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 第500章 张伟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第500章 张伟

作者:夏日星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2:43:20 来源:书海阁

张伟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详细描述他们农场遇到的问题:“我们按照推荐量施肥,但是作物的生长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而且有些地方的作物甚至出现了黄化现象。”

李向明的眉头微微皱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他知道,肥料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肥料本身,还与土壤条件、施肥方法和作物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

“今天我暂时还有些工作需要处理,明天我去你们农场看一看。”李向明思索一下后说道。

张伟立即伸出手,握住李向明的手,感谢道:“李厂长,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他知道李向明的能耐,觉得李向明只要亲自去他们农场看一下,他们农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次日,李向明和几位技术员乘坐吉普车,沿着乡间小路前往那个农场。

车子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李向明坐在副驾驶位上,目光远眺着窗外的田野。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沉思,思考着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农场提高产量。

他的手轻轻敲打着膝盖,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技术员小陈坐在后座,手里拿着一本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之前农场提供的土壤和作物生长情况。

他的眼神专注,不时地用笔勾画着重点,准备在到达农场后与农场主进行详细的讨论。

“李厂长,我们这次去的农场,他们反映说肥料的效果不如预期,您怎么看?”

小陈抬头问李向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向明转过头,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我们需要具体了解他们的施肥方法和土壤条件。可能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施肥时机、用量、土壤酸碱度等,都需要我们现场去评估。”

小陈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佩:“李厂长,您总是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

车子终于到达了农场,农场主老赵已经站在田边等候。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焦急,看到李向明他们,立刻迎了上来:“李厂长,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的肥料问题可把我们急坏了。”

李向明微笑着和老赵握手:“老赵,别着急,我们就是来帮你们解决问题的。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施肥情况吧。”

老赵带着李向明和技术员们走进田间,他一边走一边介绍:“我们按照推荐量施肥,但是效果总是不理想,作物生长缓慢。”

李向明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用手指揉搓着,感受土壤的湿度和质地。

他的眼神专注,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土壤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接着,他站起身,对老赵说:“老赵,你们的土壤湿度偏高,可能是排水不畅导致的。这会影响肥料的吸收。”

老赵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李向明的信任:“李厂长,您看我们该怎么调整?”

李向明环顾四周,注意到田间的排水沟似乎不够深,他建议道:“首先,我们需要加深排水沟,确保多余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其次,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布,避免肥料堆积在一处。”

阳光洒在田间,老赵的额头上已经挂满了汗珠,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而是紧握着锄头,用力地挖掘着排水沟。

他的手臂上肌肉线条分明,每一次挥锄都显得沉稳有力。

旁边的农民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手持铲子,迅速地将挖出的泥土铲到一旁,动作麻利而有节奏。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脱去了外套,卷起了衬衫的袖子,露出了结实的手臂。

他们拿起工具,迅速融入到农民中间。

李向明用锄头挖土时,动作略显生疏,但他很快就适应了节奏,每一次挥锄都更加有力。

他的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只是随意地用手臂擦去,继续手中的工作。

技术员小陈则更加注重细节,他在加深排水沟的同时,还不时地向旁边的农民解释土壤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耐心,一边用铲子平整着排水沟的边缘,一边用另一只手比划着,确保农民们能够理解他的讲解。

午后的阳光越来越炽热,田间的劳作气氛也愈发热烈。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与农民们并肩作战,他们的身影在田间忙碌着,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劳动画面。

李向明在指导农民们施肥时,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即使在炎热的阳光下,他的眼神依然专注,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肥料的撒布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排水沟被加深,田间的肥料也重新均匀撒布。

老赵停下手中的锄头,满意地看着加深后的排水沟,他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他们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相视一笑,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友谊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深厚。

田间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感谢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们。李向明和技术员们与农民们一起,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老赵看着改善后的田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李厂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我们心里有底了。”

李向明微笑着拍了拍老赵的肩膀:“老赵,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农场。

老赵和其他农民站在田边,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挥手告别。

“李厂长,你们辛苦了,来,喝口水再走。”老赵说着,从井里打了一桶清凉的水,递给李向明他们。

李向明接过水瓢,大口地喝了起来,清凉的井水瞬间缓解了他的干渴。

他擦了擦嘴角的水珠,微笑着对老赵说:“老赵,谢谢你,这水真甜。”

老赵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李厂长,你们为我们农场出谋划策,这点水算什么。”

技术员小陈也喝了一口水,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老赵,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下次再来,希望能看到更好的收成。”

老赵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小陈,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你们教的方法去做,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坐上吉普车,车子缓缓启动,离开了农场。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远去,留下了一片宁静的田野。

车子在乡间小路上行驶,李向明的目光透过车窗,望着窗外的田野。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农民的敬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这片土地,尽管条件艰苦,但依然满怀希望。

“李厂长,今天虽然辛苦,但看到农民们那么热情,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小陈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沉默。

李向明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是啊,小陈,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够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吉普车继续前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向明站在龙腾肥料厂的大门前,准备出发前往其他化肥厂。

他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胸前别着一枚像章,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因为他知道,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检查,更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李向明走向那辆厂里的老旧吉普车,车身上还带着些许泥土,显然是经常在田间地头奔波的结果。

司机小张已经坐在驾驶座上,看到李向明朝他走来,便启动了车辆,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他们沿着乡间小路出发,前往邻近的化肥厂,上级领导让他过去看看,提一些意见,以后相互合作。

在石城,有一个化肥厂,它是化工基建系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成果之一。

车子在土路上颠簸着,卷起一路尘土。

李向明坐在车里,目光远眺着窗外的田野。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思考着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其他化肥厂提高产量和质量。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广袤大地上。

李向明坐在吉普车内,随着颠簸的道路,逐渐接近了石城化肥厂。

车子缓缓驶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它们由红砖砌成,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显得朴素而坚固。

这些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与周围的绿树相映成趣。

厂区的大门并不宏伟,但结实耐用,上面挂着一块简单的木牌,写着“石城化肥厂”几个大字。

门口两侧站着两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门卫,他们的眼神警惕,但看到李向明的车辆,便露出了友好的笑容,挥手示意他们进入。

进入厂区后,李向明注意到了道路两旁堆放的原料袋,它们被整齐地叠放在一起,上面覆盖着防水的油布。

原料袋旁边是几辆手推车,显然是工人们用来搬运原料的工具。

厂房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宣传标语,如“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和“提高效率,增加产量”,这些标语在风中轻轻飘扬,显得格外醒目。

厂区内,几根高大的烟囱耸立在厂房上方,它们不时地冒出淡淡的白烟,显示着厂区内繁忙的生产活动。

烟囱周围,是一些正在建设中的新厂房,它们的框架由钢铁构成,工人们在架子上忙碌着,敲打声和焊接声此起彼伏。

李向明的目光被一座巨大的发酵罐吸引,它矗立在厂区的中心位置,罐体被涂成了绿色,上面有着复杂的管道和阀门。

这个发酵罐是化肥生产的关键设备,它的运转情况直接关系到化肥的产量和质量。

在发酵罐的旁边,是一排排的冷却池,池中的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工人们穿着防水服,正在检查冷却系统的运行情况,他们的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

随着吉普车在石城化肥厂的办公楼前停稳,李向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服,深吸一口气,然后推开车门走了下来。阳光下,办公楼的水泥墙面显得有些斑驳,但门口挂着的“石城化肥厂”牌子却擦得锃亮。

厂领导已经在门口等候,两位中年男子,一位身材魁梧,面带笑容,另一位则瘦削,眉头微皱。

李向明一眼就看出,那位魁梧的厂领导对他表示出了热情,而另一位则似乎有些保留。

“李厂长,欢迎欢迎!”魁梧的厂领导大步上前,伸出宽厚的手掌,脸上的笑容如同夏日的阳光一般灿烂。

李向明也伸出手,与对方紧紧相握:“您好,我是龙腾肥料厂的李向明,很高兴能来这里交流学习。”

魁梧的厂领导名叫王强,他拍了拍李向明的肩膀,热情地说:“李厂长,我们早就听说了您在龙腾肥料厂的成就,能请您来指导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这时,另一位厂领导也上前,他名叫刘伟,他的脸上虽然没有太多表情,但还是伸出手来:“李厂长,您好。”

李向明感受到了刘伟的冷淡,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依然礼貌地回应:“刘厂长,您好,希望我们能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王强似乎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他笑着打圆场:“李厂长,您一路辛苦了,我们先去办公室坐坐,喝杯茶,然后带您参观一下我们的厂区。”

刘伟则在一旁,语气中带着一丝挑战:“李厂长,我听说您在肥料生产上有不少新想法,不过我们石城化肥厂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知道您这位小年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东西。”

李向明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刘厂长,我这次来,主要是学习和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一定能为我国的化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