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434章 永乐烧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第434章 永乐烧

作者:东北溜达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2:55:35 来源:书海阁

何仁不知道吴钢的运气算好还是算差。

好的一面是他能以如此低的价格连续买到两件真东西,差的一方面是两件东西吴钢都看错了……

吴钢人都傻了,“错了?师父,这不写着‘永乐’吗?”

“是永乐啊,可没说是永乐时期的瓷器啊。”何仁表情变得有些严肃,“刚夸你用功,你就掉链子,永乐一朝的官瓷大多没有款识,就算有也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你这个是什么款?”

吴钢弱弱地说道,“师父,万一是民窑呢?”

“民窑也没有直接写‘永乐’两字的款识,说你还犟嘴!”

“呃……”

吴钢又把头低下了,张诺看不过去了,推了何仁一把,“你不是说不愿意收人家吗?温柔点……”

何仁无语了,只好说道,“算了,算了,你抬起头来,我告诉你,这才是你刚才说的金襕手。”

“啊?”

吴钢傻了,“这是九谷烧?为什么要写‘永乐’的款识?”

何仁摇摇头,“严格上说,这不能算是九谷烧,而是永乐金襕手。”

没等吴钢再发问,何仁直接解释道,“你研究过九谷烧,应该知道,这个窑口曾经停产了八十年吧?”

“啊!”吴钢一拍脑门儿,学会抢答了,“我想起来了,在九谷村窑口废弃之后,金泽诞生了一个春日山窑口,九谷烧也由此进入了复兴时代,春日山窑还做出了比较大的创新……”

“嗯……”何仁比较满意,“这一点你说对了,不过复兴九谷烧的不是只有一个春日山窑。吉田屋窑倡导恢复古早时期九谷烧的风格;官本窑以红彩、描画精细着称,而永乐窑则是将金襕手等流派发扬光大……”

吴钢一惊,扬了扬手里的方盘,“师父,这个就是永乐窑烧制的?”

何仁点点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底款只有‘永乐’两个字了吧?这是窑口的名字,也是工匠的名字。”

吴钢掏出一个笔记本在那做笔记,张诺则是有些好奇,“工匠的名字叫永乐?”

“没错,这个‘永乐’两个字来自一个小日子工匠,这人叫永乐善五郎。小日子有些习惯和我们差不多,手艺什么的都是一代传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家元制’,很多小日子影视剧都管某一方面特别厉害的人叫‘XX家元’,意思就是这个人是某个行业比较牛逼的人。”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几个女生,她们看过不少小日子电视剧,挺熟悉的……

“到了烧瓷也是如此,很多家族自己传承,比较出名的就是‘柿右门卫’,有个叫酒井田左卫门的匠人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朱红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大家就叫他们‘柿右门卫’。然后就一直传承了下来,到现在应该是第十五代了吧……”

大家都愣了一下,一冉忍不住问道,“不是叫酒井田左卫门吗?怎么变成右了?”

何仁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小日子的文化有点奇葩在里面的,不用了解太深,容易怀疑自己的脑子……”

“永乐善五郎也是这样,他们原本也不姓永乐,而是姓西村,后来因为瓷器烧的好,被赐姓‘永乐’,干脆就直接改名为永乐善五郎,每代家元都叫这个名字,现在永乐家应该传承了十七代,还是叫永乐善五郎。”

刚才还有宝友觉得何仁说话夸张,小日子文化大部分都是从我们这传过去的,有什么难懂的?

现在他们懵了,是真难懂……

何仁乐了,“你们别把永乐善五郎当成名字就行了,把它当成一种职务,就比较好理解了……”

几个主播纷纷举手投降,他们实在是不太想理解……

张诺还是比较关心价值的,何仁开了鉴宝眼,“这个差点意思,五万吧。”

张诺不解,“传了十七代,还不值钱啊?”

“名字传了十七代,不是瓷器传了十七代……”何仁两手一摊,“那只主人杯是明晚期的,还是外销瓷,是官窑的,只是纹饰差点意思,十万差不多了。这个方盘也就七八十年历史,应该是十六代永乐善五郎的作品,去小日子应该能多卖点钱,在国内就算了吧,我们好看的瓷器太多了……”

此话一出,大家纷纷点头,凡事就怕比较,小日子的瓷器花里胡哨融合了那么多种艺术风格,看起来挺牛逼的。

真和中国的官窑瓷器比一比,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一下就能看出差距,小日子的什么青花、五彩、金襕手完全比不了……

吴钢挺高兴的,九千换了十五万,谁都知道是划算的买卖。

当即就有不少宝友表示嫉妒,也想过来捡漏。

何仁差点笑出声,“大家还是别太激动,来伦敦来回机酒就得一两万,你还得认识这些东西,像刚子这样撞大运肯定不行。”

有宝友表示要来逮何仁,何仁乐了,“你们逮我也没用,我也不帮你们捡漏,顶多是免费鉴定而已。而且过两天我们就要动身去法国了……”

宝友们的热情顿减……

事实上,这两天也有几波留学生宝友过来逮何仁,但是都被王姐挡了下来,人实在是太多了。

几个主播就不说了,还有助理和工作人员,加起来好几十号人,再跟着几个留学生,出了事算谁的?

所以王姐对何仁的这番表态还是很满意的,刚想上前跟何仁对一下去法国的时间,没想到何仁连休息都不休息,带着人直接往前面逛了。

不仅在逛,何仁这次还出手了,他从一个摊位上拿起了一个笔筒……

等王姐走近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又丢人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笔筒。

“这是香筒,竹制的,肯定的中国的,你们看上面还浮雕了八仙过海呢,手艺真是不错……”

何仁连连点头,他可没瞎说,这个香筒外壁用的是透雕和高浮雕的刻法,上面的八仙也雕得不错,雕饰巧致,剔透玲珑,惟妙惟肖。

雕刻的层次也异常清晰,虽是满纹,但布局很自然,绝对是大师工。

“兄弟,您是中国人吧?那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这个香筒可是我爷爷留下来的宝贝,您要是喜欢,我给你打个折。”

何仁傻了,这句话从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