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38章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大秦:我是唯一仙 第38章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作者:满满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0:15 来源:书海阁

李超毫不犹豫地将竹筒中的雄黄粉末一饮而尽,随后取出腰间的水囊,大口饮水将雄黄冲下肚腹。

这些雄黄粉品质上乘,甫一下肚,李超便感到腹部翻江倒海般疼痛,仿佛一把钝刀在腹中切割,冷汗瞬间湿透衣衫。

然而,在如此剧痛之下,李超的脸上却浮现出欢喜之色。

遥想当年,始皇帝问王翦,灭楚所需兵力几何,王翦答曰六十万。

始皇帝并不满意,又询问李信,李信称二十万足以。

始皇帝大悦,即刻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以蒙恬之父蒙武为副帅,攻打楚国。

抵达楚地后,李信指挥蒙武攻打寝丘,自己则攻克平舆,一路势如破竹直抵襄阳,楚国将领项燕拥兵四十万,却不敢正面迎战。

就在这时,昌平君在郢陈突然叛秦,李信顿时腹背受敌,粮食补给中断,不得不撤军反击昌平君。而项燕趁秦军军心不稳之机,突袭李信军后部,大败秦军,斩杀了七名秦军都尉!

那时李信才明白,王翦之所以要求六十万大军,并非兵力不足,而是为了确保后方安稳,需大军沿途驻扎防守!

这便是老练名将的深谋远虑,李信临终时留给李超的遗言只有四个字:

未雨绸缪!

从此,这四个字深深地烙印在李超的骨髓中。

比如蛟龙略有毒性,尽管不知能否在行云布雨时散布毒素,且这种微毒似乎不足以致命,李超仍为全军准备了雄黄解毒。

雄黄正是解毒良药,甚至是大秦境内唯一可靠的解毒神药,面对蛟毒,自然不在话下!

李超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波澜起伏,再次回头看向身后。

此刻雾气浓重到前方一丈之外几乎无法看清,且愈发浓厚,李超不禁暗自惊叹。

果然是蛟龙,即便是幼小的一条,亦拥有令人惊骇的神通!

然而,也仅限于此而已!

他厉声长啸:“传我命令,全军立即服用解毒药粉,兵车原地掉头,后列为前列

按理来说,此刻他应当已经抵达御道的核心位置,即使稍有偏差也并无大碍,御道宽约十丈。

然而此刻,他并未看见预期中的御道踪

他眼神犀利如鹰,狠厉地锁定那位传递消息的士兵:“琅琊台只有一条上山路,骑都尉怎可能迷失方向?”

“汝是否认为我易于欺瞒?”

(结束)

赵高对士兵怒目而视,士兵吓得哑口无言。

实际上,赵高内心清楚,他此刻的愤怒源自于迁怒他人。

身为中车府令,他的职责在于管理皇帝的车驾事务,换言之,他是始皇帝的御用车夫和马厩管理者。尽管他通晓刑律,但在法律层面并无实权,他之所以能抓住李斯的弱点,并与其他各类人物建立联系,全靠精心策划。

的确,隐宫中集聚了各方才俊,始皇帝推崇法家,贬抑其他诸子百家,尤其痛恨纵横家。

究其原因,在战国时期秦国最为强大,且锋芒毕露,众多纵横家在列国间纵横捭阖,往往与秦对立。

例如赫赫有名的合纵连横战略,这一战略由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或者说野心家发起,并在战国晚期盛行一时。其中,合纵即六国联手抗秦,因此苏秦得以佩戴六国相印。

关键在于连横,人们普遍误解为连横有利于秦国,实则不然。

连横由张仪提出,其本意是让小国借助与强国结盟的机会,攻打其他小国,借以吞并土地,增强自身实力。战国时有两个大国,一是秦国,二是楚国。

连横就是在两国间左右逢源,待价而沽,这就是成语“朝秦暮楚”的出处。

苏秦、张仪、公孙衍三人虽各自代表一方,但战国后期各国间的征战,实质上是由他们三人翻云覆雨。起初以合纵抑制秦的扩张,后来又以连横打破合纵,一切只为一己私利。

因此始皇帝深恶痛绝纵横家,视其为乱世之根源,进行了严厉的清理,使得战国时期一度显赫的纵横家大多流落至隐宫。

纵横家擅长谋略,善于揣摩人心,且能摒弃大义,为私利不惜搅动天下。一旦被囚禁于隐宫,仿佛被放入培育蛊虫的器皿中。

赵高能在隐宫生存多年,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他此次所实施的策略实质上仍是合纵,通过共享利益将众人联结起来,从各个方向施加影响,目标是扳倒扶苏和蒙恬,扶持胡亥上位。

看似简单的计划,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单说让李超成为此次卫尉军的领军,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李超出身名将世家,虽然李氏家族如今势力衰微,但毕竟曾经是显赫一时的望族,即便已是日暮西山,秦军中仍有众多将领曾是李信部下,朝廷中也有李氏昔日的盟友。

李氏如此,王氏亦然。当时的国家,本质上仍是家族联盟的形态,即便是皇帝,也只是诸多家族中最强的那个,远未达到后世那种神圣地位。

所以,所谓的争权夺利,甚至是争夺皇位,从根本上来说,仍是一场家族之间的战争。看似无敌的秦军,其实也是由类似家族私兵组成的武装力量。赵高煞费苦心,日以继夜地策划,本质就是为了借胡亥之名,聚敛更强的军事力量,以对抗扶苏和蒙恬。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卫尉羯之所以能成为九卿之一,是因为前任卫尉卷入嫪毐叛乱事件。因此始皇帝选用了一名奴隶担任九卿,以此迫使贵族远离奴隶,确保羯的绝对忠诚。

然而羯虽忠诚,却才能有限且年老体衰,亟需替代人选。如果能让李超凭借随胡亥斩蛟之举立下功劳,再加上平时练兵的表现,以及李信之子的身份,接掌卫尉军职务便显得水到渠成。

此事难点在于如何策划让李超出战。卫尉军作为始皇帝的亲卫军,无人能插手干预。如何让李超有机会出战,才是最大的问题。

赵高为此亲自保荐,虽然始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他深知始皇帝多疑,此时必然因他插手卫尉军而心生警觉。

至于斩除妖邪一事,在他看来并不值得一提。

万万没想到,正是在这个看似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却出现了大问题!

李超是赵高亲自保荐的,言辞恳切,称不愿看到名将被埋没。若非如此,也无法收服李氏之心,让李超心甘情愿受他驱使。

此举也将赵高与李超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李超立功,赵高保荐有功;李超犯错,赵高同样有责。

结果,这个赵高当初夸得仿佛没了他就天下大乱的绝世名将,竟然在琅琊台上迷了路!

琅琊台啊!

方圆不过七里,高度不足百丈,一眼就能望穿的小土丘啊!

怎么会迷路?

又怎么敢迷路?

而且,迷路就算了,为何要调头?

赵高作为中车府令,自然明白战车大幅度转弯容易脱落车轮。

而调头比转弯更加危险。

战车笨重,虽体积不大,但由于要承受颠簸冲击,车身采用的都是大木材制作。一旦脱落车轮,很可能导致战车倾覆,车上甲士必将受伤。

另外,战车在古代战场上具有特殊意义,直到近年来才出现纯粹的骑兵部队,早年间计算兵力通常以战车数量为单位。

所以损失战车,比损失士兵更为严重!

这也是赵高勃然大怒的原因。

不用细问他也知道,调头必然导致战车受损。

而战车受损,必然会有车士步卒受伤。

也就是说,李超还未到达蛟龙面前,就已经损兵折将!

坦白讲,如果李超此行斩蛟失败,赵高或许还能接受。

毕竟斩蛟失败,说明此蛟有神通,算不上李超指挥失误。李超也许会被关押,至少证明赵高保荐无误。

可是迷路又是怎么回事?

调头又是何意?

如果始皇帝得知此事,必定会追问。

你赵高保荐的将领,上个琅琊台都会迷路,

你却将他吹嘘成绝世名将,这是什么意思?

深深吸了一口气,赵高竭力压制心中的荒诞与愤怒。

此事,还留有转圜余地!

五日前,始皇帝已经在行宫开始了斋戒祈祷,为祭祀天帝做准备。

而这五日之内,他既不理睬政务,也不接见外臣!

即使斩蛟过程中稍有波折,现在得知和五日之后得知,效果截然不同!

所谓时过境迁,只要妖邪最终被斩,始皇帝的心思都将集中在祭祀上,又怎会过于追究斩蛟过程中的细节?

赵高整了整衣袖,整理了一下衣冠,又活动了一下脚趾。

脚趾传来阵阵剧痛,显然是刚才一脚踢在铜盆上,骨折了。

他强忍疼痛,脸上再次浮现出从容的微笑,歉意地对李斯说道:“我失态了,请廷尉见谅。”

李斯早已脱下湿透的深衣,一边示意仆从送来干净衣物,一边冷冷地瞥了赵高一眼,心中暗自嘲笑。

他之所以听命于赵高,只是因为有把柄握在赵高和胡亥手中,并非与赵高志同道合。

赵高身为刑余之人,虽然身为九卿之子,但其父赵高祖也只是赵国的一个普通公族,出身其实很低。

由此来看,修养欠佳,实属正常。

虽然心中腹诽不已,但李斯脸上却没有表露丝毫

此处正是山路内侧行进,同样也是三层平台的边缘位置。

此刻,连那平台竟然也消失不见了!

李超此时呆立原地,心中惊骇不已,世间怎会出现如此奇异之事?

“骑都尉!”

忽闻一声呼唤

“何事!”李超疾速转身,眼神凌厉地瞪向发话之人,手中已悄然搭上了剑柄。

此人正是此前与司南方向意见不合的斥候,李超对他恨得牙痒痒,每次他开口,都带来噩耗,加之其面容可憎。

此刻,他正满脸泪水,泣不成声。

“骑都尉请看!”那哭泣的斥候颤巍巍地抬起手指向天空,示意李超。

李超强忍着一剑将其斩杀的冲动,随着斥候的手势抬头望向天空。

下一刻,仿佛晴天霹雳在他脑海中炸开,李超再次僵立在当地。

只见斥候所指之处,赫然浮现出一片晕影,与刚才所见的一模一样!“扑通”一声,李超情不自禁地跌坐在地。

他呆望着天空中,那里悬挂着两个相同的晕影,相互对照,分外醒目。

竟是,天现二日奇观!

(结束)

置身琅琊台上,李超此刻感觉魂魄似乎离体而出。

他痴痴地凝望着空中那两团淡淡的光影,忘却了周遭一切。

直到一个声音将他唤醒。

“骑都尉!”

李超迷茫地回过头,正对上胡亥满面不悦的表情。

“我等为何在此拖延时间?耽搁太久,你不怕那孽蛟趁机逃脱吗?”

李超一愣,此刻他哪还顾得上斩蛟之事?

他苦笑着抬手指向天空:“偏将军,请看这天现二日的景象!”

“天有二日?”胡亥惊讶地抬头望了望天空,显然他也看到了那两轮光晕,毕竟之前李超与斥候的对话,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又怎样?”他脸上的惊讶未减,重新将目光投向李超。

李超一时语塞。

天现二日,实属世间罕有的天文现象,李超此生首次遇见。

然而古籍中却有所记载。

秦时贵族从小启蒙至立志学习阶段,所能接触到的典籍数量有限。

除了《诗》、《易》、《礼》等作为贵族必修的经典之外,其余的诸如《孝》、《乐》、《春秋》等书籍也是主要研读的对象。

这些书籍多源自诸子百家,并未如后世那样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内容包罗万象,直言不讳。

其中就有关于天现二日的详尽阐述:

“主上衰弱,公侯骄横,无人能矫正,则日象并照!”

“悖逆天地规律,违背伦理纲常,则会出现二日争辉!”

“两日同时出现,预示诸侯心怀异志,自取灭亡,天下烽烟四起,失德之臣揭竿起义!”

每一句都是不祥之兆!

倘若此事发生在别处还好,可偏偏是在琅琊台!

琅琊台,乃神灵交汇之地。

神灵之地,意味着天界与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发生在琅琊台的一切,都被视为天意昭示!

他下意识地看向仍旧端坐在战车上的胡亥,胡亥此刻也正一脸不耐烦地看着他。

胡亥虽未成年,正处于立志学习的年纪。

然而,尽管尚是少年,却已深陷储君争夺之局!

始皇的小儿子与太子之间的斗争,岂非正如二日争辉的天象所示?

而书中说得明白:

二日争辉象征天下大乱!

……

琅琊行宫的最高处——仙宫,也就是始皇的寝宫之内,此刻已是一片混乱。

始皇忽然口吐鲜血昏迷,对于宫人而言,无异于天塌地陷的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