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25章 “何为天命?这就是我的天命!

“星象晦涩不明,预兆非吉。"诸葛亮惋惜,痛惜自己报效国家无门。

倘若有机会,定会施展抱负,解救万民于水深火热。

念及此,他不禁轻轻叹气。

以诸葛亮之才,自信有能力自荐而不被人轻易轻视。

然而,在世,竟寻不出一个他认可的英主。

无论是董卓、张角这等乱世枭雄,还是军阀或农民 首领,皆无法匹配他的理念与志向。

就连当下的曹操,诸葛亮也颇为鄙夷,他视为野心勃勃之人,非正道。

江东的孙吴看似人才济济,但诸葛亮早已洞察其不足,不仅实力单薄,后继乏人。

正是因此,他对投靠孙吴始终有所保留,因为他认为对方本质上与曹操相似,缺乏承担大义的格局。

至于这个世界的合适人选,或许诸葛亮心中已经有了候选人,但他仍在思考:何时才是出山的时候?

今夜观测天象,星象诡异,可能预示着一场天下动荡。

诸葛亮决定,若再无机会,只好打破常规地自荐了。"不能再拖延了!”他对自己宣告。

诸葛亮忽然急收手中的羽毛扇,显示出他已然有了离开隐居的姿态。

今晚发现此异常天文现象的人并不只诸葛亮,只要是通晓星象预测的人,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其不同寻常。

像郭嘉、鲁肃、贾诩、荀彧这样的人物,无人不对天地之异变感到敏感。

有的人流露出隐约的不安神色。

然而同时,也有一些人无视常规,狂妄至极,坚持对抗天命,试图颠覆命运安排。

像曹操、孙权这样的枭雄则曲解此现象,视作自我崛起的象征,大肆张扬其言。

“天意加身,这就是天意庇佑!”曹操大笑出声。

掌控皇帝,令诸侯臣服的他,既具备道义上的优势,又是实际势力最强的一方!

之前他迎奉流浪的汉献帝到许昌,以朝廷之名征讨各方势力。

多年征战南北方,相继击溃袁术、 吕布、使张绣归降,追讨刘备。

短短数载,曹操的力量就扩展至兖、豫、徐三州以及一部分司隶和雍州的中原地区。

人们常说,谁得中原,便是夺得半个天下,而此刻曹操离真正的中原掌握已是触手可及。

此后在许攸提议下,他亲率大军焚烧了袁绍的粮草,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河北雄强割据者袁绍。

接着几年间,曹操连续荡平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进一步稳固根基。

白狼山之战,曹操派遣张辽领军先锋部队痛击乌桓,斩首蹋顿,从此辽东已近在咫尺。

他未曾放过这一良机,很快将辽东完全平定,北方一统指日可待。

这时,曹操自以为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一半进程。

理由再简单不过,从古至今,不论哪个时期,南伐总比北进简单太多了。

这其中的因素繁复,实质来说,最重要的是粮食供应。

对比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富裕得多,无论在粮食生产还是经贸方面都占有显着优势。

按理,南边财力雄厚应使北伐显得更为容易才是。

但实际上不然,古代交通受限使得北伐面临截然不同的难题。

运输路线远,粮草补给难以及时,会给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相比之下,南征则轻松许多,拿下一座座富有城市,即可迅速补充军队的消耗。

占据一时,这些繁华之地就能成为下一个征伐的新起点。

而北伐则很难实现这样的持续收获。

攻打北方,守方通常实行坚壁清野,使得敌人供给困难,成本飙升。

双方在物资供应上差距远非一点半点,加上诸多方面要素,如军队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譬如说,北方丰富丰富的畜牧业,养殖出健康马匹的开支相比南方要低廉得多。

而在古代时期,优良马匹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

诸如气候、人口数量等因素,北方始终占据上风。

如果占据了北方并且根基稳固,那么天下几乎就唾手可得。

战场上的局部败绩绝对无法改变全局局势的好坏,除非汉朝上上下下全都无能至极,否则曹操作战绝不可能落败!

是的,即便至今天下近在咫尺,曹操依然没有登基为帝,他依旧是大汉的丞相!

不论他如何行动,只要活着,曹操都将维持大汉王朝的延续,仅以丞相之位统治,未曾真正的篡夺皇位。

这场失利并不足以断定他的最终命运,最多只是延缓他统一全国的步伐罢了。

今日奇异的现象使得曹操深感自己离一统天下已是时不我待!

“何为天命?这就是我的天命!”

身为天命附体者,曹操未曾失控,反而是这个发现加快了他的统一大计。

北方早已统一,民生复苏,他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到那时,他将以雷霆之势,挥师南下征讨!届时天下一统,唾手可得!

想到这些,曹操忍不住大笑开来,连早饭都不自觉多吃了一大碗。并非只有他才有这样的心思,许多人也有类似的想法,那些知名的军阀,全都在跃跃欲试。

曹操作为天命的持有者你可能这么说,其他人难道不能认为这是他们的天命降临?于是,一时之间,群雄逐鹿。

清晨,阳光耀眼地唤醒诸葛亮,他伸展了慵懒的四肢,心中感叹那个发明这种既能躺又能坐椅子的人真是奇才。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舒适的座椅上躺着睡觉,还能确保早上不会腰酸背痛呢?换了别的,他怕是要饱受困扰。

而这张躺椅加上薄毯与小被,即使在秋夜寒意微袭,也能保证他安适度眠而不会着凉。

洗漱完毕,诸葛亮听到了敲门声。

开门见到一位身披白衣的年轻道士,面带微笑站在那里。

在他的身后,有一个梳着双丸发髻的白衣女孩,女孩怀中抱有一只黄白相间的花狸。

只是,这道人身上的服装有些古怪,仔细审视,竟带有一种汉武大帝的遗风。

诸葛亮躬身问:“阁下前来有何贵干?”此人正是秦天。

在闭关修炼之后,秦天与天地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

尽管他对天象知识不甚精通,但通过推算之术,也能推测现今所处的时代。

当然,秦天只能大概估算年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致阶段,并不能确知具体年限或详细的进展。

“其实呢,带徒儿游历时未曾想在此山迷失,无意中发现了此秘境,顿觉欣喜无比。"秦天气喘吁吁地道,接着恳求,“还望能指点下山路径,秦某感激不尽。"

诸葛亮听到这话,感到更增添了几份奇特感。

对方的口音似乎来自远方,言行间透露着古老的味道,似乎不是一个当地人。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因此懈怠,谨慎回答:“山中路径错综复杂,辨识的确不易。"

诸葛亮邀请道:“如果您不介意,不妨来我府上共享一顿家常便饭,吃过早膳,我自当领你下山。"

秦天气奋地赞同道:“那真是感激不尽。"

“我名叫诸葛,一名孔明,还未请教尊上如何称呼?”秦天回道,并伸手示意,“在下秦天,那两个是 ,一个叫沐春,另一个叫灵夏。"

他认真地给诸葛亮介绍了自己的徒弟们,补充说,“我和徒弟们都还未立字号,请不要见怪。"

诸葛亮心中那份奇特感愈发浓重,但还是露出了微笑。"真乃奇人,还有这样的 ,收猫为徒。"

诸葛亮轻笑一声,并不多问详情,既然对方不愿说,他也不会勉强。

如今世道,隐居山林之人行为奇异者众多,不过为了求得名声。

就像他自己,卧龙之号何尝不是公开的身份标志。

诸葛亮明白,他们都没有字号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

至于是谁会被这种标签打动,他还不得而知。

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些与众不同,竟把一只猫咪当作 ,无字道长、少女,加上狸奴,这组合确实别具一格。

“简单的饭菜,希望能满足。"不久后,诸葛亮准备了三人的食物,粗茶淡饭虽名副其实,只是一碟咸菜配每个馒头和一大碗略显浓厚的粥。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这样已经算是丰盛晚餐了。

秦天毫不迟疑,坐下用餐,诚心说道:“叨扰了。"

然后,秦天从怀里拿出一片青翠树叶,将其上的一些饭菜取了些放置于叶上,如同一种仪式。

那只狸奴轻声叫了两声,仿佛是在致谢,然后就趴在碗边舔食起来,不久就将白粥舔舐得一干二净。

小女孩看起来相当好奇,好像首次品味这些食物。

她慢慢地享用,尽管粥有些烫口,但她神色从容,毫无畏惧,一口一口抿着喝下去。

在这三人和一猫之间,唯有秦天看起来较为理智,他的白粥已凉,他小口小口慢慢饮尽,还不时咬几口馒头,品尝些许咸菜。

女孩看见秦天的举动,恍然大悟,开始模仿他进食的样子。

总之,三人一畜都透出一种奇特的气息。

秦天看到沐春的表情也觉得挺有趣。

假如他打算游览四海八荒,就不会这样随意找山村农户问路,多年的浮世炼心使他深知言出必有意在人间。

他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天道难题,并无需沉溺于修炼之中过多。

然而 们一个顽皮好动,一个懵懂无知,需多多历练才行。

所以他带他们在人间走上一遭也是让他们快速成长的方法。

这正是人与妖修本质区别所在:人类修真者天生具有七情六欲,在炼心修行过程中,要学会淡出尘世。

但兽类则不同,它们首先要学习人的七情六欲,而非出世入世。

没有情感基础何来红尘修炼?

灵夏相对更不用急,因为她修为进度原本缓慢,还未抵达心性的修炼阶段。

身为哺乳动物的她情感更为丰富,自然而然。

此次秦天下山的目标是带傻徒弟沐春见识人类的世界、感受七情六欲,以此磨炼心智,为她在未来的修炼之路铺平道路。谁知他竟意外地来到诸葛亮的隐居之所,更没想到这家竟是一代名臣诸葛亮之家。

然而既然已经身处此地,秦天也就无处可躲,接受了诸葛亮的邀请,踏步进入屋中。

对于沐春而言,首次真正品味热腾腾的人类菜肴,感觉截然不同。

先前作为冷酷的蛇,她的味觉其实贫乏,或许可以说几乎感知不到食物的味道。

直到修为有成,她才稍微能尝味到外面世界的食品。

不过之后她的饮食需求减至最低,除偶尔心血来潮食用些鱼虾,大多数时候都不再进食。

当她尝到了味觉,才意识到鱼类海鲜其实味道一般。

加之厨艺不佳,她索性不再碰触这类食物。

她在隐居之处周边确实有很多个小村落,村民们有时会特意设坛建祭台,向她礼拜祈祷。

祭台上自然放着许多人间的食物。

对于那些蕴含信仰之力的祭品,她并未心动,只是偶尔会品尝祭台上的人类菜肴,聊以消遣。

为此,她也会保佑贡献者的丰收安宁。

化为蛟龙后,她拥有无需额外力量庇佑村民的天赋,这简直是理所应当。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她闭关周期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偶尔才会出现与人间交际。

所以并不是每次闭关结束都能立刻享用到人世美食。

最主要原因是她不屑于私拿他人物资。

而眼前的米粥,沐春不仅是头一尝,且是第一次以其本尊享用人的烹饪。

不论是粥的温润、浓郁甘香还是清脆中微辣咸口的滋味,这一切都如同一道门户,开启了她全新的感知体验。

模仿师尊缓慢享受餐点的样子,令沐春内心充满满足感。

有种莫名的情愫悄悄涌上心头,尽管沐春无法名言确切的感觉,但这种心情并不排斥,反而是她非常喜爱的情感。

或许,就像师尊常提过的“七情六欲”?

沐春默默思考着。

“做个普通人真的不错。"

她在心中暗暗感叹。

秦天对她的内心感受无从得知,只觉得沐春小心翼翼品尝食物的样子非常迷人。

俗语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在秦天心中,他已经像是拥有了两个幼童般的 ,实质上承担起父亲般的责任。

他曾历经数百年光阴,两世为人,既无婚育之福,也未能结道侣,竟在不经意间提前享受到了养育后代的乐趣!

很快,众人结束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早饭。

诸葛亮回到房内整理器具,没多久又捧出两个热气腾腾的鸡蛋。"差点忘了锅里还有蛋,给孩子们分了吧。"他说着笑眯眯地递到他们面前。

看到诸葛亮手中的鸡蛋和未擦干的手掌上的水痕,秦天的嘴角微微上扬。

比起历史记载的那个运筹帷幄的大师孔明,眼前这位会做饭、会洗锅,还会煮蛋的人物,明显更具烟火气息,更为鲜活真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