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26章 唯有按照规矩,虔诚完成祈雨的仪式。

小白蛇并非白吻蟒,而是变异为白色。除却显得较为聪明、富有灵性之外,它并无其他奇特之处。

它既非灵兽,更非什么不祥之物!

不得不承认,李斯确实是个能臣。

所谓廷尉斯,就是李斯。琅琊之所以大旱,是因为他在此地大规模征调民工,为始皇帝建造石路、宫殿,耽误了农时,使得琅琊百姓无暇抽身修筑引水渠播种。

可想而知,琅琊民众定已积怨颇深,许多人将他们今年可能遭遇饥荒的原因归咎于李斯这个始作俑者。

然而,李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懂得如何转移矛盾焦点。

一句“白兽篡夺天之正色,遭天厌恶,故降下灾祸”,就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了一条无辜的白蛇。

此举不仅为自己摆脱了责任,还博得了始皇帝的欢心,倘若始皇帝得知此事,想必会欣喜不已。

果然是能够胜任大秦丞相的人物,智慧超群。

然而,官员如此精明,真的是好事吗?

若琅琊郡的百姓因干旱导致今年颗粒无收,到时候饿殍遍野,又该如何?

“果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啊。”秦天轻轻摇头。

天地汇聚灵气孕育人类,人生而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这正是人区别于禽兽之处。

当一位国家重臣为了个人私利,率先丢弃人格,行为如同禽兽……

这正是乱世即将到来的预兆!

幸好,此刻旱灾初现,农时尚未错过。

秦天目光随意扫过乱石堆的一角,那里有一条早已干涸的小溪,沿着琅琊山脚,流向大海。

“此白蛇并非妖邪,反而,它是真正的吉祥之物!”

秦天面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笑容,他意味深长地说:“想要解除本地的旱情,恐怕,还需要借助它的力量!”

“真正的吉祥之物?”

少端稍显愕然,正欲发言之际,耳边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少端,在下等已搜遍整片乱石滩,那条妖邪,消失了!”

少端面色微愠,刹那间忽略了秦天的存在,迅疾转身面向声音来源的方向。

“如此众多之人严密包围,怎可能消失无踪!”他沉声质问道。

发话者是一位村老,此刻他满面歉疚,看到少端动怒,立即低下头去。

“在下也实在不明,总之,就是不见了踪影。”

“你们实在是……”

少端面色瞬间涨红,口中即将喷涌而出的责骂“竖子”二字,终因顾及自身的教化职责,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转向另一侧,略显潦草地拱手致意:“我打算去找寻那条白蛇,先生……”

话语未毕,他突兀地僵立在原地。

眼前空无一人。

刚才那位年轻人已然消失无踪!

他下意识地揉揉双眼,细致审视了一下祭台后方,那低矮的祭台后面显然不足以藏匿人影。

接着他抬起手遮阳,眯起眼睛环顾四周,视线所及之处尽是些衣衫破旧,甚至**着身躯的老者与孩童,哪还能觅得一位宽袍博带的身影?

“少端,如今该如何应对?”村老仍在那里絮絮叨叨。

而少端却猛然转身,脸上洋溢着一丝喜色,故作镇定地挥手示意:“罢了,不必再寻找,召集所有人回来,开始祭祀神仙吧!”

村老瞬间一惊。

“祭祀神仙?”

他嗫嚅道:“可是世间并无神仙,唯有妖邪。现下我们不除妖邪反而祭祀神仙,这又是为何?”

“正是,这话还不是出自少端你自己的口!”

“我们不是要祭天吗?怎么改成了拜神仙?”

“神仙之称,恐怕都是妖邪的伪装吧?”

“少端,此事万不可掉以轻心!”

其他村民们先前推举村老来询问少端意见,各自屏息聆听,却不料得到这般回应,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不准胡言乱语!”少端脸色骤变,恶狠狠地训斥。

“再有对神仙不敬者,我就罚你们去修筑石道!”

他谨慎地扫视四周,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附近的琅琊台。

刚才那位年轻人,或许就是来自琅琊台上的神仙!

少端声色严厉,村民们面面相觑。

琅琊本属齐国领土,后遭吴国侵占,吴国覆灭后,越王勾践将都城从会稽迁至琅琊。

上古时期,云梦泽的巫师随东夷部族,也就是商朝时期的东迁队伍,目的地正是琅琊。

因此,同云梦泽一样,此处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仙之地。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中,近乎一半的故事都与琅琊有着密切关联。

所以,琅琊人原本深信神仙事迹,并以此为荣。

然而,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广召天下方士,承诺重金厚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琅琊地区本就人杰地灵,方士众多。随着始皇帝善待方士,琅琊地方士势力迅速膨胀。

初期,琅琊的方士还居住在山林之中,或是躬耕自给,或是以野果野味为食。等到方士势力壮大后,各类牛鬼蛇神均自称为方士,声称得到神仙传授法术,便理直气壮地要求琅琊百姓供养。琅琊本就贫困,怎能满足这么多不从事生产的方士需求?

因此,琅琊百姓长久以来饱受方士之苦,连带着对所谓神仙也失去了敬畏之心。

既然方士宣称自己是仙人的弟子,而方士既然多为骗子,那么仙人未必不是。

加上方士欺骗始皇帝的事迹败露,局势瞬息万变,广召方士变为严惩方士,凡提及神仙者,皆有可能遭到追捕杀戮。

这便是村民们此刻困惑的原因所在。

言及神仙,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

更何况这世上哪有神仙?

都是骗人的家伙!

少端身为佐史,肩负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协助县令管理县域内的财务粮食事务,时常为县仓库中仅剩能让老鼠饿死的粮食而忧心忡忡。对于神仙方士的言论,他深感厌恶至极。

当年琅琊清剿方士时,他曾亲率秦兵,将那些躲进琅琊山中的骗子们一一抓获,并在县衙门前公开展示处决,堪称视方士为生死仇敌。

如今怎会忽然说出这些令人费解的话?

由祭天变为拜神仙不说,还要大家对神仙保持尊敬?

一群村民不约而同地仰望天空,是不是今天的太阳太过毒辣,让少端中暑了?

“点火!”

少端一声大喊,将村民们从迷惑中唤醒。

他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疑惑表情,虽明知他们心中所想,却无法立即给出解释。

他神情庄重地走向简陋的祭台叩拜,村民们则恍然大悟般搬运木柴等物,将其置于祭台上。

一阵沙哑的竹筒敲击声响起,两名村老脱去衣物,仅在腰间系一根草绳,**着身体爬上祭台,开始共同用力,用两根木棍钻木取火。

见到村老那黝黑消瘦的胸膛以及突出的嶙峋肋骨,少端不禁叹息一声。

祈雨是一项极为庄重的仪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遵循古法。"

自华夏共祖黄帝与蚩尤交战时派遣风伯雨师相助,又命令神龙布云造雨,于是天降甘霖,帮助黄帝战胜蚩尤以来,

自此,世间便有了祈雨的习俗。每当祈雨时,必须依照古法,脱去衣物,并弃用火镰而采用钻木取火的方式,以模仿黄帝时代的原始情境。

黄帝自然不会带领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去对抗蚩尤,然而现今青壮年都在修筑石道与行宫,女性又不宜参与祈雨活动,少端也是束手无策。

他不忍目睹两位村老拼尽全力钻木取火,目光不由得投向琅琊台的方向。

他身为教化之官,不仅要教导琅琊乡民知晓礼仪,更要理解季节更替的意义。

季节变迁始终与农事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他作为佐史,还兼职承担了部分农官的工作。

乡民只知道今年大旱,却不知去年降雨也曾延迟十日。幸亏琅琊县境内有沂水经过,尽管降雨延迟,但最终还是下了雨,没有耽误农时。

然而今年的雨水已迟延二十多天,沂水更是出现了断流!

再过五天,农时就要彻底错过,一年的收成就将毁于一旦!

更何况琅琊县的粮库储存,早已供给了卫尉大军。

一名奇异之人突兀地显现于少年端的视线中,又瞬息间消失无踪……

这或许正是凡人难以企及的神仙手段!

琅琊县若欲摆脱这场旱灾困境,眼下已无计可施,唯有望仙人搭救!

少年端轻轻摇头,关于神仙之事,他并不知晓。

唯有按照规矩,虔诚完成祈雨的仪式。

他回眸望向祭祀台,两位乡老此刻终于依靠钻木取火成功点燃了祭火,此刻疲惫不堪地瘫坐在祭台之下,看上去随时可能撒手人寰。

然而此刻的少年端已无暇顾及他们,倘若再无雨水降临,琅琊县将会有很多人丧命,多两个乡老也无济于事。

“筑龙!”他骤然发出一声厉喝,同时凝望着苍穹。

天空之上,晴空万里,不见一丝云彩。

刚才那位奇人曾提及,那条白蛇实乃吉祥之兆,若要解决当地的旱情,关键还在它身上?

那条小小白蛇,身长不过区区三尺,并无任何奇特之处,它又能以何种方式解救琅琊的旱灾呢?

少年端心中满是阴霾,既然连云彩都没有,又从何处降下雨水?

……

正当少年端带领一众乡亲着手筑龙之际,琅琊台下的礁石缝隙间,一道微小的白色身影正在穿梭其中。

正是先前那条纤细的小白蛇。

此刻白蛇已是遍体鳞伤,它本是海洋中的蛇类,鳞片娇嫩,经不起长时间暴晒。加之那些小孩捕捉它时,棍棒石块一起招呼。

勉强撑至此处,白蛇此刻已是气息奄奄,尽管大海近在咫尺,但它却已无力再向前游去。

即便进入大海之中,也是徒劳。海底并非安宁之地,像它这样体型渺小、深受重伤的蛇类,甚至连灵动都丧失殆尽,即使投入大海,也只能沦为大鱼的食物罢了。

然而,突然间,一股清新之气注入它的体内,它明显地恢复生机。白蛇迅速盘成一圈蛇阵,坚毅地抬起了头,只见一位身着宽大衣袍的人,正静默地伫立在它面前。

那双仿佛洞悉世间一切的眼睛,正淡然地凝视着它。

此人正是秦天,他此前在乱石堆中早已发现这条白蛇的踪迹,一直注视着它艰难跋涉至礁石间,并最终倒在一湾碧波之畔,距大海仅一步之遥。

他低头看着这条纤弱的小白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

这条白蛇只是寻常的异种,并没有特别神奇之处。

然而,此蛇聪明伶俐,富有灵性,且动作敏捷,最关键的是,它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修行之路,本就是违背天意之举,无论是追求仙道还是修炼内气。

因此,毅力是最为重要的品质,缺乏毅力者注定无法成就大事!

当然,毅力虽为后天的努力,但后天的努力固然重要,先天的资质同样至关重要。

而这先天资质,即是人们常说的,道心!

万物皆有寿命,若道心不够清澈,即使每日勤勉修炼,寿命耗尽之时,亦是空忙一场。

而这条小白蛇不过是一介微不足道的爬虫之属,爬虫为天地间最低等的生命形态。如果是大蟒一类,还可凭借相对长久的寿命,尝试领悟大道所在。

而这条小白蛇尽管颇具灵性,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还相去甚远,更不必提道心的存在。

别说在它短暂的一生中寻求突破,哪怕将其寿命延长十倍,也无法触及大道,成为所谓的灵兽。

然而,这对秦天而言,并非不可逾越的难题。

天地间有大道,大道之下有法则,法则之下有技艺。

秦天如今已步入道的境界,他已经掌握了“法则”。

道,是一切的基础。

而法则,则是规则!

比如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普照大地,赋予万物生命力。

这就是道。

秦天无法改变太阳或地球运行的规律,但他却能够引导一片乌云遮蔽阳光。

这就是法则!

法则即技巧,天道为大道,秦天无法操控改变。然而他能运用自己对天道的理解,通过技巧实现期望的结果。

正如眼前这条微小的白蛇,秦天显然不可能将一条小白蛇当作坐骑,抛开其它因素不论,这条小蛇根本承载不了他。

可是,若这条小白蛇能变为蛟龙呢?

蛇能化为蛟龙,乃是得到天道的认可。

而秦天正是计划借由这一天地间的道理,施展他新领悟的法则。

这法则,源于他在云梦山为万千生灵讲述道义数载所得,可以为普通异兽植入道心。

简单来说,就是——点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