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302章 一百多万的壶拿来喝茶?

“陈和之是谁?”

一冉的父亲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但这个名字他是真没听说过。

“他是天启和崇祯年间的宜兴制壶名家,善仿徐友泉和沈君用,书法写得也不错,颇有晋唐之风。”

说罢,何仁把紫砂壶底对准摄像头,果然,“陈和之”三字楷书笔锋规整不失锋利,很是漂亮。

一冉的父亲还是一头雾水,嘀咕道,“陈和之?很有名吗?”

何仁乐了,“应该算是有名,主要是明朝传世的紫砂壶太少了。迄今为止,也就几十件,大部分都在各省博物馆之中,陈和之的紫砂壶,据我所知民间只有两把。一把是锦囊壶,一把是四瓣花。”

一冉奇道,“什么叫四瓣花?”

何仁指着紫砂壶的腹部,“你们看,这里由四条弦纹纵向平均分割,形成了大小一样的四方圆,这就叫‘四方菱花’,简称四瓣花,是一种紫砂壶常见器型。”

何仁又把壶拿在手中反复把玩,泥色绛紫、古朴浓郁,整体设计还非常和谐,他是越看越喜欢。

最为难得的就是,这把紫砂壶尚未开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把新壶,还没见过水。

这倒是也有可能,陈和之在明末清初时,也是制壶大家,这把壶的材料又非常好,虽然不是最好的天青泥,但也是精品紫砂泥,极具收藏价值。

果然,于迁笑着介绍道,“这把壶是我一个陈姓朋友祖传的,从来没用过,不过一直都有把玩、保养的习惯,看上面的包浆就能看得出来。”

何仁点点头,这把紫砂壶上的包浆明显不是做出来,而是人为把玩所致,上面的光泽颇有古韵……

不过何仁更关心于迁那个陈姓朋友,“你的朋友是陈和之的后人?”

于迁连连摆手,“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是他家的族谱遗失了。”

何仁有些失望,陈是大姓,如果没有族谱,靠嘴说没什么说服力。可惜了,要是能确定是陈和之的后人,这把壶的价值还会提升,有故事可讲……

这把壶何仁非常喜欢,他一定要拿下。

“于老板,不知能否将这把紫砂壶匀给我?”

于迁连连点头,“本来我朋友也舍不得,不过他家最近遇上点难事,也不得不出手了。”

何仁知道于迁想要抬价,他并不在意,“规矩我懂,于老板开个价,我绝不还价。”

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要是于迁真开了个天价,何仁也不可能当冤大头。

但是在宝友们看来,何仁就是财大气粗了,这个逼又让他装到了!

于迁自然不会狮子大开口,“何老师,一百二十万,您觉得如何?”

“没问题。”

何仁很干脆,直接要了于迁的账号给他转账。

鉴宝眼给出的报价是一百三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于迁的价格很公道。

何仁也挺高兴的,陈和之的紫砂壶可遇不可求,还是没用过的,至少不用喝三四百年前古人的口水……

何仁小声和徐青杰商量用什么茶叶开壶好,让耳朵尖的宝友给听到了,“主播要用一百多万的茶壶喝茶?”

“不然呢?”何仁面色淡然,“紫砂壶买来不就是用的吗?在那放着反而不好,紫砂壶是越用越漂亮,你们就不会!”

宝友们默然,他们倒是想会,可太特么贵了……

于涛不了解何仁跟宝友们的相处方式,他还打算给何仁解围呢,“表哥,你不是还有一套没用过的茶具吗?也拿出来吧?”

“哦?”何仁的兴趣来了,喝茶,只有一把壶是远远不够的,各种茶具也要到位,他立刻问道,“于老板,不知能否让我们开开眼界?”

于迁翻了个白眼,心想这个表弟真是胳膊肘往外拐,他那是没用过吗?他是不舍得用……

不过于迁没拒绝,何仁今天算是帮了他的大忙,再说那套茶具他放在家里确实不舍得用,还不如换点流动资金。

想到这里,于涛起身告罪,不多时,就拿着一个托盘回来了,里面装了十来样东西。

何仁眼睛顿时亮了,先不说东西品质如何,这个材质就很靠谱,整套茶具除了六君子以外都是紫砂的,跟他买的壶很是配套。

一个盖碗、一个公道杯,四个品茗杯都是天青泥的,还附赠一个茶叶罐,六君子是小叶紫檀,材质方面可以说是拉满了。

可惜就是年代比较近,最多三四十年。

于迁介绍道,“何老师,这是我叔叔亲手打造的一套茶具。”

“您的叔叔?请问高姓大名?”

于迁摆了摆手,“不是名家,只是手艺人而已。”

何仁点点头,只看工艺的话,妥妥的大师工,不是名家也只是差在名气上,这很好理解,名家,尤其是当代名家,或多或少,要懂得炒作。

不然就是工艺出类拔萃,吊打所有活着的同行。

显然,于迁叔叔的手艺,还没好到这种程度……

何仁觉得自用的话,已经足够了。

主要是成套,而且茶具非常全,当代名家,除非定制,不然没有这么全的。

“于老板,请个价吧?”

于迁有点不好意思,“五十万,如何?”

何仁点点头,只凭这些材料的价钱,就差不多了,欣然同意。

宝友们则是觉得何仁太特么奢侈了,喝个茶,茶具和茶壶就花了将近两百万?

何仁没什么感觉,石当那边已经将倪瓒的手札出手了,卖了2200万,去掉手续费,还剩2156万,足够他挥霍一段时间了。

而且他觉得宝友们有点大惊小怪,不到两百万的茶具而已,起码不能算是消耗品,要是他们知道徐青杰想买的茶叶价格时,还不得上天啊?

只不过徐青杰中意的茶叶在滇省,还要等一天。

宜兴其实也有一种老贡茶,叫阳羡贡茶。

阳羡是宜兴的古称,这种茶原本叫国山茶,国山就在宜兴境内,国山茶从三国时期就开始有了,到了唐朝,茶圣陆羽对国山茶非常推崇,选入贡茶,一直持续到了明朝。

清朝的时候,紫砂壶的风头压过了阳羡贡茶,不过阳羡贡茶的市场依然很广,既然来了宜兴,何仁是肯定要尝一下的。

这个环节于涛也安排好了,见何仁和自己表哥交易成功,于涛起身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去喝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