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05章 龙城大捷

大秦:我是唯一仙 第105章 龙城大捷

作者:满满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0:15 来源:书海阁

秦天能治疗的只是**的创伤,对于涉及灵魂的伤害,譬如头部受伤、灵魂离体或消散的情况,秦天却束手无策。

然而,这样的情况仅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人所承受的只是皮肉之伤。

当然,秦天也没有忘记那些遭受重伤的匈奴士兵。

尽管他们是敌人,秦天却无法坐视不理。然而,在救治这些匈奴士兵时,秦天并未倾尽全力。

他深知若将他们都医好,恐怕他们会反戈一击,屠杀汉军。秦天虽心存怜悯,却并非无知之人。

故而,那些匈奴士兵仅能得到保全性命、恢复行动力的救治,不再更多。

他们仍将以俘虏身份被汉军带回汉土,至于其后命运如何,秦天已无意深究。

他对待侵略者素无好感,救治他们虽包含恻隐之情,更大程度上是不愿他们轻率赴死。

战争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对于侵略者来说,其中并无无辜之辈。

比起由自己草率决定他们的生死,秦天更愿将这些人交予汉朝自行裁决——无论是沦为奴隶、处以极刑,或是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都应由汉人来抉择。

副将注意到这一状况,连忙指挥士卒维持秩序,以防那些伤愈的匈奴发动变乱。

然而,他的忧虑显然过于杞人忧天。

这些匈奴士兵仅能勉强行走,别说发动叛乱,只怕疾行一阵便可能丧命。

副将心中的石头落地,对那位“仙人”更加敬仰不已。

“感谢仙人救命之恩!”副将不敢靠近,只在远处跪地高声致谢。

“我陈某一回乡,定为仙人立庙祭祀,世世代代供奉,以报答仙人的救命之恩!”

“感谢仙人救命之恩!”身后众汉军亦随声附和。

许久,副将仍未听见回应,抬头望去,却发现秦天已在不知不觉间消失无踪。

“仙人……”副将口中低语,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仙人吧,救人于危难之间,却又飘渺无踪,不图回报。

“毕竟,我们凡人又能给予仙人何种回馈呢?”陈副将苦笑着自我安慰。

随后,他振作精神,下令清理战场,加快步伐赶往上谷郡,以驰援卫青。

清理完毕后,陈副将派人清点人数,此次战役损失惨重,原先一千八百多人的队伍,如今仅剩九百五十四人。

若非仙人出手相救,恐怕伤亡人数还将翻倍不止。

经仙人救治后,不少匈奴士兵得以幸存,粗略统计,竟有近三千名俘虏!

此外,还有众多被砸死砸伤或未能及时救治而亡者,数目难以精确计算。估算起来,对方那一万多人的兵力,在包括溃逃者的情况下,至多不超过五千人。

这一战,可谓大捷!

然而,陈副将随即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置这近三千名俘虏?是否应当尽数斩杀?

倘若在以前,陈副将定会毫不犹豫地下达这个命令。毕竟他们仅有九百余人,根本无力看管这三千俘虏,更何况还需尽快赶路。

但因仙人同时救了他们,或许意味着仙人不愿这些人就此丧命。面对这种情况,陈副将犹豫了。

最终,他决定将这些人作为俘虏带回上谷郡,至于后续如何处理,则非他所能决断。

他命人用绳索捆绑俘虏,自己则跨上马背,率领残余士兵驱赶着这批匈奴俘虏踏上归途。

出乎陈副将意料,这批匈奴俘虏的表现远比想象中更为顺从。

细想之下,他明白了原因:在见识过那样惊骇的场景后,恐怕任何一个匈奴人都不会再滋生反抗之心。

况且,他们曾一度濒临死亡边缘,如今却被救回,感激尚且不及,哪还敢有所反抗?

于是,这三千名匈奴俘虏就在陈副将的驱赶下,安然无恙地回到了上谷郡。

初见大批穿着匈奴服饰的人群逼近城池,上谷郡守军误以为敌人攻城,紧急鸣钟示警。待看清是俘虏后,才放下心来。

此次归来,陈副将虽损失不小,但也收获颇丰。

那一万多敌军中,骑兵占了相当比例,他们所骑乘的战马品质优良。战事结束后,这些马匹以及遗留的辎重物资,悉数落入陈副将手中,甚至是由这些匈奴俘虏帮忙搬运回来的。

此外,各类武器、盔甲、粮食等必备物资,陈副将也斩获不少。总体来看,虽有损失,却也算小有盈余,只是那些牺牲的兄弟们再也无法回归。

与此同时,卫青在龙城的战役也进入了**阶段!

凭借三千骑兵,卫青采取诱敌出城的战术。

他在城门外频繁挑战辱骂,时而骚扰敌军,短短一日工夫,便令龙城守军不堪其扰。

龙城守将并非愚钝之辈,一眼便识破了卫青的意图,但眼见敌人仅凭千人竟敢直逼城下叫阵,不由得怒火中烧,认为这是送上门来的功劳,遂决定主动出击。

结果显而易见,卫青领兵作战勇猛无比,几乎未费多少智谋,便以三千骑兵硬碰硬地击败了五千敌军。

乘胜追击,卫青一举攻入城内,大破敌军。这场战役,卫青从头至尾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龙城大捷!

然而,攻陷龙城后,卫青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直接占据龙城,还是撤兵回防?

当前大汉兵力有限,强行占领龙城可能导致战线过长,陷入被动。

卫青无奈叹息,若非其余三路战况不利,要么大败,要么无所建树,他也不会如此纠结。

然而,占据龙城的最大益处在于,可以以此为据点,最大程度地拓展大汉对边疆的影响力。"

龙城虽非战略要塞,一旦占据,大汉就能进可攻退可守,从而实现对匈奴战争态势的根本转变——由守转攻!

经过深思熟虑,卫青暂定放弃龙城。

目前部下疲惫不堪,此次取胜已是险中求胜,若再冒进深入敌境,无异于自杀。

要想再次发起攻势,卫青需率军退回上谷郡休整兵马,确保从上谷郡至龙城的补给线畅通无阻。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对匈奴构成威胁。

倘若此刻狂妄自大,贸然深入敌腹,只会招致覆灭。

尽管心有不甘,卫青也只能暂时舍弃龙城。

为了确保日后能顺利夺回龙城,卫青决定彻底摧毁龙城的防御力量。

此地守军已四散奔逃,卫青趁机俘虏了一千余名俘虏。

龙城原有守军约六千人,此次攻城战中,卫青消灭两千敌军,俘虏一千,其余三千人则溃散或逃脱。

要重新集结这三千人并重建防线,绝非易事,且人员调动也需要时间。

从龙城至上谷郡只需几日行程,单骑快马一日可达。

只要动作迅速,卫青完全有机会调集援军接管龙城。

一旦成功接管,龙城将成为插入敌人咽喉的一柄利剑,使匈奴进退维谷!

决策既定,卫青立即集结兵马,携带俘虏撤离龙城。

兵贵神速,如若让匈奴反应过来,此次胜利果实恐将瞬间丧失殆尽!

庆幸的是,四路大军中虽有两路失利,但还有一路由公孙贺统帅的军队虽未立功,却也保全了实力。

如此一来,卫青可与公孙贺联手,限制匈奴在边疆的活动范围。

若不占据龙城,匈奴在进攻时必须提防来自后方的突袭!

这样一来,匈奴将再也不能在边疆自由驰骋!

撤退途中,卫青始终思索着下一步行动计划,然而行至半途,他却在路边发现了战斗痕迹。

他的脸色瞬时变得凝重起来。

通过细致勘查现场,卫青又感困惑。

显然,这是他先前派往上谷郡的部分部队遭到敌人伏击的证据,而且他们在该地坚守了至少两天。

据此判断,敌人的数量必定远超他麾下的那一千多人,否则他们断然不会选择阵地战的方式。

骑兵的特长在于机动灵活,放弃机动性选择阵地战,无疑是在走向灭亡之路!

能让陈副将作出如此决策的唯一可能,就是他预判敌军数量过于庞大,足以对他构成实质性威胁,甚或颠覆其原有的进攻战略!

因此他们被迫选择了固守阵地战,寄望于通过这种方式拖延时间。

只要能坚持两三天,就足以给卫青攻打龙城创造充足的时间窗口。

待到龙城沦陷之际,卫青就可无忧无虑地行动。

因为那时,无论是留守龙城还是撤退,卫青都有足够机会提前洞察敌军动态。

如此一来,他就能从容不迫地退回龙城,并派遣人员向上谷郡请求增援。

凭借三千精兵,坚守数日并非难事,待援军抵达,敌军则如同困兽之斗。

他们不能采取骚扰战术,只能设法牵制敌军在此地。

毕竟,即使一千多兵马全力骚扰,恐怕也难有实质效果,骚扰并不能有效阻止敌军步伐。

一旦敌军察觉到卫青攻打龙城的迹象,必定会选择加速驰援龙城。

所以,要实现牵制敌军的目标,唯一的出路就是阵地防御战。

卫青深谙兵法,仅凭战场上细微线索,即能推断战局走势。

然而令他困惑的是,按常理而言,那一千八百名放弃骑兵机动力、选择阵地战并坚守两日的兵马,本应没有存活的道理。

此外,他还注意到,敌军竟启用了火油投石车、床弩等攻城装备。

他无法揣测,匈奴人出于何种心理,会对丧失机动性的骑兵动用这类攻城武器。

最令他费解的,无疑是地面上遗留的战斗痕迹。

战事后,一方明显清理了战场,汉军的尸骸在战场上极为罕见,仿佛被悉数移走一般。

而匈奴阵亡者的尸体却被有序堆叠,以防瘟疫蔓延。

卫青还在零星散落的匈奴尸首上,发现了被火烧及石弹冲击的痕迹。

这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若匈奴取胜,断不可能如此善待敌军尸首。

唯有陈副将率部赢得此役,并将同袍尸首带回的结论,才能合理解释眼前状况。

卫青难以置信,究竟是何种战术能使一千八百余名汉军在阵地战中战胜数倍于己的匈奴军队?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敌军身上带有如此众多的投石车及火攻痕迹?

恍如施用攻城器械的不是作为进攻方的匈奴,而是防守的汉军!

这群骑兵怎可能携带着攻城器械?

这也是卫青最为困惑之处!

思索无果,卫青决意加速赶往上谷郡。

此处发生的种种诡谲之事,实在令人费解。

归途之上,他不禁臆想,是否匈奴中亦有高人隐士?

这也难怪卫青有这样的联想,毕竟谁能料到,这世上除了秦天之外,竟无其他得道高人?

策马疾驰,重返安然无恙的上谷郡,卫青心头一块石头落地。

刚进城门,他便急切打听陈副将的消息,欲查明究竟发生了何事。

得知陈副将不仅安然归来,还带回了几千名俘虏,卫青既感震惊又觉庆幸。

庆幸陈副将得以逃脱险境,又惊讶于他竟能在绝境中反败为胜,还俘获敌军。

卫青立即召见了陈副将。

陈副将一见卫青,立刻扑通跪倒:“将军,末将辜负您的信任,致使兄弟们损失惨重!”

言毕,陈副将泪流满面。

“无碍,只要人能平安回来就好。”

卫青详细询问了陈副将的经历,不住点头,初期的战况正如他先前所推测,毫无偏差。

当听到陈副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情节时,卫青也不禁紧握双拳,为陈副将捏一把汗。

然而叙述至此,剧情陡然转折。

“稍等,你说你遇到了仙人?”卫青插话问道。

“那位仙人可是身着白袍?”

陈副将连连点头:“将军真乃神人也,连那仙人的服饰都能猜中!”

他满怀敬佩地望着卫青,心里暗想,莫非那仙人是将军请来的?

卫青揉了揉眼睛,苦笑着摇摇头。

“我大汉与这位仙人,看来缘分匪浅。”卫青揉了揉眼眸:“罢了,你继续讲。”

听闻陈副将等人慷慨赴死的情节,卫青亦忍不住喝彩。

了解到仙人的手段后,卫青内心同样惊叹不已。

“未曾想,那仙人看似温文儒雅,实则拥有雷霆万钧之力。”卫青赞叹了一句。

明白了事情经过,卫青终于放下心结。

既然有仙人出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疑惑的了。

“果真不愧为仙人!”卫青由衷感叹。

只可惜如今无法亲眼目睹仙人风采,否则卫青定要好好致谢一番。

不久,卫青重整旗鼓,调集兵马,预备接管龙城。

手握这么多俘虏,其中更有数千人见识过仙家神通,管理起来简直是易如反掌。

这些人正好可以充作劳力,派去开垦荒地,弥补上谷郡劳动力的短缺。

开荒可是个危险活计,当然不能让普通百姓去做。

只需派人严密监视,就不必担心这些俘虏闹出什么乱子,他们早已被仙人的威势吓得魂飞魄散。

若仅仅是目睹那漫天火雨一幕倒还好,效果不至于如此显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