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374章 我什么时候说是瓷器了?

张翰宇把刚才买的那个明代的黄玉执壶摆件拿了出来,又看了看锦盒里的执壶,有些疑惑,“何老弟,这也不像啊?”

何仁乐了,“张哥,执壶只是一个器型,具体的样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有的壶口和壶把持平,有的壶把更高,有的甚至不是椭圆形的壶把……国外的执壶造型更多。”

赵姐奇道,“国外也有这玩意?”

“有啊。执壶是唐代的时候从中亚的胡瓶演变而来的,唐宋时期变成了酒注,到了元朝酒注不流行了,改为流行玉壶春瓶,然后就有工匠结合了酒注和玉壶春瓶的特征,设计出了杏叶执壶。你们仔细看,这把执壶的瓶身,就是玉壶春瓶,而壶口和壶把就是按照酒注的样子设计的。”

众人面面相觑,执壶他们算是知道什么样了,可是酒注和玉壶春瓶是什么玩意?他们根本没有概念。

何仁无奈,只好上网搜了几张酒注和玉壶春瓶的图片,让他们看明白,才能继续装逼。

钱哥撇了撇嘴,“和国外有什么关系?”

“你别急啊。”何仁微微一笑,“大概明朝的时候,就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也出现了类似的造型,至于怎么出现的,还没有定论,有说是从中亚或者中国传过去的,我比较倾向于是从元代传过去的。”

张翰宇比较好奇,“也是瓷的?”

何仁摇摇头,“是玻璃器,如果是瓷的,那就不是传过去的,而是有人买过去的。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学会自己烧制瓷器。而文艺复兴要追溯到14-16世纪,恰好是元代和明代……”

众人微微点头,同时也有一丝骄傲,中国古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再看何仁的执壶时,心境就不同了,越看越觉得漂亮。

倒也不全是文化自信,这把杏叶执壶确实挺好看的。

工艺是掐丝珐琅,但是设色非常素雅,纹饰也颇为写意。

壶身正面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和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的一把松竹梅青花执壶非常像,有宋代工笔画的风韵。

侧面是黄、白、蓝、紫四色莲花,云肩是紫色釉,非常通透,还点缀了不少五瓣小花。

然后就是肩颈处的一圈梅花和颈部还有腹底的蕉叶纹,口沿处还有一圈葡萄纹,圈足是卷草纹,盖子上是玉兰花和梅花……

主打一个花团锦簇!

但是如果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就会觉得非常乱,不够庄重。

恰好钱哥就是这种人,“什么玩意乱七八糟的,我最看不上这种掐丝珐琅彩,闹眼睛,还很便宜,这也算是大漏?”

何仁乐了,“十五年前,一件乾隆的掐丝珐琅粉彩寿山福海双龙耳盖瓶,拍了一千八百万。还是十五年前,还是乾隆,一对铜胎掐丝珐琅鹤足双龙耳盖炉,拍了一千万。这些也算便宜?”

钱哥撇了撇嘴,“一千多万而已……”

赵姐不乐意了,在桌子下面悄悄踢了钱哥一下。

一千多万对钱哥来说不算什么,对其他人来说不就是大漏?

“何老弟,你这个也是乾隆的掐丝珐琅彩?”

何仁摇了摇头,“不是乾隆的,是元代的。”

“什么?”

本来准备闭嘴的钱哥直起了身子,“你是不是忽悠我们呢?掐丝珐琅彩可是康熙发明的,你说这是元代的?”

赵姐和张翰宇或多或少也听说过类似的说法,纷纷看向何仁。

何仁微微一笑,“掐丝珐琅和珐琅彩还是有区别的。钱哥说的珐琅彩确实是康熙授意制作的。不过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已。而掐丝珐琅器我们通常叫做景泰蓝。”

钱哥一脸不屑,“景泰蓝不也是明代才有的吗?”

“谁告诉你的?”

钱哥一翻手机,何仁差点笑出声,是一个公众号……

“钱哥,你哪怕看看百度百科呢?”

何仁摆了摆手,“虽说百度百科也不一定准,但是关于景泰蓝的部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宋元时期,掐丝珐琅器就跟着番货传入中国,但是当时并不算流行。直到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国,就是阿拉伯那些国家,俘虏了不少大食国的工匠,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才正式传入中国。所以说,从元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自己制造掐丝珐琅器了。”

钱哥不信邪,拿着手机咔咔一顿查,然后就颓然坐在了椅子上,不过没多久,他又支棱起来了,好像抓住了何仁的漏洞。

“元代制作的那叫铜胎掐丝珐琅器,根本不是瓷器,你还是在忽悠我们。”

何仁一个战术后仰,两手一摊,“我什么时候说这是瓷器了?”

“嗯?”

赵姐弱弱地问道,“签合同的时候,上面明明写的是瓷器……”

何仁摇了摇手指,“坑人,我不行;鉴宝,文老板不行。他要是不按照普通的珐琅彩卖给我,我上哪捡漏去?”

这次就不是钱哥一个人惊讶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何仁侃侃而谈,“当然,也不能都怪文老板。杏叶执壶在元代极为罕见,明朝以后才开始流行,洪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瓷的杏叶执壶。比如在朱瞻基的《行乐图》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杏叶执壶。”

“成化万贵妃的父亲万贵墓中出土了同样的金质杏叶执壶,还有明代的大奸臣严嵩,他被抄家的时候,就抄出来不少金质杏叶执壶。”

“满清入关以后,杏叶执壶就成为日常用具,很多老百姓都用得起,所以不少人认为杏叶执壶是明代以后才有的,打眼并不奇怪。”

钱哥一脸不信,“我们分不清掐丝珐琅和珐琅彩也就算了,文胖子好歹也干了这么多年古玩了,他也分不清楚?”

“如果是他自己的东西,应该是能分清的,毕竟要做鉴定。可惜这是寄卖的物件,文老板恐怕也没有功夫鉴定,愿者上钩嘛。”

众人沉默了,他们虽然不懂古董,但是也知道寄卖和自己出售的区别。寄卖就是不管东西好坏,卖家定个区间价,老板负责售卖,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尤其是古董行,很多人都想着在寄卖的物件中捡漏,老板也乐得用这些东西招揽生意……

钱哥还在嘴硬,“你说是元代的就是元代的啊?你有证据吗?”

何仁喝了口茶,微微一笑,“我还真有。”

“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