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 第553章 新装置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第553章 新装置

作者:夏日星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8 12:25:15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车间里已经热闹起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新装置周围,脸上带着好奇和疑虑。

装置的外壳在灯光下反射出淡淡的金属光泽,显得格外醒目。

李向明站在人群中,大声说道:“同志们,这个装置已经通过了试验,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腐蚀。我们接下来会在更多设备上安装,希望大家积极配合。”

李向明站在人群前面,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试图让每一个工人都能听到。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他双手插在裤兜里,微微向前倾身,仿佛在强调他的话的重要性。

人群中传来一阵低语,工人们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新装置。

有的工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期待;有的则面露担忧,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

赵铁柱走到人群中,大声说道:“大家放心,技术人员会教我们怎么用,有问题随时问。”

赵铁柱站在李向明身边,他的声音粗犷而有力,带着一丝豪爽。

他拍了拍胸脯,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仿佛在给工人们吃一颗定心丸。

他的眼神扫过人群,试图用眼神给予大家信心。

车间内的机器声逐渐减弱,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台前的陈工身上。车间的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而此刻,这些熟悉的味道似乎也变得安静下来,等待着陈工的讲解。

陈工站在操作台前,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他手中拿着一支粉笔,轻轻敲击着黑板,发出清脆的声音。黑板上,他已经写下了几行工整的字迹,那是装置操作的基本步骤。

“同志们,这个装置虽然看起来复杂,但操作起来并不难。”陈工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透着专业和严谨。他的眼神扫过人群,确保每一个工人都能听到他的讲解。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第一步:启动前检查”。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陈工转过身,面对着工人们,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认真:“在启动装置之前,一定要检查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试剂是否充足。这一步非常重要,不能马虎。”

工人们逐渐安静下来,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黑板上的字迹,认真听着陈工的讲解。一些工人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陈工看到工人们的反应,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讲解。

“第二步:启动装置。”陈工在黑板上写下“第二步:启动装置”。他拿起一个遥控器,轻轻按下启动按钮。装置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开始运转。他转过身,对工人们说道:“启动装置时,要注意观察装置的指示灯。绿色表示正常运行,红色表示出现故障。如果出现红色指示灯,一定要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技术人员。”

工人们的眼神更加专注,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认真。一些工人开始小声讨论,互相交流着理解。陈工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继续讲解。

“第三步:监控运行。”陈工在黑板上写下“第三步:监控运行”。他拿起一个温度计,轻轻插入装置的一个接口中。温度计的指针开始缓慢上升,最终稳定在一个刻度上。陈工说道:“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要时刻监控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

他不时地用手中的粉笔敲击黑板,强调一些关键点。工人们的眼神专注地看着黑板,认真听着陈工的讲解。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期待着这个新装置能够为工厂带来新的希望。

“第四步:停机操作。”陈工在黑板上写下“第四步:停机操作”。他轻轻按下遥控器上的停止按钮,装置的嗡嗡声逐渐减弱,最终归于寂静。他转过身,对工人们说道:“停机时,一定要先关闭装置的电源,再检查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这一步同样重要,不能忽视。”

工人们纷纷点头,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认真。陈工看到工人们的反应,微微一笑,说道:“同志们,这个装置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只要按照这些步骤操作,就一定能掌握。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找技术人员。”

车间内一片安静,只有陈工的声音在回荡。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了一声质疑:“李厂长,这个装置真的靠谱吗?我们用习惯了老设备,这新玩意儿会不会出问题?”

说话的是一位老工人,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眼神中透着不信任。他的声音不高,但却在车间内引起了共鸣,许多工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相似的疑虑。

老工人名叫王大海,是工厂里资历最老的工人之一。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手指关节因为长年累月的操作而变得有些变形。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新事物的谨慎。王大海在工厂工作了二十多年,对老设备的操作了如指掌,对新装置的不信任并非没有道理。

“是啊,李厂长,我们担心这个新装置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一位老工人接过话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他名叫张建国,也是工厂里的老员工,对设备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他担心新装置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工作。

“李厂长,我们不是不想配合,只是担心这个新装置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另一位工人也附和道,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无奈。这些工人都是工厂的骨干,他们的担忧代表了大多数工人的想法。

他们习惯了老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时间。

李向明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温和:“老王,这个装置经过了严格的试验,技术人员也在这里。我们会逐步推广,先在几台设备上试用,没问题后再全面推广。大家不用担心,有问题随时找技术人员。”

老工人王大海点了点头,但眼神中依然带着一丝担忧。他微微皱眉,似乎还在犹豫。他的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工作服的口袋,那里放着他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笔记。

对他来说,这些经验是他工作的底气,而新装置的出现让他感到不安。

“李厂长,我们不是不相信你,只是担心这个新装置会让我们手忙脚乱。”张建国也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李向明能给出更多的解释。

周围的工人们纷纷点头,他们的脸上带着相似的担忧。这些工人都是工厂的骨干,他们的担忧代表了大多数工人的想法。他们习惯了老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时间。

李向明看到工人们的反应,心中明白他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更加温和:“同志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忧。这个装置虽然新,但经过了多次试验,技术人员也在这里随时提供帮助。我们会先在几台设备上试用,确保一切正常后再全面推广。大家不用担心,有问题随时找技术人员,我们一定会确保大家的工作不受影响。”

工人们听到李向明的解释,脸上露出一丝释然。他们知道李向明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的承诺让他们感到安心。

尽管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但他们愿意给新技术一个机会。

推广过程中,技术问题接踵而至。装置在一些设备上运行良好,但在另一些设备上却出现了兼容性问题。

这些问题让车间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关注着技术人员的处理进展。

陈工和技术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需要不断调整装置的参数,确保其在不同设备上都能稳定运行。

车间内,技术人员们穿梭于各个设备之间,手中的工具和记录本不离手,脸上带着专注和严肃的表情。

“陈工,这台设备的装置启动后,温度一直不稳定。”

小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他站在一台设备前,手中拿着温度计。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着一丝急切。

这台设备是工厂的关键设备之一,如果装置不能正常运行,将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陈工迅速走过去,他的脚步稳健而迅速。

他站在设备前,仔细查看装置和设备的连接情况。

他的眼神专注而冷静,仿佛在寻找一丝线索。

他用手轻轻触摸装置的外壳,感受着温度的变化,然后又仔细检查了连接管道和接口。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对小李说道:“可能是装置的冷却系统和设备的散热系统不匹配。我们调整一下冷却液的流量,再看看效果。”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专业和自信。

小李点了点头,迅速走到装置的控制台前,按照陈工的指示调整了冷却液的流量。

他小心翼翼地转动着阀门,眼睛紧紧盯着温度计。

随着阀门的调整,冷却液的流量逐渐增加,装置的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陈工站在一旁,眼神紧紧盯着温度计的指针。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设备的外壳,仿佛在感受温度的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间内一片寂静,只有装置的嗡嗡声和冷却液流动的声音。

终于,温度计的指针稳定了下来,显示在正常范围内。

小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转过身,对陈工说道:“陈工,温度稳定了!”

陈工微微松了口气,但脸上依然带着一丝严肃:“小李,记录一下这次的调整参数,后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谨慎,他知道这次的调整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后续还需要更多的测试和优化。

小李点了点头,迅速拿出记录本,认真地记录下这次的调整参数。

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每一个数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他抬起头,对陈工说道:“陈工,我已经记录好了。”陈工微微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满意。他转过身,对其他技术人员说道:“大家继续检查其他设备,确保每个装置都能稳定运行。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技术人员们纷纷点头,继续忙碌起来。

他们穿梭于各个设备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连接点,调整每一个参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间内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初对新装置的疑虑和担忧,慢慢被接受和认可所取代。工人们在日常操作中逐渐习惯了装置的存在,他们发现,这个装置不仅没有给工作带来麻烦,反而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生产效率也有了显着提升。

一天清晨,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但他们的脸上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装置在设备上安静地运行着,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设备的安全。

“老王,你看看,这装置运行得多稳当。”一位工人停下手中的活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脸上带着一丝自豪。他名叫刘大勇,是车间里的年轻工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强。他站在设备前,仔细观察着装置的运行状态。

老工人王大海站在一旁,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确实,这装置确实不错。设备腐蚀的问题明显减少了,生产也更顺畅了。”王大海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他曾经是最担心新装置的人之一,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这个装置确实给车间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李厂长真是英明啊,当初坚持推广这个装置,现在看来,真是个好决策。”另一位工人张建国插话道,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敬佩。张建国是车间里的老员工,对设备的操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曾经对新装置持怀疑态度,但现在,他完全改变了看法。

“是啊,李厂长的眼光就是不一样。”刘大勇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钦佩。“他不仅关心设备的运行,更关心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这个装置,我们的工作轻松多了。”

工人们纷纷点头,他们的脸上带着相似的感慨。他们曾经对新装置的担忧,现在都变成了对李向明的敬佩和感激。李向明不仅解决了设备腐蚀的问题,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让工人们的工作更加顺利。

就在这时,李向明走进了车间。他的脚步稳健而有力,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容。他环顾四周,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欣慰。

“李厂长,您来了。”王大海看到李向明,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走上前去。“这个装置真的很好,设备腐蚀的问题解决了,生产也更顺畅了。”

李向明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谦逊。“老王,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技术人员们辛苦研发,工人们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不不不,李厂长,您才是关键。”张建国走上前,拍了拍李向明的肩膀。“您的决策英明,让我们工厂有了新的希望。”

李向明微微摇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坚定。“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工人们纷纷点头,他们的脸上带着相似的敬佩。

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