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59章 上将军岂敢小觑天下豪杰!

大秦:我是唯一仙 第59章 上将军岂敢小觑天下豪杰!

作者:满满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0:15 来源:书海阁

更何况,即便只是一个后军辎重营地,不算辅兵,仅正卒就有三千人,其中铁甲战士一千名。

卫尉军总兵力共十万,其中五万人常驻咸阳,保卫内史郡,由始皇帝的叔父,秦公族宗伯暂代指挥权。

剩下的五万人,则分别驻守白泥渡、蒙山、沂水等地,将整个琅琊县严密包围,防止任何人擅自闯入,威胁到始皇帝。

再除去琅琊行宫的两千宫卫以及被胡亥带到琅琊台的五千大军,琅琊大营实际留守的卫尉军,总计有一万七千多人。

就算这一万七千多人并非全员驻守在同一营寨,而是按照严格的军纪,分为了多个大小不一的营盘,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始皇帝目前所在的琅琊大营,这里是采石工人们先前的住所,唯有这里能够容纳下一万大军。

当然,由于胡亥带领五千大军前去斩蛟,当前大营中实际上只剩下五千名大军。

然而,蒙恬与扶苏所率领的,却仅有百名铁甲战士!

别说用百名铁甲战士去冲击五千卫尉军的大营,就算是眼前的辎重营地,那一千名铁甲战士的数量,已经是蒙恬扶苏麾下军卒的十倍之多!

铁甲战士,均为军中最勇猛之士。秦军通常只为普通军卒配备皮甲,铁甲则是从战场上缴获而来,非勇士不可得。

虽然卫尉军的重甲为朝廷配备,但传统犹存,非斩将夺旗、奋不顾身攻城拔寨的勇士,不能成为铁甲战士。

何况,卫尉军作为始皇帝的亲军,主要任务在于防守,因此人人身披三层重甲。

而蒙恬及其亲卫皆出自长城军,长城军常年在草原上追击匈奴,更需要机动性,否则难以追踪敌军。因此,蒙恬和他的亲卫均只穿着一层铁铠。

无论是人数对比,还是装备差异,加之己方作为进攻一方,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蒙恬此次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

“哗啦”一声,蒙喜抽出自己的长剑。

他的脸上同样显露出铁血

因此,尽管五百名奴兵的哀嚎声响彻云霄,但实际上仅有极少数人遭到了蹶张弩或床子弩的直接命中,其中只有极个别被床子弩贯穿身体或击中致命部位,其余受伤者大多仅受到轻微伤害。

相比之下,卫尉军后军辎重部队除了一千名装备三重铁甲的精锐甲士外,其余士兵即便身穿铠甲,也只是较为轻便的皮甲。因为他们作为辎重兵,行动必须迅速便捷。

并且,奴兵们不仅使用常规弓箭,还大量运用火箭。尽管先前的大雪天气加上引火材料的局限性,使得此刻辎重营地内的火源并不多,但倘若放任不管,整个辎重营地最终必将化为一片焦土。"

因为辎重营地内囤积了大量的战马饲料、粮食油脂以及木材茅草等易燃物资,一旦引发火灾,将难以扑灭。

所以,辎重营地必定会采取反击措施,关键在于如何反击。

而且,他们的反击行动,比预想的还要快!

正如蒙恬所预料,一阵号角声骤然自辎重营地内响起,紧接着,浑厚的战鼓声震撼天地,数十名刑徒**着身躯,从营门冲出,冒着箭雨奋力移开挡在营门的拒马。

琅琊地势开阔平坦,营地无法利用地形构建防御,故卫尉军大营皆是以砍伐树木筑成寨墙,设置了望台,并在营门处设置拒马以封锁入口。

战车的隆隆声响彻营地,蒙恬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冷峻的笑容。

卫尉军无疑是天下最强劲的军队之一,兵卒均是从各路精锐中挑选而出,即便是蒙恬麾下的长城军也无法与之媲美。

然而,卫尉军缺乏一位真正的统帅!

卫尉羯本是牧奴出身,既不懂兵法,亦不通文墨。

他选拔军官的标准,仅限于勇猛程度!

故此,卫尉军各级军官虽个个具备斩将夺旗之勇,但在统兵策略及兵法知识方面却颇为匮乏。

当然,不通晓兵书,并不意味着无法统率军队。秦军中不乏通过战功晋升为高级军官的例子,而且卫尉军中亦有类似李超那样的将门子弟。

然而,兵法的运用需经实战检验,而卫尉军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战场,他们上一次体验刀光剑影,还是在平定嫪毐之乱时。

嫪毐之乱在蒙恬眼中,不过是个闹剧。卫尉军击败这样一个对手,对于提升他们军官的指挥经验并无太大助益。

平时护卫始皇帝出行时,一切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卫尉军尚能应对自如。

然而,真正面临敌人时,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卫尉军统兵者的无能便会暴露无遗。

他竟然试图用战车来对抗一群散兵游勇!

诚然,战车确实是卫尉军的标准配置,他们在日常演练中,都是围绕战车进行战术训练。

加之琅琊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战车驰骋,再加上卫尉军重甲武士的配合,即使是蒙恬也不敢轻易挑战他们的锋芒。

然而,战车行进速度慢且笨重,面对这样一群分散游击的敌兵,若弃车改乘战马,完全可以凭借马匹的速度优势包围并消灭敌人。难道就凭奴军手中的弓箭,能穿透卫尉军三层重甲吗?

何必动用战车呢?

卫尉军显然没有时间多加思考,刑徒们艰难地挪开沉重的拒马,两辆战车并驾齐驱,从营地大门冲出,以平行编队的形式,开始加速冲刺。

战车的青铜轮轴碾压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这仿佛是这个时代的钢铁洪流,直面战车与重甲武士的冲击,确实令人胆寒。

尤其是对方刚出营门即兵分两路,一路追赶由扶苏率领的五百奴兵,另一路则径直朝蒙恬所在方向疾冲而来,明显他们早已发现蒙恬及其身后的一百名甲士,计划直接攻击将领。

然而,蒙恬面色依旧平静如水,只是举起手中的铁矛,做出准备迎战的手势。

密集的马蹄声响起,亲卫们迅速调整位置,安抚坐骑,准备出击。

眼见战车逼近至百步之内,紧跟战车的卫尉军士兵纷纷举起弩机,蒙恬才下令出击。

“右翼出击!”

随着一声令下,如雷般的马蹄声响起,百名亲卫在蒙恬带领下,向右侧迂回包抄。

与此同时,“嘣嘣”的弩弦震动声不断响起,战车后的卫尉军发射了第一波弩箭。

然而,此时他们距离蒙恬一行尚有八十步之遥,弩箭至此已威力大减。何况蒙恬已率亲卫变换阵地,即使队伍末尾的几人不幸中箭,身上的铁甲也能抵挡住这些力竭的弩箭。

“蒙恬小儿,竟不敢与我正面交锋乎?”

一声粗犷的质问从领头战车上响起,显然是该编队的主将发声。

周时尚讲求堂堂正正对决,双方车对车、马对马,战前还有致师礼,既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又是双方主将展示勇猛的机会。

然而,如今已是秦朝,战争早已不再是为了显示强大而进行的征服之战,而是你死我活的灭国争斗!

蒙恬征伐齐地时,齐人龟缩于城池之内,不敢与其正面交锋;他在河套之地抗击匈奴,匈奴亦不曾与他致师。

这般愚昧的挑衅,蒙恬不屑一顾,他直接率领百名亲卫绕过战车,径直冲向大营门口!

“不好,他想冲营,快设防阻截!”

粗犷的声音转瞬间变得尖锐,显然对方也意识到蒙恬的意图。

战车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战马的嘶吼声响起,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传来,那是卫尉军战车正在进行艰难的转向。

“调头!”

“快转动车轮!”

紧急的军令接踵而至,然而战车虽冲锋起来威猛无比,转向却极为迟钝,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动作。

“步兵弃车阻截!”

又一道命令下达,跟随战车之后的步兵们舍弃战车,快速冲向蒙恬等人前行的路线。

然而此举不过是徒劳,毕竟蒙恬等人拥有战马!

眼看阻截无望,蒙恬等人距离营门不足百步,营门口再次传来喊声:

“赶紧搬动拒马,堵住营门!”

先前退至一旁的刑徒们迅速冲出,企图重新搬动拒马,可就在这时,又是一道军令响起。

“辅兵听令,以营门为目标,全力射击!”

下达命令的正是公子扶苏,他此刻独自骑在马上,周围都是徒步作战的奴兵。

五百奴兵此时已折损十分之一,剩下的四百多人面对疾冲而来的战车无不胆颤心惊,不少人在恐惧之下本能地抱头逃窜,唯有百余人响应扶苏的命令射出箭矢。

然而,即便只是这百余人,已足矣。

刑徒们皆是罪犯,他们没有铠甲,甚至缺少武器,因为他们的职责原本就不包括上阵杀敌,而是在战场上填平壕沟、清理拒马,以及消耗敌军箭矢和滚石。

这些罪犯为了能让家人摆脱奴籍,怀揣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即使面对漫天箭雨,也毫无惧色。

遗憾的是,营门宽度有限,仅数丈宽,百余支箭矢射入如此狭窄的空间,几乎能覆盖每一块区域。

哀嚎声响起,刑徒瞬间倒下二十多人,虽未能全数被箭矢射倒,但剩余之人已无

营寨中的战车难以发起冲锋,而骑兵马蹄踏破营寨,正是步兵最为恐惧的梦魇。

毕竟一匹战马加上骑在其上的战士,重量逾千斤,即便是卫尉军士兵身披三层厚重铠甲,在面对疾驰而来的战马时,也只能面临被瞬间撞飞的命运。

战马的机动性远非步兵所能比拟,即便卫尉军摆出严整军阵试图阻拦,骑兵也能轻松绕过,或不正面冲突,而是四散突击,将整个大营焚烧殆尽,易如反掌。

因此,只要蒙恬率一百亲卫突破辕门,深入营中,便可视为胜利在望!

不过,冲击辕门,亦是最为凶险的一刻。

即使相隔近百步,扶苏也能清晰听见箭矢击中铁甲的清脆声响,背后传来了尖锐的破空之声,披风也被连续不断的箭矢刺破,显见背后已有多支箭矢射在了他的身上。

远处传来闷哼之声,尽管亲卫们都身着坚固的铁甲,防御力颇高,背后的箭矢无法穿透,但迎面而来的箭矢仍具有相当威胁。毕竟铁甲并不能完全覆盖全身,幸而未被射中要害,即便有箭矢穿透铁甲,亦只能浅浅入肉,不足以致命。

最关键的是,此刻卫尉军射出的箭矢,大部分都将目标瞄准了领头的蒙恬!

紧接着……

一声比寻常箭矢更为沉闷的“嘣”响划破夜空,一道黑光自营内激射而出,直奔蒙恬而去,扶苏的脸色瞬间剧变。

那赫然是床弩!

瞬记网址:手机版阅读

扶苏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百人破万人大军,无疑是一件近乎神话的事迹。

所幸蒙恬将军久经战场,用兵如神。

即便面对堪称天下最强的军队,他仍能找到对方的破绽所在。

那就是敌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更何况他们的目标并非与对方正面较量,而是要冲入营中,为始皇帝呈上长生不老之药。

目标明确,实施手段自然简化。

仅凭马匹的速度优势超过对方战车及步兵,趁对方开启营门之际直捣黄龙。

此战术看似简易,实则是蒙恬在河套地区多年与匈奴作战,历经百战所得的经验积累。

匈奴以马背为家,行动迅疾如风。

加之他们几乎没有铠甲防护,身上披挂的甚至连皮甲都不是,仅仅是未经处理的老羊皮,更别提马铠和战车了。

故此,匈奴往往将速度优势发挥至极致,特别擅长侧翼袭击。

草原并不适宜战车大规模冲锋,但蒙恬军中同样装备有战车。

即使是较轻便的战车,正面迎敌,匈奴骑兵也无法抵挡。

倘若以战车为先锋,冲散匈奴骑兵阵型,再由紧跟战车的步兵包抄追击,丧失速度优势的匈奴骑兵只能成为刀下亡魂。

通常一个战车军阵配备一辆战车,后跟三列步兵,共计七十五人。

战车在战斗状态下会在前方设置盾牌,车上站立全副武装的甲士,同时战马也穿着马铠,马首前方还连接一根粗壮的横木,直接固定在车辕上。

一方面,这根横木增强了战马承载力,另一方面,它主要用于防止冲撞,冲撞的力量将由战车车辕和车体承受,而非战马。

毕竟自周朝以来,战车对冲已是战场常态,这根横木的作用类似后世汽车的防撞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