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 > 第66章 交公粮中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 第66章 交公粮中

作者:子车无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43:10 来源:书海阁

“二伯,我家应交征购粮是477斤,但是爸妈却多装了两百斤,一共七麻袋,而且全都是挑的最好的稻谷。我看您家也是七麻袋,难道您家也是交这么多吗?为什么要多装两百斤呢,是不是多交了有奖呀?”

送粮路上,韦勇和二伯聊着天,他长到十七岁了,这还是第一次来交公粮,有很多地方他不明白,便问起了二伯。二伯在前面拉车,韦勇在后面推,毒辣的太阳在天上追着他俩,晒得路上的行人屁股都要冒烟了。

“嘿嘿,勇娃这你就不懂了吧,你觉得拉去上交的是家里最好的稻谷,但是到了粮站,人家粮站的验粮员可不会这么认为的。他们会反复检查农民拉过去的稻谷,确定等级,然后还要用风机吹一次,吹过之后才能拿去过磅。吹过后大概只有七成半到九成是合格的,不合格的稻谷粮站是不收的。所以咱农民交粮的时候,都会挑最好的稻谷并且多装一些,以免不够等级不够秤。谷粒要饱满、干净,水分干湿度不达标不行,颜色不好看不行,总之很多不行,拿捏的地方太多了。有熟人还好,没有门路的话要跑几趟,扣得还多,哎,当农民难啰。”

二伯说完抽了一口烟,草帽下他那黝黑的脸庞不停地往下淌着汗水,身上那褪色了的旧蓝布衬衣已经被汗水湿透。韦勇也是汗流浃背,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连一丝风都没有。

“这样啊,本来就上交了将近一半的收成,还要被扣秤这么多,那农民岂不是很吃亏。不交不行吗,不交公粮会怎么样,他们难道还会来农民家里抢不成?”听了二伯所讲,韦勇有些郁闷。

“勇娃,当农民就是这个命,种田交粮,几千年来都是如此,不管在哪朝哪代,生为农民,就得交粮。不交是不行的,什么上学啊、当兵啊、招工啊、建房啊、结婚啊、准生证啊、上户口啊等等这些,办什么事都是要开证明的,不交公粮的话村里乡里就不会给你开证明,然后你什么也干不了。抢倒是不会,但是不交总是躲不过的。”

二伯停了下来,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继续说道:

“所以啊,勇娃你可要努力读书,考出去,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当上城里人那就舒服了咯。你看看那些吃国家粮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多么的光荣。拿着粮食局签发的“粮折子”去粮店买米,一毛五分钱一斤的米,按最低月工资150元算,可以买1000斤大米。即便是那些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拿着商品粮折子去买米,三毛钱一斤,150元工资能买到500斤大米。城里人不用种田,却能比咱们种田的人获得更多的大米,羡慕不?城里人不用交粮,招工招干优先,当兵优先,退伍还有工作安排,福利待遇不是农村可以比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削尖脑袋千方百计也要跳出农村成为城里人的根本原因。”

二伯说完又吸了一口烟,拉起架子车又走了起来。韦勇连忙跟在后面推车,车轮子又“吱嘎吱嘎”地响了起来。

上午十点,伯侄俩终于走到了位于老街阳春码头边的兰水县兰关粮库。经过老街严家巷口豆腐摊的时候,韦勇本以为能看见傅美枝,结果只看到了一位中年阿姨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依稀有点印象,好像是傅美枝的妹妹。那位中年阿姨想必是傅美枝的妈妈吧,怎么不见傅美枝呢?她去哪了?没有见到傅美枝,韦勇心里不由一阵失落和纳闷。

韦勇闷闷的和二伯推着架子车走进了兰关粮库,粮库大院里已经来了很多交粮的农民,排起了一溜长长的队,队伍都排到粮库大门口了。粮库工作人员让他们出去排队,韦勇和二伯只好又推着架子车出来,就耽搁了这么几分钟功夫,来交粮的人又来了不少,伯侄俩一下子便排到了粮库大门外的街上了。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估计没有两三个小时下不来。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好不容易轮到前面只有三个人了,粮库却下班了。韦勇心里暗暗地骂娘了几句,但也无可奈何。

烈日下,交粮的农民们只能乖乖的继续排着队等候,一直要等到下午两点粮库才上班。农民们坐在屋檐下、街边的树荫下,有的拿出带来的干粮就地吃了起来,有的去前面包子店买了包子或馒头来吃,有的不舍得花钱就这么饿着肚子干坐着等。

韦勇去对街一间米粉铺子花了一块钱买了两碗米粉,端了过来,和二伯蹲在街边树荫下“吸溜吸溜地”吃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