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想成虎的猫 > 第10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7)

想成虎的猫 第10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7)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13 15:58:09 来源:书海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知道是虎兵的运气好,还是他天生拥有的找人的本能。没有费多大周折,在别人眼里,几乎不可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到一个从未谋面的人,而且那人还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供销社主任,偏偏虎兵就找到了那个刘主任。

一开始,虎兵还以为这个主任是姓雷。南通这里是五里不同音,口音很杂,外地人根本就听不懂。这里土话的难懂程度,有典为证。时间要往后几年了,虎永刚听村里(那时候生产大队改叫村了)一个参加了南边那场战争回来的老兵闲聊时说,他们部队在前线的通讯,经常会被敌方破译,使我方陷于被动。后来我方首长听取了有识之士的建议,挑选出南通籍的士兵,用南通话直接联系。这下别说敌方破译了,我方除南通籍外的人员都要翻译了。由此可见南通话的难懂系数极大。

马塘这里,雷和刘发音是一样的。虎兵打听到了这个lei主任的时候,还以为是雷主任。

为了拉近他与lei主任的关系,他说:“虽然和lei主任初次见面,但你们家那位大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这是虎兵与陌生人之间的对话技巧。他认为提出一个双方都认识的人,便于增加亲切感,容易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而且他不一次把是谁说出来,对方一定会好奇,会加强和他沟通的**。这也是长大成人后的虎永刚佩服父亲的地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技能的呢?!

果然不出所料,刘主任惊讶地问:“我家的大人物?你认识谁呢?”

虎兵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心里就准备好了答案,就等对方问呢。只见他不慌不忙笑嘻嘻地说:“雷锋啊!”

“啊?”刘主任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哈哈,你弄错了!我是姓刘,文刀刘,不是雷锋的雷。哎,真拗口。”

虎兵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搞错了,脸色不太明显地变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瞎扯,为自己圆了过去:“一样一样,我们那里雷和刘是一家子,不分彼此。”

会说话的人,总能让人感觉愉悦的。人的心情一好,陌生人就更容易变得熟络。言谈之间,虎兵和刘主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亲切会谈,都从对方嘴里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虎兵知道了:马塘供销社的仓库年久失修,刚刚经过的台风暴雨,让原本还准备讲究使用的仓库变为不可能。经过研究决定重建。里面的东西就都要尽快处理掉。尤其是像黄烧纸这样不能受潮的物品更是刻不容缓。而刘主任也知道了,虎兵就是准备来买黄烧纸的。

刘主任的锅坏了要补的时候,来了虎兵这个补锅匠,也算是老天给的意外惊喜了。

接下来就简单了,虎兵也不需要去准备烟枪酒弹来进攻就成功进城了。刘主任应他的要求一起去仓库看货。虎兵只看了自己想要的黄烧纸,真不少啊!就是有一部分被屋漏的水打湿了,虎兵觉得那不要紧,晒一晒照样卖。

虎兵说,只要价格合适,他就全部都买下来。

刘主任说,如果把那些打湿的也一起买走的话,价格就可以商量。毕竟这东西这些年不让卖,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占地方,现在又被雨淋了,可以按照损坏的物品处理。这种事情他一个人说了算。

见刘主任是这样的态度,虎兵心领神会:“大家都是外面跑的人,话不需要说太明白!该你刘主任的那一份,绝对不会少了你的!”

“这个好说!我就是看你是实在人,也是诚心想要买,我才和你谈的。”

虎兵心里想,大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吧!我是一个外地人,拿了我的好处谁也不知道,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狗日的估计就在等我这样的人上门吧。不然的话不早卖给附近的人了?还能这样爽快地卖给我?估计你坐供销社主任的也不会缺烟少酒的,我还以为你是什么好鸟呢,我呸,就想多拿现钱吧。

看破不说破,虎兵拍着胸脯说:“你放心好了!我们虽说是初次见面,我的为人靠嘴上说没有用!日久见人心,我们相处下去看,我记得你刘主任没有用,要你大主任记得我才行!”

“就是这个理!说得再好都没有用,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做!”

“你没什么可以担心的吧?我不给你钱你也不会让我走!再说了,我人生地不熟的,我还担心给了钱你不给我货呢!”

“好吧好吧,不说了,越说越生分了!我们还是具体谈谈如何交易吧。”

二人走出仓库,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商谈价格以及交易方式。

虎兵问总共有多少黄烧纸?

刘主任表示具体数字不记得了,进货的时候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积压了这么多年也没去清理过,看那堆乱七八糟的样子,几百扎肯定是有的。

虎兵豪气地说:“不管多少,我全部都要了!”

“那行,你说的全部要包括那些淋过雨的啊!”“当然包括了!只是价格你要算便宜点给我,那些淋过雨的肯定不好卖的,我帮你当废品处理了,这样你对方方面面也好交待。”

讨价还价,对于那时候的普通老百姓比较生疏,可对于供销社主任和跑码头的虎兵来说,那就是轻车熟路了。二人你来我往地在价格上进行了几轮洽谈,最终达成共识:黄烧纸六块钱一扎,但是虎兵实际要支付8块钱一扎。不用明说,这多余的2块钱都进了刘主任的腰包了。都是现金交易,也不管什么发票收据的,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就可以了。

虎兵对于黄烧纸的市场还是有所了解的。虎家除了和普通人家的祭祀、敬祖和上坟一样用到黄烧纸之外,还有一个每天都要用的人—虎海泉。这是一个烟鬼,烟瘾大的出奇,香烟已经满足不了他的**了,所以他只抽水烟。抽水烟和香烟不一样,香烟只要点一次就可以到抽完为止,而水烟就必须一边用火在水烟袋的烟嘴那里烧一边抽烟才行。如果用洋火(火柴)去烧烟,虽说只有两分钱一盒,但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勤劳又聪明的虎海泉就会做芒子来烧烟。现在人已经没有人会做芒子了吧。虎永刚童年的时候经常和爷爷一起做芒子。也叫搓芒子。具体做法就是先把黄烧纸裁成三公分左右宽的纸条,然后在台子上把纸条搓成条。这纸条不能太松,太松了会一下烧完;也不能太紧,太紧了烧不着。搓好的纸条在一头捏紧折一点,这样就不会散掉了。芒子的作用就是可以有火柴那样大的火苗却不熄灭,这样就可以较长时间的烧烟嘴上的烟。而抽烟的人抽完一大口烟之后都会有一个闭眼过瘾的过程,这时候他们就会把芒子的火苗吹灭只留下火星。等到要抽下一口烟的时候,把带火星的芒子放在嘴边吹燃起来就可以了。当然,这是一个技术活,说归说,一般人都是做不起来的。童年的虎永刚在爷爷的指导下,也是反复练习了多次才可以的。

对于黄烧纸的价格,虎兵更是一清二楚。黑市都是卖四毛钱一刀。一刀是100张纸。像马塘供销社这种一扎也叫一捆是40刀,用竹篾捆绑起来的。每刀纸都在一角把外边的几张打折,这样一起捆绑后就还能一刀一刀的分开。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口袋的钱不多,买黄烧纸也只舍得一刀两刀地买。后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买黄烧纸都是按扎买了,再也没有了“刀”这个计量单位了,厂家也不再每隔100张把纸折一角了。

虎兵按照8元一扎的价格,把刘主任手里的黄烧纸全部谈下来,折合每刀2毛的毛利,利润翻倍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天原本他是去海边拉文蛤的,听到消息之后来探路的,没想到事情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心情平息下来也发现了其他问题。一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二来马松涛说好在海边等他的,不能失信于人。

把实情和刘主任一说,人家是通情达理的人,满足了虎兵的要求:今天只能带两扎走,因为还要去拉文蛤。其余的明天来处理,先给了刘主任20元定金,说得明明白白的,如果明天不来,这钱就不要了。

一切谈妥,虎兵也不再耽搁时间,带着两扎黄烧纸和刘主任手写的定金收条赶紧去海边。

总不能让马松涛一直着急等他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