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434章 邪方:道德绑架

“耶律洪基死了!”

当消息传到了大宋的时候,范正不由一愣。

赵煦不以为然道:“生老病死乃是轮回,耶律洪基已经年近七十,因病去世也是常理,毕竟千年人参只能续命,并不能起死回生。

范正摇了摇头,按照后世的进程,辽道宗应该还有一年多的寿命,再加上还有千年人参的调养,只能会寿命更长,本不应该如此早去世。

然而范正虽然是名医,但是毕竟距离辽国千里,再加上耶律延禧封锁消息,范正并没有察觉异常。

“耶律洪基年岁已高,老年昏庸信奉佛教,骄奢淫逸,行事偏向谨慎,这才让宋辽保持和平,然而同时也让大宋没有有机可乘,而耶律延禧刚刚上位,恐怕正是需要立威之时,两国之间恐怕风云再起!”范正感慨道。

赵煦微微点头,他和耶律延禧年纪相仿,自然明白年轻人的想法,耶律延禧刚刚登基,行事定然激进,这固然会给宋辽两国的关系带来风险,但是同时未尝不能给大宋可乘之机。

“无需过度担心,耶律延禧刚刚登基,定然急于掌控辽国大权,短时间内,不会招惹大宋。”赵煦摇了摇头道。

“如今辽国传来消息,让大宋派遣使者前去吊丧!不知陛下如何决策!”范正躬身道。

赵煦冷笑一声道:“西夏和辽国乃是翁婿之国,西夏前去吊丧乃是理所应当,而我大宋乃是天朝上国,又岂能前往辽国吊丧,朕决定不派遣使者前往辽国,激怒耶律延禧。”

“不派遣使者前去吊唁!”范正不由一愣,随即恍然明白赵煦的意图。

赵煦作为帝王,行事自然并不依赖自己的喜好,大宋立志一统天下,耶律延禧刚刚登基,定然会受不了此辱,冲动之下,必将犯错,这就给了大宋可乘之机。

范正想了想,劝说道:“官家三思,辽宋虽然并非翁婿之国,然而根据澶渊之盟却是兄弟之国,再说两国并没开战,当初该有的礼仪必不可少,理应派人前去吊唁。”

范正知道后世的记载,耶律洪基去世之后,大宋并未派遣使者吊唁,而这一次,范正准备劝说赵煦改变这一决策。

“派遣使者前去吊唁!”赵煦眉头一皱,不解的看着范正。

范正点头道:“当年仁宗去世,耶律洪基对前来报丧的宋使假惺惺的说道,宋辽两国已经四十二年没有战争了,并进行举国祭奠,而如今三十六年匆匆而过,耶律洪基去世,官家则可以对辽使说,两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了,并对耶律洪基大加祭奠。”

赵煦眉头一皱,随即略微思索,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任谁都知道大宋最大的敌人就是辽国,而大宋想要击败辽国之前,那就必须灭掉西夏,如果大宋大肆宣扬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并对耶律洪基的行为大加祭奠。

日后大宋对西夏开战,定然让耶律延禧投鼠忌器,就算耶律延禧力排众议,决定对宋战争,一旦战事陷入不利,耶律延禧擅自开战之罪必将会遭到反噬。

“此邪方何名?”赵煦哈哈一笑,毫不讳言道。

范正苦笑一声道:“听说辽国为耶律洪基的谥号为道宗,此方名为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果然方如其名。”

赵煦仔细思索,不禁拍案叫绝。

此方一出,大宋仅仅需要假惺惺的几句话,就能让辽国自缚手脚。

“来人!传礼部尚书苏轼!”赵煦大手一挥道。

很快,苏轼应召而来,躬身道:“微臣见过官家!”

赵煦对苏轼下令道:“辽国前来报丧,耶律洪基驾崩,谥号道宗,其在位期间,宋辽两国和睦,两国七十八年未发生战争,两国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天下帝王道德模范,朕听闻其去世大为悲痛,你立即在邸报上刊发道宗去世的讣告,昭告天下,道宗为宋辽和平所做努力,对其大加褒扬。”

“啊!”

苏轼顿时讶然,他没有想到赵煦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推崇,然而他没有想到,耶律洪基在位期间,赵煦带领大宋蒸蒸日上,几次欲发生大战,还是辽道宗最终克制,算起来耶律洪基还是大宋崛起的恩人。

“同时,你亲自带队前往辽国吊唁!以表达大宋对道宗的敬意。”赵煦郑重道。

苏轼乃是大宋的礼部尚书,乃是大宋对外的最高官员,由苏轼亲自吊唁辽道宗耶律洪基,足以表达大宋对耶律洪基的重视。

“臣遵旨!”苏轼郑重道。

当下,苏轼领命,立即在邸报上刊发耶律洪基的讣告,并对耶律洪基的一生进行高度评价,称赞其为历代帝王道德模范。

“大宋对我大辽先帝的评价,老臣回国之后定然如实向新帝禀报。”

北上的车队中,辽国使者大为感动道,他没有想到大宋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高的评价。

苏轼一脸悲痛道:“如今我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无战事,此乃中原王朝和草原王朝从未有过的和平,道宗陛下居功至伟,官家希望两国将这份和平继续传承下去,争取达到百年和平,不,是两百年、三百年的和平。”“多谢大宋官家吉言!”辽国使者恭敬道。

如果是之前,辽国使者定然不相信大宋对先帝会如此推崇,如今大宋公然在邸报上盛赞耶律洪基的事迹,又派出名满天下的苏轼苏大学士前去吊唁耶律洪基,可谓是隆重至极。

苏轼带着大宋使节一路北上,很快就穿过边境,来到了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

看着同样汉人装扮,同样汉人面孔的燕云十六州百姓,苏轼感慨不已,因为这里是大宋最大的痛,燕云十六州一日没有收回,大宋就一日不得安宁,始终处于辽国的威胁之下。

更让苏轼警惕的是当大宋使节的车队经过的时候,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露出警惕的眼神,惟有极少文人得知他乃是堂堂苏大学士的时候,这才露出一点点善意,但也是仅限对他的文采欣赏,对大宋却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大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很难!”苏轼不由一叹道。

然而苏轼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的跟随辽国使节来到了上京。

“什么,大宋对皇爷爷盛赞,称其为天下帝王道德楷模!”

辽国新帝耶律延禧闻讯,难以置信道。

“我朝和大宋已经有了七十八年的和平,先帝在世数十年,更是未动刀兵,让宋辽两国百姓安定,此乃历朝帝王皆未有的盛事。”辽国宰相萧兀纳盛赞道。

“非但如此,其还派出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前来吊唁!”更有辽臣得意道。

苏轼的诗词别说在大宋就在辽国也是大名鼎鼎,更别说其乃是大宋的礼部尚书,大宋此举可以说给足了辽国面子。

而一旁的耶律章奴冷哼一声道:“大宋小皇帝野心勃勃,突然对大辽示好,定然包藏祸心,还请陛下明鉴。”

这个时代虽然不懂道德绑架的危害,向来小人之心的耶律章奴敏锐的察觉其中的不对劲。

萧兀纳冷哼道:“大宋示好乃是包藏祸心,难道耶律大人认为大宋对辽国淡然处理,甚至不来吊唁让先帝难堪才是正理?”

萧兀纳乃是耶律洪基留给耶律延禧的辅国重臣,而耶律章奴乃是新帝的心腹,二者天然有矛盾冲突,二人早就相互看不惯,此刻终于爆发冲突。

耶律延禧刚刚登基,正需要萧兀纳这等老臣的支持,当下安抚道:“大宋或许是在还皇爷爷盛赞宋仁宗的恩情!既然大宋如此识趣,我大辽不能怠慢。”

耶律延禧心中有鬼,只想着让耶律洪基的葬礼风风光光的办下去,显示他的纯孝,大宋的举动正合他之意。

“对了,大宋的使节已经到了,西夏使节在何处?”耶律延禧冷声道。

耶律章奴低头道:“启禀官家,西夏使节由南仙公主带领,已经进入了辽国境内。”

耶律延禧冷哼道:“当年西夏屡次求亲,皇爷爷这才恩准,如今皇爷爷过世,李乾顺作为孙女婿怎么不亲自前来。”

辽国官员顿时低头不语,按照民间的习俗,李乾顺作为孙女婿的确应该亲自前来,而李乾顺作为西夏皇帝,自然不能无辜离开西夏数月。

其实如果是平时,西夏由耶律南音带领西夏使节吊唁并不失礼,而和大宋的隆重相比,西夏本就国小,再加上还有孙婿的关系,顿时引起了耶律延禧的不满。

很快,西夏和大宋两队使节前后到达辽国上京,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顿时抢了所有人的风头。

得到赵煦授意的苏轼更是亲自为辽道宗耶律洪基写下祭文,其文采飞扬,更对辽道宗的功绩百般歌颂,让辽国上下颜面大增。

而另一旁信心满满前来的耶律南仙,看到这一幕顿时傻眼,她原本以为自己亲自前来已经是极大地重视了,却没有想到大宋竟然派出了苏轼苏大学士,更在大宋境内对辽道宗扬名。

对比之下,西夏却极为尴尬,她原本想要借此机会寻求辽国对西夏支援,也大受挫折,好在有识大体的辽国宰相萧兀纳为其圆场,这才获得一批援助,但是却和她之前的目标相差甚远。

范正没有想到道德绑架的邪方非但对辽国有效,竟然还有意外收获,若是让他知道辽国上京的事情,定然做梦都会笑醒。

然而范正很快笑不出来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邪方道德绑架的反噬。

“漠视人命!”

“刽子手!”

“当代白起!”

………………

当大理之战结束,众人感叹邪医范正斡腹之谋的邪方的同时,更是对其以人为蝗的邪方感到惊恐。

更别说在东路军的纵容下大理百姓死伤惨重,据不完全统计,足足有数十万之多。

如此恐怖的数字,一下子将邪医范正的形象毁于一旦,更让范正饱受指责。

“当初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降卒天下一片哗然,而今日死在邪医范正以人为蝗邪方下的大理百姓只多不少。”

不少卫道士怒气冲天道。

“那几十万大理人乃是西南夷和滇东三十六部杀的,并不关邪医范正的事情。”有人反驳道。一个儒生冷哼道:“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降卒,难道就是白起自己挖的坑么?谁下的令,谁就要承担罪过。”

“可是邪医范正擅长医国之术,其邪方救下的百姓只多不少。”也百姓为邪医范正辩解道。

“医国之术!依我看是邪医范正更擅长的是灭国之术!”

“救人是救人,杀人是杀人,自古功不抵过,邪医范正救人再多,也挡不住其刽子手的事实。”

开封城内,一众老夫子怒声道。

很快,这种思潮在开封城悄然蔓延,不少人看向范正的眼神多了极为古怪。

一直以来,邪医范正的名声就不好,而如今更别说沾染了数十万条人命,更让文人盛行的大宋心中隔阂,对范正多了很多抵触。

更有不少年老固执的官员不停的上书,要求严惩范正,以安抚大理,都被赵煦一一驳回。

“道德绑架!”

范正闻讯苦笑不已,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自己邪方的受害者,他竟然也遭到了道德绑架。

大宋士大夫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邪方乃是战争期间所用,难道不知道他带领东路军灭掉了大理,不!他们都知道。

然而他们却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只盯着范正以人为蝗的邪方害了多少人,同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范正。

“相公莫要生气,相公为大宋尽心尽力,无论是官家还是百姓都看在眼里的。”李清照安慰道。

范正冷哼一声道:“道德绑架,尔等可知道此邪方可是出自于范某之手,范某既然创出此邪方,就能破解道德绑架!”

范正早已经查明,对其道德绑架大多是一些顽固的老夫子,这一次,他要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