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宗门仅剩的独苗 > 第20章 往事越千年

宗门仅剩的独苗 第20章 往事越千年

作者:云芸双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3:38 来源:书海阁

晚饭后,所有人都休息了。

彭栋记着师父的话,一个人来到书房。

这个书房彭栋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回。

里面的陈列就跟图书馆一样,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楚原说这里的书涵盖了经史子集,戏曲工艺,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政治制度,奇闻异见,很多都是线装的还是竖排的。

有些甚至是孤本。

小时候哪里懂这些,每天晚上蹲完马步之后,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

练字还好,就是那些书,好多都是繁体字,还是古文,晦涩难懂。

彭栋只能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父教一句,彭栋读一句,然后背诵一遍。

错一个字,就要被师父用戒尺打一下手背。

那难度简直是蹲马步的无数倍。

那时候觉得这种挨打无处诉说的日子就是噩梦。

现在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

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下来了。

彭栋心里感慨一下,年龄越大越容易感动。

据说这里面的书有某大典的原本,彭栋也不知道真假。

甚至还有一些竹简,龟甲,,师父说这些东西都是无价的。

师父曾经说过,这些珍贵的书籍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搬迁,有一部分已经佚失。让他心疼了好久。

所以现在这里剩下的都是师父的宝贝,自己小时候就被反复叮嘱,这些书只能看,千万不能损坏。

读书也只能在这里看,不能拿出去,读完之后放回原处。

角落里有张桌子,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彭栋年龄稍微大点,自己能简单的认识一些字,就自己找喜欢的书看。

所以只要彭栋待在书房里,楚原就不管他。

刚开始觉得古文艰难晦涩难懂,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彭栋觉得古文是那么可爱。

彭栋觉得古人中的话痨很少,言简意赅。

以前不理解现代很多人为什么非常推崇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放在现代的称谓就是专家。

没错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各个领域的真正专家。

这些专家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发表自己的理论。

他们这些理论的对象就是各个国家的君主。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贵君轻。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说:“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还有很多家的很多说法,这些话的意思按照彭栋的理解就是这些专家在给君主立规矩,你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民富国强,民众安居乐业。

所以这些专家也不太受当时那些国君的待见,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一个例子。

彭栋的童年就是这样的度过的,白天上学,放学后做作业,晚上蹲马步,读书练字,抽空去水库钓鱼,然后就是跟村里的同龄人去疯玩。

没有任何电子产品。

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思议,没有电子产品,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能憋疯。

时代造就的形势。

……

彭栋按照自己的记忆,找到存放《黄帝内经》的书架。

搬来梯子,爬上去,上面一尘不染,这肯定是阿雅的功劳。

记得小时候跟师父刚回来的时,这上面满是尘土,师父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偶尔打扫打扫,后来就是彭栋打扫了。

反倒是村里面的人在彭栋的记忆中,师父从来没有请他们打扫过书房。

再后来打扫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带阿雅跟若若回到青山坳,整个院子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上面的牛皮纸已经泛黄,不知道都是换了多少次。

这么多书完整的保存下来,彭栋想肯定是费了很多很多功夫。

把厚厚的一摞书小心的拿下来放到角落的桌子上。

外面足足裹上了四层牛皮纸,里面的足足有十八书本码放的整整齐齐的。

彭栋一本一本的随意翻动,封面上有清晰的天干地支和年号。

随意翻开一本,墨香扑鼻而来,中规中矩,棱角分明的楷书。

其中一本详细记载着宗门的来历。

洪武元年八月,楚谅,楚敬两兄弟接受大将徐达,常遇春的招安,随军北征,一路冲锋陷阵,立下了许多战功。

后来,楚谅被封为大同总兵。

楚敬被封为直隶庐江知县.

洪武三十一,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然后削藩。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

建文二年,大同被攻陷,楚谅不降,最后被逼自杀。

季允,自幼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食物施舍。

季允,一个四岁的孩子,沿路乞讨,没被野狼野狗吃掉,最后差点被活活饿死。

奄奄一息之际,刚好碰到楚谅经过,把他带回去了。

经过细心照顾之后,季允慢慢的恢复了。

楚谅见他可怜,不忍心将他赶出家门,又发现他天资聪敏慧就收留了他。

楚谅虽有伯允,伯遘两个儿子,还是将季允收为养子。

从小教他读诗书,习武艺,季允每天勤学苦练,楚谅非常满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季允遇见吕元膺,拜他为师。

吕元膺,元末明初的中医名家。

史载吕元膺博学多才,于经史、诸子、天文地理、刑律历算、经济军事、卜筮佛老均有钻研,作词雄奇苍古,多乐府韵味,因修元史有功,官封太常典簿。

吕元膺非常欣赏季允的聪明才智,对他也是倾囊相授。

所以季允不仅精通诗书,而且武艺高强,医术精湛。

楚谅当大同总兵的时候,季允不仅担任他的亲兵,还兼任随军郎中。

楚谅自杀后,季允和几个亲卫,把楚谅的尸首偷偷运出去,一路向北,历经千辛万难,经过多日,躲过追杀,一口气跑到二郎山。

安葬了楚谅之后,季允同几个亲兵商议之后,决定在二郎山安营扎寨,准备招兵买马,伺机替楚谅报仇。

季允改姓楚,叫楚允,祭出楚字大旗,称楚门,楚允后人称为允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