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123章 剔黑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第123章 剔黑

作者:东北溜达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2:55:35 来源:书海阁

张诺美滋滋地把水晶杯交给了周转。

其实何仁的定价不算准,在周转看来,清中期的水晶杯,怎么也能卖到十万,就算品相一般,也无所谓,架不住少啊。

清代的天然水晶把件和雕件还是比较多的,天然水晶茶杯就太稀少了,弄一个回去喝茶,绝对倍儿有面子。

尤其是在北京,大把人愿意装这个逼……

何仁可不管老板怎么想,嘿嘿直笑,“老板,你把那个印章和印泥拿过来看看呗。”

老板的心在滴血,可还是把东西拿了过去,一方面他之前装了逼,说让何仁随便挑,现在人家还直播呢,他不好意思不做何仁的生意。

另一方面,是这两件东西老板心里都有数,印章是清代的铜狮钮,上面是“毓庆宫”款。

毓庆宫,是康熙给皇太子胤礽修建的宫殿,胤礽也是清朝唯一一个明确被立为皇太子的皇子,刚满周岁就当上了。

康熙对胤礽非常喜爱,悉心教导,真是当做储君培养的,就连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都是胤礽负责监国。

胤礽打小就聪明,精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弓马娴熟,文武双全了属于是,很多人都非常看好他。

问题也出在这里,正是因为胤礽太优秀了,很多大臣开始提前站队,康熙感受到了压力,然后给胤礽废了。

虽然后来复立,但是不久之后又废了,等雍正上位以后,胤礽就被幽禁了,最后郁郁而终。

而大清从此就再也没有设立过皇太子,毓庆宫也就作为皇子平时居住的宫殿一直留了下来。

所以如果这枚带有“毓庆宫”款的铜狮钮印章是真的,那就值了大钱了。

可惜不是,因为工比较糙。

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不少匠人喜欢仿宫里的东西,“毓庆宫”款的铜狮钮印章也是其中之一,老板摊上这枚,在仿品里面都算是中下等的。

不过再怎么说都是晚清仿的,只看历史价值,也能值个四五千。

印泥就更不用说了,只是普通货色而已,老板当时是从一个光绪年间的白釉刻花印泥盒里抠出来的。

没办法,人家买家只要盒子,不要印泥……

后来老板就随便找了一个木头盒子把印泥装了进去,等下一个有缘人。

印泥这东西,就算是明清时期的,也不太值钱,除非是乾隆时期的贡品八宝印泥,那才值钱。

但是显然,老板手里这些并不是八宝印泥。

正经的八宝印泥用的是珍珠、玛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枣、冰片和艾绒,颜色鲜艳夺目,气味芬芳,还不褪色。就算是用火烧,纸灰上的字形依然可辨。

老板专门试过,别说不褪色和用火烧了,气味都难闻得很,就算是清代的,几百块钱都卖不出去,所以老板完全不担心,还在那调侃呢,“小哥,要不再看看别的宝贝?”

何仁摆了摆手,“我就喜欢这些东西,买着玩的。”

老板只好作罢,张诺差点笑出声,何仁喜欢印泥和印章?这段时间他们地摊没少逛,还去了黑市,里面可是有不少印章和印泥,她可从来没见过何仁上心过,这肯定是在忽悠老板。

魏瑞祥和周转倒是不知道何仁平时的风格,不过他们眼力不错,印章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东西,四五千块钱,不会再高了。

至于印泥……他们是不相信贡品八宝印泥会出现在地摊上。

印泥想要好好保存,必须放在阴凉处,天天在地摊上风吹日晒,即便有盒子,也会变质,价格大打折扣。

而且这个盒子,根本就不是印泥盒……

嗯?盒子?

魏瑞祥和周转的眼睛突然亮了,既然印章和印泥都不是好东西,那问题肯定出现在盒子上!

两人仔细观察,却没看出盒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盒子而已,要说不一样,恐怕就是器型有些不同,是一个圆形的木盒,倒是挺少见的。

比一般的印泥盒大多了,直径大概有个二十公分,与其说像印泥盒,不如说像个小茶盘,可又不是紫砂的……

上面雕刻的花纹也挺常见的,云纹和牡丹纹,中间是一幅“小儿嬉戏图”。

至于是什么木料,魏瑞祥也没看出来,因为盒子外面,刷了一层黑漆,应该不是什么好木料,他是没见过有人往黄花梨和小叶紫檀上面刷黑漆的。

工艺倒是挺像大漆家具的,魏瑞祥想到了雕漆。

雕漆又叫剔红,和景泰蓝、牙雕、玉雕一起,被称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也是“燕京八绝”之一。

简单说就是在铜胎、木胎和布料上面刷漆,刷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雕刻。这种技术从唐朝就有了,清朝算是巅峰了,尤其是雍正和乾隆,他俩非常喜欢雕漆的器具。

不过人家皇家用的都是剔红,也就是朱红色的雕漆,颜色艳丽,看着就喜庆,其他颜色也有,黄色就叫剔黄,绿色就叫剔绿,黑色就叫剔黑。

但是不算常见,所以眼前这个木盒子就算是剔黑,应该也不是造办处的工匠雕出来的,价格肯定会大打折扣。魏瑞祥猜错了!

何仁一开始和魏瑞祥的想法差不多,觉得就算是剔黑,也是民间工艺品,几万块钱就差不多了。

但是他一开鉴宝眼,就愣住了,还真不是一般的民间作品,也不是清代的,而是元末明初的,那价格就不一样了,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可能。

而且意义重大,剔黑大多出现在宋代和明代,元清以剔红为主,剔黑存世很少。

如果这个盒子是名家雕刻,不说改变雕漆的历史,价格起码会涨不少,“百万”的前面,恐怕就要加上个“几”字了。

其实也不用特别明显的特征,有佐证也行,肯定会有人想要收藏,还是那句话,古董行,讲究的就是故事和上价值。

所以何仁先是假模假式地看了一会印章,才小心翼翼地把眼前的木盒翻了过来,然后他就失望了,因为根本没有底款。

想想也正常,如果真有底款,估计老板也不会拿来装印泥了,这个漏也轮不到何仁来捡。

可是没有底款,仅凭包浆和纹样,硬说这个盒子是元末明初的也没用,上不了价值……

何仁这一失望,手就不稳了,盒子差点没拿住,何仁连忙调整重心,东西肯定是好东西,要是摔坏了,怪可惜的。

何仁连忙用力捏住,拇指不小心按在了边缘的印泥上,这一按不要紧,何仁猛然发现盒子底部,最外面的部分,嵌进去了一点印泥。

好像是一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