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553章 琮式瓶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第553章 琮式瓶

作者:东北溜达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2:55:35 来源:书海阁

何仁说的官窑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御窑,而是宋代五大名窑那个官窑。

不过说起来,这个官窑,其实也是官窑。

这么说可能有点拗口。

把平时我们口中的官窑换成御窑就比较好理解了,历史上提到官窑,其实指的就是南宋时期御窑烧造的瓷器。

也就是说南宋时期兴起的官窑,也是御窑的一种。

我们平时说习惯了,其实不太准确……

何仁自然有理由激动,宋代五大名窑,他现在已经有其中四个了,就差官窑了。

这段时间,何仁一直在让周转和石当帮忙收购真正的南宋官窑瓷,可惜宋代的瓷器,理论上不让交易,两人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

主要是南宋覆灭以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传世的官窑瓷器真的太少了,就算是博物馆里,收藏的也不算多。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杨炳坤的这个官窑瓷是真品,何仁无论如何都要搞到手。

所以何仁第一个扑到了杨炳坤面前,“杨老,能上手吗?”

杨炳坤笑眯眯地做了个请便的手势,何仁这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眼前的瓷器拿了起来。

这是一个高约二十公分的琮式瓶,一般认为是南宋创烧的一种器型,不过目前也发现了一些北宋时期的琮式瓶。

其实都是仿古,不仅清代喜欢仿古,宋代也很喜欢,而且非常盛行。

还记得之前何仁在古韵轩直播的时候,有个上门兜售明器的盗墓贼吗?他带来的东西里面就有一个北宋时期的玉琮。

当时何仁就说过,这玩意是根据良褚文化的玉琮仿制的,琮式瓶就是在玉琮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一般来说是圆口、短颈,方柱形的器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内圆而外方,取天圆地方之说。

杨炳坤见何仁如此认真,也收起了玩笑心思,“小何,有结论了吗?”

何仁微微点头,杨炳坤露出一个笑容,他自然知道杜潇文的心思,他也要推何仁一把,“那你就来说说吧,大胆说,别控制。”

何仁深吸了一口气,“我先说结论,这是南宋官窑琮式瓶,是官窑仿古之作中的佳品。”

大家对何仁这种鉴宝方式已经见怪不怪了,都在等他的下文。

何仁朗声道,“造型有别于明清时期的琮式瓶,通体方形,直腹、圈足,造型端庄,整体沿袭了北宋的风格,规整对称,一丝不苟。整个瓶子一共被分为五节,更接近古代玉琮的造型,或者说,有点像把五个同样大小的玉琮叠着放在了一起。”

众人纷纷点头,何仁这个比喻比较形象,也比较贴切。

何仁继续说道,“通体灰青色釉,手感沉重,闪烁油光,釉面堆叠多层,并经过反复细刮,釉光下沉但不刺眼。开片大小不一,但纹理布局错落有致,同时伴有冰裂纹……这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之一。”

“我们再来看底部……”何仁将琮式瓶翻了过来,“很明显烧造的时候用了垫烧法,底足露胎无釉,可以看到胎是褐色的。这是因为南宋官窑的胎土含铁量极高,也就是传说中的‘紫口铁足’。”

“南宋官窑继承了汝官窑的简朴,又吸收了越窑和龙泉窑的薄胎厚釉特点,属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的巅峰。”

“类似的琮式瓶也有发现,据我所知,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

何仁这番话说下来,其他人都沉默了。

杜潇文一脸得意,“还有没有人想要补充一下?”

大家齐齐翻了个白眼,他们倒是想补充,可何仁连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琮式瓶都说出来了,还让他们补充什么?

杨炳坤笑着问道,“小何,给我估个价?我看看买贵没有?”

这个对何仁来说一点难度没有,鉴宝眼上都写着呢,他直接按照拍卖成交价估的,“如果上拍的话,四千万一点问题没有。”

杨炳坤微微点头,和他预计得差不多,这只官窑琮式瓶,花了他差不多两千五百万。

别觉得少,这可是十五年前的两千五百万,现在要是四千万出手,不好说是赔是赚。

何仁当下就要和杨炳坤商量一下出手的事情,别说四千万了,五千万何仁都愿意出,毕竟他就差这么一件了……

杨炳坤也知道何仁的心思,但是他摆了摆手,“小何,这事我们一会儿再说,我还想看看你带来的信封,里面是手札?”

何仁叹了口气,也知道急不得,只好把赵孟頫的手札拿了出来,小心地铺在桌子上。

本来大家看信封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不就是一个清代的信封吗?完全没有价值。

可当何仁把信平铺在桌子上以后,立刻就有反应快的人叫了出来,“赵孟頫?”

“什么?”

“是真迹吗?”

“骗人的吧?”

现场一片哗然。

倒不是他们见识短,主要是赵孟頫的真迹实在太少见了,就算流落到民间,也是在大收藏家或者有钱人手里,一般人很难现场看到真迹。

他们只能去博物馆里看,还要等特定的展览时间,不然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迹……

“吵什么?!”杜潇文呵斥了一句,“一个一个来,看看你们那个样子,只是一封赵孟頫的手札而已,又不是《洛神赋》!”

好家伙,连何仁都忍不住撇了撇嘴,赵孟頫的《洛神赋》?十五年前就拍了八千多万,现在只要拿出来,最少九位数。

杜潇文可真敢说……

接下来,就是几位老前辈轮番上前鉴赏,本来应该唱主角的小辈们,反倒是被挤到外面去了。

没办法,他们也不敢多嘴,谁让围在桌子面前的都是他们的叔叔伯伯呢?

有杜潇文和杨炳坤在,不会出现有人把手札抢了就跑的情况出现,何仁放心地走到一边,开始看其他人带来的东西,他想看看,除了官窑琮式瓶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值得入手的宝贝。

别说,还真让他发现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