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宝树堂传奇之是谁要了他的命 > 第13章 书法与养生

宝树堂传奇之是谁要了他的命 第13章 书法与养生

作者:谢云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44:47 来源:书海阁

就在大家沉浸于中医的魅力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原来是宝树堂的老朋友——着名书法家陈先生来访。他听说这里正在举行艺术与中医的交流活动,特意前来助兴。陈先生挥毫泼墨,为孩子们题写了“艺医同源”四个大字,寓意艺术与医学的完美结合。 他是谢老师的老朋友。邀请谢老师参加书法笔会去了。

这次笔会的主题是书法与养生。

谢老师欣然接受邀请,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养生的兴趣,来到了笔会现场。他看到陈先生正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每一笔都充满力量与韵律。谢老师被深深吸引,他决定和陈先生一起探讨如何将书法与养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笔会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陈先生提议进行一场即兴创作比赛,以书法表达养生的理念。谢老师欣然应战,他提笔写下“气定神闲”四个大字,字体圆润流畅,宛如太极拳的招式,充满了养生的韵律。陈先生赞叹不已,两人相视而笑,仿佛找到了艺术与养生的共通之处。

就在此时,现场突然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琴声。原来是谢老师的好友,着名古琴演奏家李女士闻讯而来,为笔会增添了一抹音乐的色彩。她演奏的曲子如泉水般流淌,与陈先生的书法、谢老师的养生理念相得益彰,仿佛将整个空间都渲染成了一幅美丽的艺术画卷。

李女士的琴声渐渐落下,谢老师与陈先生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染。他们决定合作一幅作品,以书法、古琴和养生为主题,共同表达艺术与生活的和谐统一。陈先生运笔如飞,谢老师轻声吟咏,李女士的琴声再次响起,三人共同完成了这幅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谢老师、陈先生和李女士相视一笑,他们的作品仿佛将书法的力量、古琴的优雅和养生的智慧融为一体,为在场的每一个人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一刻,艺术与养生在笔会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次笔会不仅让谢老师、陈先生和李女士找到了共同的兴趣,也为在场的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养生的启示。他们相信,艺术与养生可以相互融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健康。他们期待未来能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受益。

随着掌声渐渐平息,门外又传来了新的动静。这次,是一位身穿传统汉服,手持竹简的老者缓步而入。他自称是中医世家的传人,特地赶来与众人分享中医养生的秘诀。他的话语深邃而富有智慧,为这场艺术与养生的交流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者轻抚竹简,开始娓娓道来,他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洗涤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他讲述着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身体,达到内外平衡,进而实现养生。随着他的讲述,仿佛整个房间都充满了中草药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

陈先生和谢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中医世界。他们纷纷向老者请教,如何将书法、古琴与中医养生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益于人们的艺术作品。老者微笑着分享了他的心得,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找到了艺术与养生完美结合的新境界。

随着夜幕的降临,这场艺术与养生的交流会渐渐落下帷幕。众人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艺术的魅力,还学到了许多养生的知识。他们约定,未来要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艺术与养生的美好结合。

月光如水,洒在宝树堂的庭院里。陈先生、谢老师、李女士和中医老者围坐在石桌旁,继续着他们的夜谈。突然,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淡淡的花香。他们抬头望去,只见庭院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盆盛开的牡丹,花瓣在月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陈先生惊叹道:“此花莫非是天降祥瑞,为我们的交流会增添光彩?”谢老师笑道:“花开花落,皆是自然之道。今夜我们共同探讨艺术与养生,便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中医老者抚须而笑:“花如此,人亦如此。内外兼修,方能达到生命的和谐。”众人相视而笑,沉浸在这美妙的夜晚。

李女士轻轻拨动古琴,一曲《平沙落雁》悠然响起,琴声与花香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四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艺术与养生在此刻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他们深知,这样的夜晚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早上,陈先生背着太极剑,和谢老师一起爬上观音山。观音山上,晨光初照,山间云雾缭绕。陈先生与谢老师并肩而行,太极剑在陈先生手中翻飞,剑光如龙,与山间清风相得益彰。谢老师则一边练习八段锦招式一边配合着呼吸吐纳。二人身心合一,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突然,林间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飞落在他们面前。

陈先生与谢老师对视一笑,陈先生挥剑作势,仿佛在纸上挥毫泼墨,而谢老师则轻声吟咏,二人合作,将这一幕自然之美化为无形的艺术。鸟儿似乎感受到了这份和谐,展翅高飞,为他们的太极与诗歌表演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二人下山时,太阳已经升起,照耀着整个大地。他们感受到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舒展和净化,仿佛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共鸣。他们深知,这正是艺术与养生相结合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也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生活境界

陈先生讲道。

“爱好书法者,多长寿”

“着名的书法家高龄长寿者甚多。在杜甫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活了83岁,柳公权享年88岁。”

“在元代,杨维桢活了75岁,黄缙81岁,王恽87岁,王馨92岁才寿终正寝。”

“明清两代书法家中的长寿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皆享年83岁,文征明至90岁高寿方驾鹤仙逝。清代的包世臣81岁,朱耷82岁,刘墉刘罗锅86岁,梁同书可谓其中寿星享年93岁”。

“现当代书法家中高寿者更是不胜枚举,沙孟海、赵朴初、董寿平、萧娴、于安澜等享年都在90岁以上。”

陈先生如数家珍。一口气列举了很多。

谢老师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书法能养性,亦能养生。我们在挥毫泼墨之间,不仅抒发了情感,还调理了气息,使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二人相视而笑,深知艺术与养生的结合,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健康。

“二位,早啊!”

叶医师也来跑步了,爬山了。

听到两位讨论书法养生。他接着说。

“前苏联着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紧张是颗定时炸弹’。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也异常加快,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就会破坏人内在系统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的心、脑,甚至危机生命。”

“长期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闲散又何尝不是腐蚀生命的毒剂?”

“特别是年老退休的人,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老有所养,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若终日无所事事,这同样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而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一个人光动不静不行,光静不动更不行。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能使人从紧张中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又使人能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以及内在系统。”

叶医师从生理健康上讲解书法的好处。

他们穿过了一片竹林。

陈先生,谢老师,叶医师相视而笑。

“我们像不像竹林三贤?”谢老师问道。

“竹林七贤里面你最喜欢哪一个?”陈先生问道。

“刘伶?整天喝酒刘伶?”叶医师反问道。

“我认为是王戎。”陈先生说道。

“路边识苦李子的那个王戎?”谢老师问道。

“是的,他不但聪慧过人,小时候后就能分析出路边李子树李子多,必定是苦的。”

“他还能临危不惧,七岁的时候,可以观虎不怕虎。”

“有人说老虎的牙被敲掉了。”

“我觉得不会,谁敲呢?敲掉了,它吃东西怎么办?多半是关住的,所以王戎不怕。”

“王戎的爷爷王松,卧冰求鲤那个,排在二十四孝之首。”

“王戎也是一个孝子,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伤心难过,面容憔悴,瘦了一大截,连皇上都担心他的身体。”

“不过他七十多岁才去世。在当时来说算是高寿了。他为什么能长寿?”

“他爱好书法。他是王羲之的叔叔。他的书法也是很好的。他的一篇书法作品,世人评价很高的,他的《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王戎生活上很有人情味。据说卿卿我我成语就是说王戎的故事。王戎的妻子常常称王戎为“卿”。——卿是上对下的称呼,现在电视剧里还常能见到,皇帝称官员为“爱卿”。

王戎说:“妻子称丈夫为卿,在礼节上算作不恭敬,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了。”

妻子说:“亲近你喜欢你,所以才会称你为卿;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该称你为卿呢?”——“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卿卿我我”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他也很会做官,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在王戎的官场生涯中,他经历了很多政治风云,但他的仕途却相当平顺。

“一直到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时候,政治斗争演变为越来越残酷,兵戎相见了,王戎再滑头,想要自保也越来越难了。

“当时,八王当中有这么一位,齐王司马执政,已经七十高龄的王戎又被任命为尚书令这样的高官。另外两个王爷纠合了强大的兵力来讨伐齐王,齐王召集百官开会,在会上找王戎要主意。”

“王戎没办法回避问题,只好说,要不您就交出大权,回去只当齐王算了。”“齐王手下的人说:汉魏以来,交出大权还能活命吗?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就该斩!”

“王戎发现齐王看自己的眼神不对了,怎么办?假装五石散药性发作。”

“开会前刚刚服过五石散,倒是非常切合王戎名士的身份。前面说过,五石散药性发作,人是会丧失理智、胡言乱语、盲目奔跑的。”

“王戎为了证明自己刚才的话确实是丧失理智后的胡言乱语,就开始奔跑,一直跑到厕所里,然后一头栽进粪坑里。这是告诉齐王,你不能和我一个刚服了五石散的人计较了!”

“臭烘烘的王戎被从粪坑里捞出来。齐王确实没有再为刚才的话和王戎算账,几天后,齐王在权力斗争中彻底失败被杀,而新掌权的王爷,仍然承认王戎大名士”

“据说王戎是的有名的铁公鸡,他侄子结婚,他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要回来。他家的李子很甜,很多人要得到他家里的李子,拿回家种。王戎为了不让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李子的核串了卖。没有核就不能种了,哈哈,王戎是不是太奸商了,太吝啬了?”

“实际上,王戎是有意自己给自己抹黑,在官场混乱,帝王更替频繁的时代,过去清高,都会遭到同僚嫉恨和诋毁。自侮是为了麻痹同僚,他本来不醉心于官场,向往的是竹林七贤那般潇洒的生活。”

“他演练书法从而豁达了人生,所以他长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