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灵魂神异实录 > 第11章 度阴往事之二、望乡台

灵魂神异实录 第11章 度阴往事之二、望乡台

作者:子车无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1 23:31:04 来源:书海阁

从兰云城隍庙赤色小门出来之后,由于浓雾玄黄,迷蒙沉沉,视线不过一尺,害怕迷路的田素云紧紧的跟着那个引领她前行的皂吏,须臾不敢放松脚步。

脚下仍然如之前一样是黄土大路,因玄雾浓黄,根本看不见路旁事物,整个世界一片静谧,毫无声息。如果不是有皂吏领路,田素云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跟在皂吏的身后行了约有两个时辰,来到一处路边草庐,草庐无墙四面透风,但见庐中长条木凳上坐着几个黑衣差吏,草庐前站着三五十个或悲或怒或呆或泣各种表情神态无法一一尽表的行人,众皆默然无声。田素云跟着皂吏走近草庐站定,才看清原来正有三名差吏在查验一众行人的路引。路引是城隍庙开给鉴印,用来通关查验的,与田素云身上的通行知照类同。

待得一众行人路引查验无误,草庐差吏挥手放行,众人木然踽踽继续前行。引领田素云的皂吏上前与草庐差吏言语了几句,众差吏闻听这位小女子是度阴而来的,无不略显诧异,纷纷打眼细瞧过来,盖因多年未曾有度阴而来地府的阳世之人,故众地府职差役吏莫不好奇,看新鲜一样,田素云顿感有些羞涩,被众差役瞧得颇不自在。一领头模样的差吏看了田素云拿出的知照,勘验无误后,交还田素云收好,交待田素云务必跟住领路皂吏莫要走丢,地府广袤免生意外,田素云点头受教,而后那差吏示意皂吏可以领着田素云走了。

过了草庐,脚下黄土路似乎拐了个弯,又行了约两三个时辰,前面的行人越来越多,脚步也慢了下来,前面似乎在排队干什么似的。没多久,后面走过来的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玄黄雾气之中也看不出有多少人。此时一众行人都停了下来,立于路上静默无声的等着。一阵凉嗖嗖的阴风吹过,雾气略淡散了些,田素云趁机左右四顾,看到了那一胖一瘦一黑一白头顶尖长高帽的黑衣人和白衣人,一前一后的看着在场所有行人;也看到了之前一起入城隍庙后先行一步出赤色小门的那三五十人就在前方三丈处,只是不见那出青色小门而去的三五人。田素云不解,疑惑欲问领路皂吏,皂史知其意,乃解之曰:城隍庙左侧青色小门,乃是生门,凡阳寿未尽不当死而不幸遭横死错拘来阴曹地府之人,经城隍老爷和陆、崔二位判官查察勘验之后确系阳寿未尽尚不当死的,令皂吏引其从青色小门出,使魂归原身起死回生。凡经查察勘验确系当死无误的,或度阴而来者,皆从赤色小门出,此门为死门,前往望乡台,之后依次去往地府各处。至于那两个高瘦矮胖的黑衣人和白衣人,乃是地府勾魂使者黑白无常,白无常谢必安大人,黑无常范无救大人。黑白无常二位大人是阴曹地府勾魂使者,专司前往阳间人世勾摄缉拿生死簿上当死之人的魂魄,在当死之人阳寿将尽即将咽下最后一口气之时,黑白无常二位使者即至,勾摄死者魂魄押往地府管辖当地的城隍庙,交由城隍老爷和陆崔二位判官勘验察查无虞之后,再行押往地府,黄泉路上经过望乡台、枉死城、奈河桥,而后抵达地府大门城楼鬼门关,将一众死者魂魄交与鬼门关牛头马面二位鬼将接收引入阴曹地府,黑白无常二位使者在鬼门关交割完毕,即行返回阳间人世继续执行本职,勾魂摄魄。二使各有分工,白无常管摄白天死者之魂魄,黑无常管摄夜晚死者之魂魄。至于生死簿上阳寿未尽尚未到当死之时而冤错之死者,其魂魄不归黑白无常勾摄,而是由地府日巡灵官、夜巡罗刹引摄至当地城隍庙,经城隍老爷和陆崔二判官勘验察查之后,阳寿未尽者其魂魄出青色生门返回阳间人世,魂归原身起死回生,之前汝在兰云城隍庙所见之出青色小门而去的那三五人便是阳寿未尽而冤错死者之魂魄。至于自杀之死者,惨遭飞来横祸之死者,此两类死者之中有冤念深重怨气极大者,其鬼魂顽固至极,徘徊逡巡于死亡之地不肯他去,无法拿往地府者,则由地府日巡灵官、夜巡罗刹给此类鬼魂施下禁制,由当地土地老爷、土地婆婆监视,不可逾越当地城隍和土地管辖之界,游荡于生前死亡之地,成为孤魂野鬼,若其冤屈不伸、其怨气不散、或不能找到替身,则无法归入地府转世投胎,此类孤魂野鬼游荡于人间和地府之间是有风险的,要么被天庭雷公电母所击灰飞烟灭,要么被山妖精怪所食所拘迫而为奴为婢,要么被人间修仙炼道之士所收羁镇压,成为其增长法力修为的进阶之石。故此阳间人世孤魂野鬼鲜见,人死后之鬼魂皆经由阴阳两界相交之处之城隍庙入归地府了。从出城隍庙赤色小门一路行来的黄土大路即是黄泉路,黄泉路一直通往阴曹地府的核心之地:幽冥王城和十八地狱。幽冥王城即人间世界所称的幽都城、冥王城、阎王城,十殿阎王及阴司众官差皆在此处办公。

原来如此,田素云恍然而悟。不一会,队伍终于动了,众人默默往前走了约三刻钟,前方雾气甚稀,可以远远看见一座十丈以上的高台,四周皆荒芜旷野,更显高台之高大。高台正面居中嵌一巨篇,上书三个漆黑大字:望乡台。台广五丈,玄石垒砌,青石为阶,高台之左右各有一阶旋复而上。观此时台上之情形,左阶从前为上,右阶自后为下,台下一众行人(实为亡魂,为叙述之便仍以人称之,望读者悉知)皆按次序从左边拾阶而上登顶眺望,台上之人则由右边拾阶而下至台后隐入雾霭之中继续沿黄泉路前行而去。无论上下,众皆井然有序,台下前左、右后青石阶旁皆有厮吏在执管秩序。

高台之上不时传来痛哭哀泣之声,田素云惊讶不已,一路上至望乡台之下,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有城隍段老爷和领路皂吏讲话时自己才能听见,为何望乡台顶上众人哭泣之声却可闻?疑惑不已的望向领路皂吏,皂吏目知田素云之惑,再解之曰:此处名曰望乡台,乃阳世间人死后魂归地府路上所必经之地。至此台下,各遵厮吏指挥,一一上台,台顶四围悬空虚设有望乡镜,众魂于台顶凭栏而望,可见生前之所有经历、家乡亲人、死亡时之情形及灵堂之情状,故名望乡台。所有亡魂至登此台望见家乡亲人及自身尸体和灵堂之时,方知自己已死,即有大悲之泣,望乡知亡,辞别人世,悲从中来,或悲嚎或哀泣,此人鬼之常情也,地府怜之,乃特许可登此台顶望乡之时禁制解除,准许亡魂哭泣发声,哀以告别尔。田素云闻听皂吏之解说,心下了然亦戚然。

于望乡台下等了约两个时辰,轮到田素云登台了,皂吏示意一会儿在右后下台阶处等候,田素云点头表示知道。与田素云同一批登台的有二十人,众人拾阶自左而上,越往上走雾色越淡,但凉嗖嗖的阴风亦大,登到望乡台顶,只见四边皆玄石栏杆,凭栏而望,面前淡淡雾气之中虚浮一青铜古镜,镜面似有魔力吸引着众人禁不住望去。田素云“啊!”的一声惊叫出来,只见铜镜之中赫然清晰看到自己从出生起一直到度阴之前的点滴往事,最后画面定格在她躺在一张凉竹床上,似是睡着了,旁边众乡亲邻居们围看着竹床上田素云的身体,那位施法给自己度阴的老道人则坐于一柱燃着的长香旁,手掐法诀护持在田素云身体旁。又看见娘和寡居在家的四姐匆匆跑来因担心而欲叫唤自己却被老道人止住并解释的情景……这神奇的一幕幕,就像看洋片一样让人不可思议。早几年田素云和娘去县城赶庙会敬香的时候曾经看过一场洋片,那幕布上的人影儿竟然如常人一样能行走坐卧干活吃饭打仗说话!……其实看洋片就是看电影,民国时期中国乡村老百姓初次见识到电影这种新奇玩意甚觉稀奇震撼,于是把西洋人传过来的电影叫洋片,看电影叫看洋片。

田素云正自惊讶莫名间,望乡台上的其他二十人亦观镜望乡乃知自己已死,皆失声惊叫,或哭或叫或跳或笑或捶胸或顿足或悲嚎或哀泣或惊或呆……种种情状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以头抢地撕心裂肺痛哭,望之令人同悲生怜。

望乡台上观镜望乡半个时辰后,台上四角亭中职守之阴司厮吏即摄引指挥众人自右侧石阶而下,下得台来正是望乡台后,那个领路皂吏正等候在此。见田素云下了望乡台,皂吏示意田素云跟着他往台后黄泉路上往前行去,黄泉路上玄黄雾气又浓又厚迷蒙沉沉一如来时之状。田素云不敢大意,紧紧跟住领路皂吏,身后望乡台隐入浓雾渐行渐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