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泄洪梁山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乃诗仙李白笔下黄河澎湃的气势,让人神往不已。

然而实际上,诗词中的画面和现实中往往相差极远,奔腾的黄河的确是气势磅礴,然而却让牵动沿岸的百姓的心,尤其是在所有人头顶上奔腾的黄河,更是如同一柄利剑选择头顶。

开封城,

一个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从黄河大堤直接奔向皇宫。

“启禀官家,黄河水位快达到临界点,已经发现数个管涌之处。”信使心急如焚道。

赵煦心中一沉道:“范相公可曾找到了泄洪之处?”

一旁的范正点头道:“启禀官家,朝廷一致商议,将黄河之水引向梁山泊,泄洪地点就在郓城西五十里外,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将黄河水顺势流入梁山泊。”

“梁山泊?”

赵煦立即找来梁山泊的地形图,发现梁山泊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距离黄河并不近,想要将黄河之水引过去,恐怕要费一番功夫,未免有些舍近求远了。

范正解释道:“官家有所不知,梁山泊乃是黄河下游惟一的大型湖泊,虽然距离黄河较远,一旦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泊,则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泄洪。”

如果任由黄河之水泛滥,定然会让诸多地方受灾,如果将水引入梁山泊,将大大缩小受灾面积。

赵煦眉头一皱,如今黄河形势危急,现在引水入梁山泊是不是来不及了。

范正微微一叹道:“梁山泊八百里水域,乃是泄洪的最佳之地,再加上朝廷已经有了治理黄河之法,如果能够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泊,借助黄河的泥沙将梁山泊淤平,假以时日,大宋将会得到八百里良田。”

“八百里良田!”

赵煦不禁心潮彭拜,若是如此,大宋此刻的冒险还是值得的。

“这又是你的邪方?”赵煦忽然反应过来,询问道。

能想出借助黄河之水来淤平八百里水田的梁山泊,恐怕也只有范正如此大胆。

范正毫无愧色的点了点头道:“黄河虽然泛滥,但是却带来大量的泥沙,让两岸良田阡陌,既然如此,何不趁机让良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梁山泊地处大宋腹地,八百里水域盗匪不断,如果能够用黄河之水将其淤平,便可解决梁山泊盗匪之患,更能获得大量的良田。”

在这个时代,梁山泊可并非善地,由于梁山泊水域宽广,又是各路的交汇之处,几乎是三不管的地段,同时也是很多罪犯的藏身之地,这让大宋都为之头疼。

而范正的提议则正中朝廷的下怀,当即同意将用黄河之水淤平梁山泊的邪方。

“这!”

赵煦无语的看着范正,梁山泊盗匪不断,乃是大宋都极为头疼的问题,谁能想到范正竟然想到了以毒攻毒的主意。

“然而如今黄河危急,一日之内八百里加急,若是…………。”赵煦担忧道。

赵煦担忧黄河水势过急,若是将河水引向梁山泊的工程还没有完成,其他河段的黄河大堤就已经崩溃了。

如此一来,两岸的百姓没有堤防,定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说罢!

赵煦将黄河两岸的官员送来的加急奏折呈上,几乎所有官员是急需人手。

范正见状沉声道:“朝廷必须要给泄洪梁山泊争取时间,而防洪人手不足却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

赵煦见状,不由心头一颤,以他对范正的了解,定然知道范正所谓的方法定然又是一道邪方!

“范太丞尽管直说,只要能够扛过这次洪灾,朕不惜任何代价!”赵煦一咬牙道。

范正深吸一口气,郑重道:“想要为泄洪梁山泊争取时间,那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巡查黄河大堤,一旦发现险情,那就必须义无反顾的顶上去,将险情排除,而普通的民壮根本不可能做到,唯有禁军方可完成。”

“禁军!”

赵煦豁然一震,他没有想到范正的邪方竟然是用禁军来抗洪。

“我开封城附近足足有数十万禁军,这些禁军兵强马壮,而且纪律严明,乃是抗洪的最佳之选。”范正昂然道。

宋朝采用的乃是强干弱枝的战略,除了防备辽夏的将士之外,禁军最多的地方就是开封周围,只需赵煦一声令下,将会有数十万禁军前往黄河大堤。。

“可是禁军乃是行军打仗,保家卫国,又怎能去抗洪?”赵煦犹豫道。

传统的禁军乃是大宋国之柱石,为了抵御外敌和平定叛乱,从来没有过用其抗洪的先例。

范正劝说道:“禁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庇护一方百姓,而如今黄河大堤危急,两岸百姓处于危急之中,禁军抗洪又何尝不是在履行军人保家卫国、庇护百姓的天职。”

赵煦顿时沉默,范正所言虽然无懈可击,但是作为帝王,如此贸然的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又岂能不让他犹豫。

更别说赵煦可是很清楚,他们赵家是如何取得江山——陈桥兵变!当初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就是得到了调动禁军的兵符,最终在陈桥之处黄袍加身。

而如今赵煦却面临和周恭帝柴宗训一样的抉择,是否动用禁军。

范正微微一叹,他又岂能不知赵煦的担忧,然而水火无情,黄河的形势根本容不得犹豫。

“官家的形势自然不同于当初恭帝,恭帝不过七岁,而官家已经成年,并且亲政数年,更是连续战胜辽夏,在军中威望颇高。”

范正的一番话让赵煦不由面露傲然,他如今的成就足以超过历代帝王,足以和太祖太宗比肩。

“更何况的是,禁军前往抗洪,自然不用携带武器,甚至连披甲都是累赘,只需一把铁锹即可,官家真的对这样的禁军忌惮么?”范正反问道。

赵煦顿时呆在那里,对呀!这是要去抗洪,而不是去打仗,所有的禁军都是手无寸铁,又如何能够造反?

赵煦苦笑,范正不愧是邪医的称号,每每献策都是邪方,却又让人不得不照方而行。

当赵煦在垂拱殿下令,让开封周围二十万禁军卸甲,前往黄河大堤抗洪之时,整个朝廷几乎沸腾。

“官家三思!禁军乃是国之柱石,又岂能轻易动用。”

满朝百官纷纷哗然,纷纷上书劝阻。

“此定然是范正之邪方,微臣恳请严惩范正!”不等其他官员行动,范纯礼早已经气急败坏上书。

若是寻常范正乱出邪方也就罢了,而如今范正竟然出邪方乱动禁军,有了陈桥兵变的前车之鉴,一旦这些禁军出了乱子,而出邪方的范正将是罪魁祸首。

赵煦傲然的环视四方朗声道:“诸位爱卿的担忧朕心中明白,然而如今黄河大堤危在旦夕,千万百姓置于洪水的威胁之下,能够保住黄河大堤的恐怕只有禁军。朕为大宋天子,又岂能坐视千万子民于洪水之中。如果连卸甲的将士都在防备,又如何放心大军横扫天下。”

百官纷纷默然,如今的赵煦可以说极为自信,特别是全权授权章楶和曾布数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之后,原本对武将的堤防渐渐少了几分。

再说,这一次诸军乃是为了抗洪救灾,而且全部卸甲,这让兵变的威胁性又少了几分。

“官家圣明!我等钦佩!”

百官纷纷俯首道。

随着赵煦的圣旨下达,大批的禁军卸甲,立即奔赴黄河大堤。

禁军皆是勇武之人,再加上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够对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多的力量,一旦出现险情,一声令下,立即有大量的将士支援,再加上当地的民壮。

短时间内,就堵住了数处管涌的口子,顿时让岌岌可危的黄河大堤的险情得以缓解。

然而让所有人心中沉重的是黄河水位依旧在缓慢上涨,如果再继续下去,黄河决堤是迟早的事情。

………………

“快!立即转移百姓,抓紧修建土坝!。”

郓城外,小吏宋江带领一众青壮,在官府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修建土坝,准备将泄洪的黄河水引入梁山泊。

“宋押司!我等在这里修土坝,万一黄河突然决口,我等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一个青壮满脸担忧道。

“所以尔等要抓紧修建土坝,此次朝廷直接出动禁军防守堤坝,给我等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的时间如果修好土坝,尔等皆有赏,若是被洪水冲垮,你我皆难逃责罚!”宋江忧心忡忡道。

一众青壮当下不敢懈怠,当下立即抓紧开始修建分给自己的土坝,而他们只有三天的时间。

所有人都不敢停歇,除了简单的吃饭休息,所有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很快,三天的时间已过,一道简易的土坝从黄河边直接修建到梁山泊附近。

“终于建成了!”

宋江重重的松了一口气,这个简单的土坝自然不可能挡住汹涌的黄河水,然而却可以借助地势,将黄河之水引到梁山泊附近,同时减少泄洪受灾的面积。

“朝廷要泄洪了?”一个青壮好奇道。

宋江点头道:“真正的泄洪地点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五十里之外,等黄河之水流到这里的时候,水势已经大减,只要挡住第一波冲击,我等就成功一半。”

宋江话音刚落,只见远处传来轰鸣之声,众人抬头一看,顿时满脸骇然,只见一个黄色的浪头滚滚而来。

不远处一些破旧的房屋在黄河水浪的冲击下,轰然倒塌,淹没在洪水之中,而夹杂在洪水中木梁更是让洪水平添了三成威力。

很快,洪水滚滚而来,向着土坝斜冲而来。

“轰!”

水浪和土坝相撞,顿时激起大片的水花,让宋江淋了一身。

而宋江却毫不在意,死死的盯着脚下的土坝,直到土坝挡住了洪水的冲击,翻滚的洪水顺着堤坝向梁山泊方向流去。

“终于挡住了!”

宋江松了一口气,虽然有个别地方依旧有洪水溢出,然而整体上洪水的流势却是朝着梁山泊方向。河水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如果年年如此,恐怕要不了几十年,梁山泊就会被黄河淤平。然而宋江看着梁山泊方向,一想到梁山泊将会消失,他心中怅然若失,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

开封段黄河大堤!黄河水位已经达到了历年来最高,各处的管涌不断。

“快来沙袋!”

一队队禁军扛着沉重的沙袋,不停的朝着管涌之处拥堵,经过一夜的奋斗,终于将最大的一处管涌堵住,所有的禁军将士顿时瘫在地上,再无一丝力气。

此刻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一个年轻的士兵满脸泥水,讶然的看着奔腾的黄河水,他发现黄河水位似乎下降了一些。

“泄洪了!黄河水退了!”

年轻禁军顿时欢呼道。

一众禁军挣扎起身,涌上河堤,果然发现黄河水位正在下降,很显然下游已经开始泄洪。

“我们终于撑过了三天!”

一众禁军重重松了一口气,有些疲惫的将士甚至直接倒头就睡。

黄河水退,下游泄洪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城,整个开封城全城欢呼。

此次黄河水位乃是最凶险的一次,然而却是有史以来受灾最轻的一次,由于泄洪区提前准备,百姓纷纷迁往高地或者,向外躲避,无数百姓得以幸存。

“天佑大宋!”

赵煦沿天长叹,这一次他幸亏听从了范正的邪方,动用了禁军来包围黄河大堤,否则以这一次的水势,定然会让大宋损失惨重。

范正松了一口气道:“启禀官家,如今仅仅是泄洪,虽然提前准备,却依旧有上百万人受灾,朝廷还需要紧急赈灾。”

这一次的泄洪,由于短短的三天时间,泄洪区的百姓虽然提前逃离,然而依旧损失惨重,若不准备赈灾,恐怕会激起民变。

“传令泄洪区一带州县,先行对灾民施粥,赈灾,医家预防灾后瘟疫等等。”赵煦有条不紊的下令道。

如今已经泄洪,黄河大堤再无大的风险,接下来只需赈灾即可,而这对成熟的大宋体系,并非是太难的事情。(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