无法得到补偿,那么能做的,唯有回避,而回避的方法,很简单,便是去探究痛苦的来源,了解痛苦的发生,也就是所谓的剖析你自己,这样做,你将知道原理和过去,如此便可构设未来,

换而言之,就是通过更高的幻想和期望,去脱离现实地虚伪补偿,你觉得,这是消除了痛苦吗?不,并不,它一直都存在,不是吗?你只是改变了观看的角度,选择不去看它,

回避痛苦,可以让你存在地更久,甚至比能暂时消除痛苦者,更坚韧,只是,也更难获得反差的补偿,这样一来,你该往那边而去?

那些更多的,会淹没你痛苦?还是更高的,更无法达到的幸福?你将沉沦于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回避,

而你应该明白吧,我所谓的‘痛苦’和‘幸福’,可不只是痛苦和幸福,而是一切的负面与正面的情感,所以,你会失去这一切,那么你的主体,你那依靠记忆与情感堆积的主体,自然而然,会土崩瓦解,

那么最后,拿我举例子,我知道了这一切,我甚至知道我在回避我的痛苦,我在直面而痛苦的回避后,我会怎么做,或者,你会怎么做?,显而易见……”

“去死。”马奇与脑海中与自己一般无二的声音一起说道,相同的音色交织在一起,让马奇有种这是自己的想法的错觉,对此莫名恐慌,紧着继续反驳道——这已然不可停止,“可就算如此,你不也没有去死,不是吗?你还存在于此,你依然属于一个主体,那么也拿我举例,我知道后,我就会去吗?你告知了我,不是吗?”

“我为什么没去死?因为这就是自然的狡猾之初,维持生命的基本**,被满足的轻而易举,这是很正常但也很巧妙的,于是,我便拥有了可生可死的双重基础,且本身,‘生命’也是非主体的一个规律,我顺从而为之,或而逆而为之,都同归于规律,我们使然迈向死亡,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符合,生命并不与死亡有所矛盾,

但越发地回避,越发地主体,便也更投向客观的怀抱,

而至于你,很简单,你没有过程,你没有能动,你没有瓦解的过去,你没有条件,需要去做投入回避的怀抱,你不需要去直面,你没有同等的痛苦,但此时,你已然知道于此,那么当条件一旦成立,你便会加速这一进度,也就是所谓的‘悟’,

本来,或许你不一定真地要迈入门槛,但今日,你的了解,将可能成为你背后的那只推手。”

“咕噜”马奇咽了一口口水,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刚刚好像真地对“那个家伙”阐述的东西,有了好奇。

而且,他发觉了,“这个家伙”的回答,真地只是回答,真地,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主体,或而说,是当自己面对他,对“这个家伙”提出问题的时候,“这个家伙”才会有类似主体的反应,但这个反应,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存在主体。

为什么能发觉?这种感觉和认识从何而来?下面马奇对自己将问出一个能解释这些问题的问题,产生了犹豫,但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告诉我?”你到底是不是“许衡”?

“因为你想知道,不是吗?你也选择,来到了这里。”

“可是……可是你刚刚不是说,你可以选择,但你顺从了,这也不是一种选择吗?这不……”也是主体吗?

马奇依旧难以置信一件事……

“我不明白……你其实明白的吧,我不需要选择,我也别无选择,规律无需管我顺从与否,我的倾向,只是因为语言的性质就是如此,要与你对话,就只能如此,

我可以作为‘生命’去死,但是,下面的他们,不会这么去做,也不会这么去想,所以,我也办不到,你从何而来,我不需要知道,但你是带着疑惑来的不是吗?你其实比我更了解这个世界吧?

我代表规律,解答而已,也代表这个世界,向你表达欢迎。”

那便是,许衡的精神世界,有一抹“红”色,一抹能将他精神世界瓦解的“红”。

这抹“红”他不可而得见,也当然不可而得见,只要是在这个世界,这个精神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